倪匡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p>
看官,這十四個字,一副對聯,看來似乎并無出奇之處,但其中包括了十四部驚天動地的武俠小說——用十四部武俠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綴成這副對聯。當初在寫作這十四部小說之際,作者絕無日后用首字作對聯的打算,但竟渾然天成,可謂有趣至極。由此可知,寫這十四部小說的人,作這副對聯的人,才思是如何之廣博。此非別人,金庸是也。
曾向一個外國人介紹金庸,說:“這是一位名作家?!蓖鈬俗犯康?,問:“有名到何等程度?”進一步介紹:“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苯鹩沟男≌f,能吸引絕大部分人,上至大學教授、社會精英,下至販夫走卒、仆役小廝,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他堪稱中國當代擁有讀者最多的一位小說家。
這位大小說家,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雖然是“素描”,也絕不簡單,要描得好、描得傳神、描得正確。尤其是對金庸,這顆小說家中的巨星,寫得不好、不正確、不傳神,讀者表示起不滿來,只怕會被罵死,所以,毅然執(zhí)筆上陣,頗有大無畏之精神。
金庸,姓查,名良鏞,浙江海寧人。一九二四年生,那一年是甲子,屬鼠。海寧查家,是煊赫一時的大族,歷來人才輩出,全是極出色的人物。
金庸家世顯赫,但是他的成功和“祖蔭”全然無關,完全是他赤手空拳打出來的天下,全靠他自身的才能、學識、苦學與勤奮。其實可以寫一本傳記,記金庸,作為成功人物的一個典型。
金庸少年時期,在家鄉(xiāng)附近就讀,讀的是著名的杭州高級中學。中學畢業(yè)后,適逢亂世,日寇侵華,金庸就在這時離開家鄉(xiāng),遠走他方。據他自己的憶述,離開家鄉(xiāng)之后,他曾在湖南省西部住過一段時間,寄居在一個有錢同學的家中,這一段青年時期的生活當然相當清苦。之后,金庸進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就讀,讀的是外文系。金庸在政治大學并未畢業(yè),原因不明,可能是那時他雖然年輕,但已才氣縱橫,覺得傳統(tǒng)的大學教育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使得金庸和報業(yè)發(fā)生關系的,是當年大公報社的記者招考。當年,《大公報》是中國很有地位的一份報紙,影響深遠。大公報社在全中國范圍內招聘記者兩名,應征者超過三千人,在這三千人之中,金庸顯露出他卓越的才華,被報社錄取。
自此,金庸進入報界,不久之后,他便被派來香港。那大約是七十年以前的事了。金庸在香港的大公報社工作了相當長的時間,擔任的是翻譯工作。
在此期間,金庸又對電影工作產生了興趣。這種興趣大抵源自他在報上撰寫影評之經歷。他所寫的影評,只怕已全部散失不可尋了,但讀過的人,都說他的影評文筆委婉、見解清醒,是一時之選。此后,金庸還直接參與了電影攝制工作,做過導演。
金庸參與電影攝制工作的時間并不長,其成就,和他寫作方面的成就相比較,也相去甚遠。
金庸的小說創(chuàng)作生涯,可以說開始得相當遲,但是一開始,就石破天驚、震動文壇。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才發(fā)表到一半,就在讀者中引起轟動。接下來的《碧血劍》《雪山飛狐》,更是到了人手一冊的程度。等到《射雕英雄傳》一發(fā)表,則驚天動地,在一九五七年,若是有看小說的人沒看過《射雕英雄傳》,簡直會被人笑話。
