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新良 程天明 鐘澤宇 吳意
(湖北省崇陽縣中立寄宿學校,湖北 崇陽 437500)
眾所周知:“人之初,性本善.....昔孟母,擇鄰處……”《三字經(jīng)》闡述了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對孩子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教育有四個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在培養(yǎng)人的四個學會中,“教育比任何時候都更處于社區(qū)發(fā)展的關鍵位置”。為有效緩解留守、流動兒童入學難題,崇陽縣中立(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于2018年應運而生。面對城鄉(xiāng)子女家庭撫養(yǎng)方式不同層次的“集約化”,“以我為中心”,造成眾多學生的自私或自卑、心胸狹隘、沒有目標的煩惱、集體觀念淡薄、自理能力差,缺乏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作為一所融合留守、流動兒童的寄宿制學校,如何探索出借助環(huán)境、生活、學習及言談舉止育人,構建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承托家長的希望,放飛孩子的夢想?我校本著:“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的原則,懷著“把每個孩子的人生變成一個成功而精彩的故事”之理念,圍繞“育人質(zhì)量”、“打造特色”、“家校合作”、“教師素養(yǎng)”四個攻堅計劃。因地、因時、因人制宜,陸續(xù)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寄宿制學校教育管理措施。用“尊重是管理、理解是效益”與“教而不訓、育而有別、爭而不傷、和而不同”的治校策略,以親情化服務為宗旨。辦學一年來,通過食宿、行為、學習、環(huán)境和管理育人,已初步凸現(xiàn)出寄宿制融合教育的有效性。
(一)力爭吃得好。為了讓來源、條件、口味不同的城鄉(xiāng)學生“吃得好”,讓家長放心食堂管理突出12個字:
放心食堂:①明廚亮灶:食堂監(jiān)控全覆蓋,工作人員持證上崗、衣帽統(tǒng)一配置。②師生同吃,一樣的飯菜,一樣排隊;接受市管局檢查。③飯菜不限量,保障學生吃飽。④對員工的要求是:“你們的兒女吃什么樣的飯菜,照樣做......”
營養(yǎng)食堂:公布菜譜,葷素搭配、營養(yǎng)豐富,花樣翻新。
文明食堂:①有序就餐,避免擁擠。以班為單位,由旗手舉旗領隊入堂;排隊打飯,分位用餐。值周領導跟蹤管理,確保“城不欺鄉(xiāng)、大不欺小”。②營造文化氛圍:溫馨標語、餐飲知識、電視節(jié)目,讓學生做到食不言,在用餐的同時,又能贏得精神滋潤。③實行餐后檢查。學生餐后須自行保潔,桌上不留飯粒、地上不留殘渣;當值學生獨桌檢查評分。讓食堂成了凈化思想、規(guī)范行為的又一方天地。雅境拉近了城鄉(xiāng)學生之間的距離,文明填充了貧富學生之間的溝坎。
(二)力求住得歡。學校圍繞“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的目標,在解決“吃好”的同時,進行了“住好”探索:小寢室、大工程。竭力將學生宿舍營造成安睡的家居,放松的樂巢,溫馨的港灣,和諧的窗口。確立了寢室管理12 字方針:
愛心寢室:單人單床,八人一間;鞋架衣柜洗衣機,如廁洗浴加空調(diào)一應俱全;開水到位,專人護理,猶如父母在身邊。
溫馨寢室:教師陪睡,值班服務。設有生日屋、愛心屋、心理咨詢和醫(yī)務室,小傷不出校,大病隨送治,健康有保障。
文化寢室:清潔如賓館,整齊像營房,擺放一條線,室室有雅名;擺有裝飾品,盆景吐芬芳。展現(xiàn)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得到了家長和參觀者的好評。
(三)力保行得安。杜威指出:“教育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行動的方式?!泵鎸Ρ姸嘧岳砟芰^弱的學生,為保證他們到校、回家的安全,確定了乘車12 字方針,科學破解了學生“行”的難題。
有序乘車:分線路接送,每輛車設車長一名跟車,學生編號,有序上車,依次就坐。
安全乘車:由學校、交警、運管組成聯(lián)合辦公室,每次放假、收假,提前組織車輛,由交管人員先查車況、講明路況,按路線定車,分批接送,杜絕無證、超載及酒后駕駛,確保學生平安。
