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見英
(重慶市開州區(qū)臨江中學,重慶 405400)
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將是今后高考的重要內容,從文本閱讀題中考查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和文章鑒賞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適度增加課外閱讀量,了解古代傳統(tǒng)文化常識,在作文寫作要求中重視語言運用的能力,在平日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從這幾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教學,開拓自己的教學思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水平。
情境教學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增加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活躍度。例如,在學習《故都的秋》時,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可以先讓學生討論一下眼中的秋天的景色是什么樣的,再調動學生已學習過的知識內容,讓學生說一說關于四季的詩句,使學生盡快進入本節(jié)課的情境中去學習,再用動畫和聲音的表現(xiàn)形式向學生展示北京秋天的景色, 讓學生整體感受課文的意境,教師再結合作者的背景和思想,引導學生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者的內心世界,通過情境導學,讓學生準確的把握作者的豐富情感,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成績的提高打下基礎。又如,在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時,教師應充當導演的角色,創(chuàng)設情境活躍課堂氣氛,在講到文中有趣的動作和語言時,讓學生通過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展示出來,并說出對角色的理解,既讓學生準確的理解了文中的中心思想,又能更多地學習到知識,激發(fā)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高考中對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考查涉及的越來越多,不僅體現(xiàn)在語文學科,其他科目如果閱讀能力差的話,連試卷設置的問題也將看不懂,不會閱讀連高考都應付不來。閱讀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首先要引導學生適度增加閱讀量,因為僅僅學習課文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首先要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由于高中生面臨高考的壓力,每天的課余時間都是有限的,學生的閱讀時間非常少,教師要傳授學生更多快速有效閱讀的方法,以更好地了解課外知識。語文作文主要考查學生的表達能力,而如今很多高學生都是詞不達意,句子和句子之間缺少邏輯關聯(lián),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例如,在學習《登高》時,先聽一遍課文錄音,再講解文中難讀的字,讓學生在正確讀準字音的前提下,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再講解語速、語調等注意問題,盡量做到標準化閱讀,提高學生的語言功底和閱讀熱情,使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得到提高。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是核心素養(yǎng)的一部分,借助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閱讀可以發(fā)現(xiàn)語文的魅力,感受語言藝術和語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會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抒發(fā)感情,創(chuàng)作更優(yōu)秀的作品。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學生單憑讀文章可能感受不到文中人物的具體形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電視劇中的相關片段,讓學生通過視頻語言和畫面,感受和了解人物特征。觀看后,可以讓學生先通讀文章,再討論王熙鳳的性格是什么樣的,通過哪些方面觀察她的性格的,使學生在經典的藝術作品中培養(yǎng)審能力。
語文學科的具體教學基礎就是通過語言表達,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與時代接軌,幫助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掌握更多文化知識。例如,在學習《廉頗藺相如傳》時,讓學生先了解文章的出處背景,教師要始終作為文化講解者的身份,把課文中所展現(xiàn)的文化思想傳達給學生,可以讓學生談談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有的說,喜歡廉頗,欣賞他的知錯就改,有的學生說欣賞廉頗的膽量和勇氣等等,通過學習課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利用課文講述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對教學內容做適當?shù)难由?,把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語文知識上,關注學生的學習品格,才是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教學。
總結:高中語文教學中,在課堂上構建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非常有必要,教師在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正確的梳理和整合語言,能更好地運用語言進行表達和寫作,在閱讀和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課堂上重視與時俱進的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為提高高中生的語文成績,不斷探索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