《射雕英雄傳》奠定了金庸武俠小說大宗師的地位。之后,金庸就脫離大公報社,和他中學時期的同學沈寶新先生合創(chuàng)了《明報》。
《明報》不但使金庸的地位得到提高,也使金庸的收入大大增加。
《明報》草創(chuàng)之初,金庸在報上連載《神雕俠侶》,接下來,他的大部分小說也都在《明報》上發(fā)表,一直到《鹿鼎記》?!堵苟τ洝分螅筒辉僮珜懶≌f,而專注于寫《明報》的社評。
《明報》的社評,絕大多數由金庸親自執(zhí)筆,見解精辟、文字生動、深入淺出、堅守原則,人人稱頌。就算意見和他完全相反的人,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社評寫得好,這是金庸在寫小說才能之外擁有的另一種才華。
由金庸執(zhí)筆的《明報》社評,其影響已可與當年的《大公報》相埒。
以上所寫,是金庸事業(yè)成就的簡單素描。
金庸的苦學精神,更令人嘆服。許多年前,他覺得自己英文水平不夠好,便進修英文。他家有一個一人高的鐵柜,拉開抽屜,里面全是一張一張的小卡片,上面寫滿了英文單詞、短句。據沈寶新先生說,金庸在年輕時,每天限定自己要讀若干小時的書,絕不松懈。一個人能成功,天分固然重要,苦學精神更不可或缺。
金庸愛書,私人藏書之豐,令人吃驚。他曾有一個超過兩百平方米的大書房,里面全是書櫥。他精研佛學,所藏佛學書籍之多,怕是私人之最。為了讀佛經,他更苦學全世界最復雜的文字——梵文,毅力之強,簡直是超人。
金庸個子中等,大約一米七五,年輕時很瘦,后來發(fā)胖,體重約七十公斤。金庸的臉型是典型的國字臉。國字臉帶有一股威嚴,他屬下的職員,每以為金庸嚴肅、不茍言笑。但事實上,金庸極活潑,是老幼咸宜的朋友。他可以容忍朋友的胡鬧,甚至委屈自己,縱容壞脾氣的朋友。
金庸的頭極大。筆者有三個大頭朋友:金庸、張徹、古龍。這三個大頭朋友,頭都大得異乎常人,事業(yè)上也各有成就。和這三個大頭朋友在一起,常有一種極度安全感。就算天塌下來,也有他們頂著!
金庸曾嗜玩“沙蟹”(撲克游戲的一種——編者注),“蟹技”段位甚高。查府之中,朋輩齊聚,通宵達旦,籌碼大多集中在他面前。筆者賭品甚差,有一次輸急了,拍桌而去,回家之后,兀自生氣,金庸立時打電話來,當小孩一樣哄,令筆者為之汗顏。又有一次也是輸急了,我說輸了的錢本來是準備買相機的,金庸立時以名牌相機一臺相贈。其對朋友大抵類此,堪稱第一流的朋友。
金庸又曾對圍棋著迷,但段位不高,已故名作家司馬長風稱他為“棋壇聞人”,可知他棋藝平平。
金庸年輕時,曾學過芭蕾舞,在古典音樂方面的造詣極高,隨便揀一張古典音樂唱片放出來,放上片刻,他便能說出這是什么樂曲。金庸十分喜歡開車,更喜歡開跑車。最早,開過凱旋牌小跑車。后來,改開捷豹E型。再后來,又換了保時捷。保時捷跑車性能之佳,世界知名,到了金庸手中,駕駛速度便略為提高。曾有人問金庸:“你開跑車超不超車?”金庸答:“當然超車,逢電車必超!”
金庸不嗜酒,號稱“從未醉過”——喝得少,當然不會醉。他吸煙、戒煙,次數極多,后來索性大吸特吸,并且相信了中老年人不能戒煙的理論。
金庸也略藏書畫。他書房中懸掛的,有史可法的書法殘片,也曾在他那里看到過不知是真是假的仇英的《文姬歸漢圖》、極大的齊白石的精品、吳昌碩的大件等。
金庸也集過郵,不過他集的是“花花綠綠”的紙而已。
金庸對吃并不講究,對穿亦然,衣料自然是最好的,但款式我行我素,不受潮流影響。
金庸……畢竟不是寫傳,只是簡筆素描,金庸是怎樣的?金庸就是金庸,是巨星,是真正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
(彼岸花摘,辛 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