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學的主要工作是教學,承擔教學工作的主體力量是教師。教師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優(yōu)劣。老年大學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其學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對教師的某些素質也就有著特殊的要求。加強老年大學教師隊伍的特殊素質建設,這對于辦活、辦實、辦好老年大學都具有積極作用。作為老年大學的教師應具備哪些特殊的素質呢?筆者認為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具有從教的熱心,就是忠誠黨的老年教育事業(yè),熱心老年大學的教學工作。老年大學的興辦,是黨和國家應對老齡社會的一項戰(zhàn)略性措施,是建立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和諧社會、實現(xiàn)小康目標的明智舉措。熱心老年教育來源于對老年教育的深刻認識。一個對老年教育缺乏認識的人是很難承擔起老年教育重任的。由于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在老年大學擔任教學工作的教師,現(xiàn)階段的講課費一般都比較低廉,與社會上的一些藝術學校和個人帶學生的老師比較相差甚遠。如果老年大學的教師不具備一種無私奉獻精神、甘愿吃虧思想,是很難完成老年大學的教學任務的。
二、懷有服務的愛心,就是具備一顆理解老年人、尊重老年人、呵護老年人的仁愛之心。老年大學的學員是一群特殊的老年人,這些老年人有他們特有的優(yōu)勢,但更多的是由于“年齡不饒人”而呈現(xiàn)出身體上的“老態(tài)龍鐘”、心理上的“偏激固執(zhí)”等特征,容易“討人嫌”。老年大學的教師也由過去的“老年人學,老年人教”逐步轉變?yōu)楝F(xiàn)在的“老年人學,年輕人教”。尤其在縣一級基層老年大學,年輕教師已經成為教學的主體。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使得年輕教師與老年學員之間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某些“代溝”和“距離”。因此,這就要求年輕教師對老年學員要看得起、教得起,做到不嫌棄、不拋棄,要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對待他們,這是一名老年大學教師必須具有的品德。
三、富有教學的精心,就是對教學工作要在課前精心準備,課中精心施教,課后精心總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老年大學的學員都是“過來人”,絕大多數(shù)閱歷深厚,經驗豐富,各具能力。因此,他們對教師的講課比較“苛求”,對講課的內容、方法、效果有看法、意見和建議都敢于提出來。對這些已經受過教育的“過來人”教學,如果采取一般化的教學方法,那是很難“應付”過去的,也是很難收到好的教學效果的。老年大學的教師與其他的教師有所區(qū)別的地方就是教學態(tài)度要更負責,教學內容要更精細,教學方法要更靈活,更要做到專業(yè)上是高手,技術上是里手,教學上是能手,才能勝任老年大學教師的工作。
四、持有足夠的耐心,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員要有不厭其問,不煩其慢,不責其“笨”的“三不”精神,使他們能夠學得了、學得進、學得好。老年大學的學員大都處在“年事已高”的晚年階段,記憶力減退,“記不住”是其主要特征,往往是今天學、轉身忘;身體“零件”老化,“不靈活”是其主要體現(xiàn)。由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對那些忘得快的,就要多次講、反復講;對那些動作“笨”的,就要多次示范、反復矯正。對學員持有足夠的耐心,不僅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水平,而且也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
五、擁有引導的細心,就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員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一些苗頭和問題,因勢利導地指引學員輕松學習、快樂學習、有效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所以,教師具有細心的教學素質是很重要的。比如,同樣是學員,上了幾次課就不上了,其原因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家里有事不能上,有的是信心不足不敢上,有的是失去興趣不愿上。對此,教師就要細心地發(fā)現(xiàn)、分析,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予積極引導,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精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不斷解決教學及學習的各種問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