禮讓乘車:大的讓小的,男生讓女生,先下后上,互相照顧。
(四)力圖學得實。學習,是學生的任務;“學好”,是家長的期盼,更是寄宿制學校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注重內(nèi)涵發(fā)展,學科教師深暗其理。為讓學生“進得來”、“穩(wěn)得住”、“學得好”。實行“教師跟著課堂走、課堂跟著學生走、學生跟著問題走”的“三跟”教學模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異質(zhì)合作,相互幫助、合力解決學習難題,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溝通和合作,學會分享共同的成果。實施層次不同、要求有別的因材施教。
在實現(xiàn)上述目標的同時,學校還探索出一套既不同于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又有別于城區(qū)學校的管理模式:
(一)校政管理
總校設校長、分管(政教、教學、后勤)副校長(共4 人),下轄小學、初中兩個學部,實行總校統(tǒng)籌、分部管理、相對獨立、目標考核、均衡發(fā)展的管理模式。做到校園無小事,管理無盲區(qū)。
(二)德育管理
1.創(chuàng)新理念。依據(jù)寄宿制民辦教育特點,確定了“立德、立志、立人”的校訓,以“敬業(yè)、愛生、嚴謹、務實”的教風和“礪志、勤學、善思”的學風,凝聚“三立”精神。
2.完善機制。以“實、細、新、活”的工作原則,突出求實一個核心;明確愛國、立德兩個重點;完善德育隊伍、德育陣地、德育科研三項建設;實施紀律衛(wèi)生、主題班會、文化櫥窗、升旗儀式、班級值周、周末集會、期中表彰、安全教育、藝術培能、德育研討十項制度。
確定實踐主題。學雷鋒、學禮儀、講孝道、研學旅行等,月月有活動主題。
突出誠信、養(yǎng)成教育。開展創(chuàng)建“誠信班級”、“誠信考場”、“誠信之星”等活動,凡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率先垂范。對班級、寢室、餐飲采用日公布、周評星、月掛牌的星級管理效果明顯。
(三)教學管理
1.嚴格按部頒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開發(fā)校本課程,突出“全腦開發(fā)、五育并舉、各騁所長”的辦學特色。
2.配備強力師資
按擇優(yōu)原則,通過競爭上崗的方式選拔中層干部。采用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招聘德才兼?zhèn)涞慕處?。各學科教師配置齊全,一個充滿活力的教師團隊在崇陽這片新辟的民辦教育沃土上潛心耕耘。
3.落實兩個常規(guī)
從教師的“教學常規(guī)”、學生的“學習常規(guī)”入手,狠抓“一日常規(guī)”、“一周常規(guī)”,強化學生的學習內(nèi)驅力,保證每個環(huán)節(jié)落實。
備課是教學的前提。各學部均成立了學科備課組和教研組,實施“一課兩備”(個人備課加集體研究)、“兩評”(自評與互評)、“兩反思”(得與失)、“三統(tǒng)一”(統(tǒng)一標高、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檢測),發(fā)揮異構同步效應。
4.限班額、大循環(huán)。
嚴格控制班額:小學45 人以下,初中不超50 人,學前少于30 人。合理組成了三個團隊,實施大循環(huán)、小調(diào)整和末位淘汰制,鼓勵教師一專多能打通關。
(四)校園管理。
著力打造“書香校園”、“文化校園”、“愛心校園”、“平安校園”,保證學生健康成長。建有視頻“溫馨室”、親情談話“愛心小屋”,各班增設了心理委員;有專職心理咨詢師負責心理教育。室內(nèi)、外監(jiān)控全覆蓋,實現(xiàn)了裝備現(xiàn)代化、制度規(guī)范化、管理人性化、應急高效化,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凈化學生心靈,陶冶師生情操。
為提升辦學水平,抓實校本教研,努力尋求專業(yè)引領:特聘了華中師大教育學院院長、博導雷萬鵬教授和講師錢佳博士為我校顧問。教室配備了大屏幕智慧黑板,隨時調(diào)集優(yōu)質(zhì)資料、享受遠程授課。
學校已與崇陽二小、三小結成了對口交流與合作的教育共同體,實現(xiàn)校本教研、文化建設資源共享、結對聯(lián)創(chuàng)。
校長堯新良說過:“差距就是一種資源,有夢想才能無所畏懼。進不惟名,退不避禍;學校的靈魂,在于校長和教師身上的教育氣質(zhì)和求實精神?!蓖ㄟ^一年的努力,在思考中行動,在行動中探究,在探究中收獲。
