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輝
(河北省望都縣周莊中心小學,河北 望都 072450)
識字是閱讀寫作的基礎(chǔ)。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目標是: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guī)則用硬筆寫字。為了落實課程目標,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常見生字分為兩類,一是會寫字,二是會認字。學習新課前,告訴學生課文中所有的字都是大家的好朋友。要認識新的朋友,第一步是干什么?先知道它的名字(音),第二步干什么?認識它的模樣(形),第三步干什么?知道它的特征及用途(義、用)。課前,要求學生把生字在書中劃出來,然后讀一讀,叫準它的名字。還要注意它的鄰居是誰,它還能和誰交朋友,久而久之,學生便能養(yǎng)成預習生字的良好習慣。
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才能自主識字,才能獨立識字,才能形成獨立的識字能力。
(一)突出重點,避免平均用力
一篇課文中的生字,有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學,而對學生易錯的字,教師要先強調(diào),給學生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對形近字、音近字等特別容易出錯的字,要用彩筆標出,引起學生注意。
例如:教學“瓜”字是在學了“爪”字以后,學生容易把兩個子混淆,教師書寫的時候就把“瓜”字中間的“ム”用醒目的紅筆標出來,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
(二)形近字、同音字比較聯(lián)系識字
在比較中識字,在聯(lián)系中區(qū)別。如學習“請”字時,要和“清、請、晴、睛”這一組字相比較、區(qū)別,一定樣讓學生比較出它的偏旁及表示的意思;講“做”時要和“作、坐、座”這一組字相比較,讓學生聯(lián)系它們在句中的意思來記,分清它們的用法。
(三)創(chuàng)設(shè)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開展趣味識字,避免枯燥記憶
漢字的特點是音、形、義、結(jié)合緊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聯(lián)系實際,進行趣味識字。
(1)編故事教學識字。如學習“游”字時,一邊講故事,一邊在黑板上逐一寫出的筆畫:一個小孩子,帶著一定游泳帽,在方形的水池里游泳。
(2)編順口溜幫助識字。如“虎”字可編豎、橫、橫鉤、撇七兒下面藏,細看是只虎,虎是獸中王。
(3)聯(lián)系實際形象識字。如學習“目”字,可讓學生模一摸自己的眼睛,“口”表示眼眶,二字表示眼睛,所以有兩道橫;“雨”字中的“一”表示天,里面的四點均向右斜,好像隨著雨點斜落。
根焊質(zhì)量是“金口”質(zhì)量的成敗關(guān)鍵,下面從確保根焊質(zhì)量出發(fā),利用無損檢測手段及時準確的檢測根焊質(zhì)量。有利于提高施工工效,力爭一次性完成“金口”的焊接工作。
(四)加一加組字,在動與想中識字
學生可以通過熟讀歌訣來記一些合體字,如:“小”、“大”合成“尖”,“日”“月”合成“明”,這樣學生就學會了兩個字加一加組成新字的一種識字方法。教學時,我常常把這些字按“部件”構(gòu)造分成兩部分或三部分,制成卡片分給學生(等學生了解這種做法后,再讓學生自己制),讓學生拼拼、看看誰與誰是好朋友,它們合起來的名字叫什么?這樣學生拿卡片,一邊找,一邊想,一邊記,又動手,又動腦,學習合體字的效率就大大提高。
活動方式有:
(一)猜謎語。例如,門框里面打叉叉,魚過鳥飛就被抓(網(wǎng));一個小兒子,小口分兩半,頭上長著角,你說怪不怪?(兔)等。還可以在班上開展編謎語大賽,編的又多又好者可獲得“謎語大王”的稱號。
(二)摘果子。每四人小組選一位代表上臺拿籃子,籃子上面寫著一個偏旁部首,讓代表到果樹上摘下寫著與籃子上相同偏旁的字的果子相同偏旁的字的果子放在籃子里,如籃子上是“三點水”就把“清、河、湖”摘下來。
漢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讓學生養(yǎng)成留意周圍事物、學習生字的好習慣,對生字的認識有幫助。在家中,看電視、讀報紙;在路上,看標語、讀店牌。
還可以讓學生多讀書,多看報,不僅會念,還要會說。平時讓學生人手一本“小記者本”,每天把電視中或書報中看到的生字記錄下來,養(yǎng)成積累字詞的好習慣。
學生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食品、飲料的包裝,家用電器的廣告,還有各種報刊、雜志的刊頭等這些都是識字的最好材料,讓他們留起來,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并茂的識字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