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躍飛
(婺源縣紫陽第五小學,江西 上饒 333200)
導學案是近年來我國新興的一種教學方式,主要是指以國家新課程標準為思想指導,以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基礎,以引導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為核心,通過教師的精心準備和研究而形成的學習方案,具有探究性、靈活性以及延伸性等特點[1]。小學數學課程作為小學教育體系中的基礎組成部分,是對小學生進行啟蒙教學不可缺少的內容,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導學案不僅符合當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也能夠與小學生的階段心理特點相適應,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提升[2]。
小學階段是學生進行學校系統化學習的起始階段,對學生的后續(xù)成長和終身發(fā)展都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在小學階段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課本知識和內容,更重要的是能夠學會如何進行學習[3]。而導學案的重點就在于“導”與“學”,應用導學案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能夠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同時也能夠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幫助學生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理論,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yǎng)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目標,也是評估判斷教師實際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將導學案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可以擴展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使學生了解到更加廣闊深入的數學知識,幫助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夠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逐步提高數學思考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
數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基礎自然科學,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特點,其對社會發(fā)展的推動作用是不言而明的。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導學案,就能夠充分發(fā)揮數學教師的導學作用,為學生提出一個又一個的數學問題,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不僅學會基本的數學課本知識,也學會如何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悟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意義,使學生逐步提高自身的數學實踐能力
課前預習是學生進行課堂正式學習的準備階段,良好的課堂預習能夠使學生對課本內容有大概的了解,教師的課堂教學也能夠更加順利開展[4]。因此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之前教師就可以將導學案的部分內容發(fā)放給學生,為學生指明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要點,使學生的課前預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合理性,幫助學生形成對新知識的初步認識。比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單元的知識時,教師在課前就可以將課本中的有關圖形性質和特點進行總結提煉,為學生制定簡單的預習任務,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物體,使學生能夠對課本內容產生思考,減少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困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同時小學數學課程的內容本身也比較枯燥乏味,因此就更需要利用導學案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5]。通過導學案進行數學教學,能夠改變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充分保障,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數學學習的良好情境。比如在進行《四則運算》這一單元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導學案為學生創(chuàng)設超市購物的情境,指導學生輪流扮演服務員對顧客商品進行結算,考驗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熟練程度,營造出開放活潑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體會到數學的獨特魅力。
課后練習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通過適當的課后練習教師才能及時發(fā)現教學中的不足,然而在傳統的課后練習中常常會出現形式單一,脫離教學實際的情況[6]。因此這就更需要教師利用導學案來指導學生進行課后練習,使數學課堂教學得到延伸和拓展,也使課后練習的內容更加豐富,充分發(fā)揮其鞏固知識的效果。比如在學習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內容后,教師一方面可以根據課本內容給學生布置對應的題目練習,另一方面也可以布置多樣的實踐作業(yè),指導學生通過剪紙拼接成立體化的幾何體,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實踐證明,導學案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在應用導學案時教師也應當采取正確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使導學案的教學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使學生的學習成果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