(一)鍛造了一個民主高效、勇于探索的領導班子。
校委會成員未被傳統(tǒng)禁錮頭腦,不為時尚放棄永恒。勤學習、善思考,遇事發(fā)揚民主,實現(xiàn)了“總校統(tǒng)籌,分部管理,均衡發(fā)展”的目標。
(二)構建了一種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人際關系。
學校堅持尊師重教,采用多種方式,促使教職工“各人做各人該做的事,各人盡各人該盡的心”,體現(xiàn)人人都是教育人,人人都是管理者。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定期召開家長會,共謀興校之策,家長對學校的滿意率為91.5%。
(三)轉變了一批品學欠佳的“學困生”。
1.親情育人。教師待學生視同己出:嘴角常掛微笑,眉梢堆滿溫情。多位“愛心媽媽”,為缺少父母關愛的“學困生”送月餅、慰心傷……讓玩劣生感動,漸漸 變文明了;讓厭學,愛打架、上網(wǎng)的學生,變得守紀愛學了……得到了家長的認同。
2.榜樣育人。倡導自強自立、爭做“進步好少年”。通過典型引路、榜樣育人,激發(fā)行為嬌慣的學生增強了獨立生活能力。釆取鼓勵、補缺、抓兩頭促中間等辦法使差生轉優(yōu),優(yōu)生更優(yōu)。今年4月參加“湖北省第二十二屆珠心算比賽崇陽縣選拔賽”,我校十名選手榮獲了二個一等獎、六個二等獎的好成績。榜樣的力量融化了學生的心靈凍霜,感激的淚花正在化成露珠迎朝陽。
(四)打造了一支富有活力、積極向上的師資隊伍。
學校提倡“師者之范尚于學,君子之風重于禮?!崩蠋熥兞耍呵嗄杲處熤鸩娇朔藨猩⒘晳T,老教師消除了“老爺”作風。和諧、緊張的氛圍,促使一大批教師脫穎而出。在2018年秋縣級優(yōu)質(zhì)課大賽中,我校教師汪夢思、郭鹿等五人分別獲得一、二等獎。如今老帶新,新促老,比、學、趕、幫的氛圍已經(jīng)形成,以校為家、愛生如子蔚然成風。
(五)養(yǎng)成了一種文明衛(wèi)生、好學守紀的良好習慣。
初入校園,孩子們的素質(zhì)參差不齊:衣衫不整、東西亂丟、作業(yè)亂畫、言語粗俗……一年來的寄宿教育,讓留守、流動兒童的精神面貌發(fā)現(xiàn)了很大變化:農(nóng)村孩子文雅了、開朗了;城里孩子勤勞了、節(jié)儉了;講文明、懂禮貌、愛學習、知感恩,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使得眾多家庭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六)打了一場年度統(tǒng)考的漂亮仗。
由于課堂變了:書讓學生讀,問題讓學生提,規(guī)律讓學生找,“滿堂灌”現(xiàn)象得到了遏制。今年6月全縣六年級6000 余名學生期末統(tǒng)考,總分前100 名內(nèi)我校就占了4 人,向家長交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七)營造了一種健康活躍、催人奮進的校園文化。
走進中立,地面潔凈、花木含笑,令人心曠神怡。文化長廊,中外科教名人名言、師生作品琳瑯滿目,潤物無聲。
班級文化,喚醒學生的自尊自立。學識與人文融合,個性與共性和諧,凸顯一班一特色。
社團文化,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立了舞蹈隊、聲樂隊、三球隊、鋼琴組、書法組等。學生在這里人格有尊嚴,學習有樂趣,生活有情調(diào),住校勝住家。
(八)產(chǎn)生了一批切合實際、頗具特色的教研成果。
2018 至2019 學年度,我校有論文、教案、課件共8 篇分別獲得國家、省、縣級一、二等獎。申報省級科研立項課題《新時代民辦學校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研究》。
克難奮進無怨悔,靜坐沉思獲啟示:民辦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與技能,更是讓受教育者感受人性的光輝;是點亮一盞明燈,把人性的丑陋淹沒在黑暗里,讓留守、流動兒童感悟生命之美,體驗生活的快樂,讓生命的原始勃發(fā)力量去戰(zhàn)勝生存之難,好好地活下去。教育的成功在于人愿意堅持學習、樂于接受教育。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教育主管部門的監(jiān)管下,我校九年一貫制民辦寄宿教育的管理水平將大幅度提升?!靶R杂藶楸?、師以敬業(yè)為樂、生以成才為志”,以德相伴、以愛蘊愛、教書育人、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