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忠
(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常莊鄉(xiāng)中學,河北 滄州 061300)
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形象且具體的物理情境,既有利于順利地引入力學概念,也能夠使學生在解決疑惑的同時,習得新知。通過在與物理現(xiàn)象相似的情境中糾正學生的前概念,激發(fā)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其深入了解物理力學概念的內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物理演示實驗或是多媒體課件等方式來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使學生在物理情境中運用概念知識解釋情境中的物理現(xiàn)象,教師在一旁加以指導,從而得出更加準確、科學的物理概念解釋。例如,在力的作用效果教學中,教師拋出一個紙團,向學生提問:紙團是不是因為受到手提供的力才得以運動?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后,結合理論知識加深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在舊概念的基礎上建立新的概念,通過學過的知識來引出新的概念,這體現(xiàn)了物理概念教學的循序漸進特點。知識結構的建立是需要在舊知與新知相聯(lián)系的情況下才可以完成的系統(tǒng),因此通過復習舊知,使學生將腦中所掌握的前概念與新概念進行同化,從而轉化為自己可以理解的概念形式。學生在舊知的基礎上進行新概念的學習,既能夠促進認知,加深對新知的理解,也能夠了解知識形成的來龍去脈,從而形成一個整體的知識結構。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中就包括有能夠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用彈簧測力計去粗略測量水平運動下,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學科,而設計演示實驗來引入力學概念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能夠有效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fā)學生對于力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yōu)樯鷦有蜗蟮膶嶒?,在學生面前進行演示,既能夠在學生腦中留下深刻印象,也能夠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實際操作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例如,在浮力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與浮力相關的小實驗,如在彈簧秤上掛一個砝碼,然后用手去托住砝碼,彈簧秤的示數(shù)減?。粚㈨来a放入水中,出現(xiàn)同樣的現(xiàn)象。借助形象的演示實驗室學生理解了浮力的概念。
物理力學概念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僅憑文字進行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逐漸深入地對概念進行剖析,結合具體實例來明確概念的物理意義,并明確概念的適用范圍和使用條件等。如慣性的定義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單從字面理解顯然不能夠形象地體會,而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一些實例來加深理解,如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投擲可以將物體扔出很遠;在騎自行車時用力蹬幾下后,可以滑行一段距離等等。
糾正學生認知中的前概念一直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為此教師應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實現(xiàn)學生認知結構中前概念的轉變。如可以通過統(tǒng)計和分析,總結出學生所掌握的前概念情況,在進行新課教學時,著重地在錯誤的前概念上進行指導,加以形象的實例進行佐證,從而糾正學生對于物理現(xiàn)象的錯誤認知;還可以通過錯誤的前概念與科學概念進行對比的方式,結合實驗來驗證理論知識,讓學生明白科學概念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在實踐中應用是加深學生全面、深刻了解物理力學概念內涵的關鍵手段,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是深化和鞏固概念的有效方式,也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多為學生提供更多能夠既能夠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的機會,通過設計與知識內容相關的實驗,讓學生在自主操作中應用概念,加深理解,而并非通過傳統(tǒng)的循環(huán)式做題來鞏固知識。
初中物理力學概念教學具體可以分為幾點:1、呈現(xiàn)規(guī)律性場景;2、提出問題,導入新知識內容;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相關因素,并理清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4、建立力學概念;5、深入分析力學概念內涵,拓展力學概念外延;6、學以致用,在實踐應用中加深理解。
以摩擦力教學為例,教師首先通過一個裝滿米的燒杯和一根筷子,來提出問題:將筷子立于空燒杯之間,能否使空燒杯移動呢?學生結合重力知識得出由于重力的原因,使得燒杯向下運動,所以不能。那么為什么在裝滿米后,就能夠使其移動呢?從而引出概念摩擦力。接著,通過引導學生親身體驗來掌握概念的本質,如:將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拉,使手在桌面上進行運動,感受阻礙手運動的力的存在;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拉,但手要保持不動,感受阻力的存在;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不動,也不用力推拉,感受阻力的存在。以此歸結出摩擦力的定義,即阻礙物體相對運用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就是摩擦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力學概念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形象的手段來促進學生對概念的建構,深化其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的同時,使學生知識、能力和情感得到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