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為琴
(寧海縣第一職業(yè)中學,浙江 寧波 315600)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出錯是在所難免的。課堂應該是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學生總是伴隨著錯誤一起成長的,出現(xiàn)錯誤也可以是一種美麗。
以下我主要就自己在工美專業(yè)教學及管理中如何挖掘和利用錯誤資源的探索,談幾點感受和做法。
作為教師,首先要自己認識到,并讓學生意識到:錯誤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相伴產物,是不可避免的;學習中產生的錯誤,是一種來源于學生學習活動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學習資源。因此,教師和學生都要尊重、理解、寬容甚至是激勵出錯的學生,不斥責、挖苦與嘲笑學生。
案例:一場淋濕的畫展。
一天下午,高一工美班正在校園里操場邊開展自主課程活動。一場大雨突然而至,展出的大量畫作轉眼就要被淋濕。學生們急急忙忙地搶著收畫。因為著急,他們有些不知所措,有的拿了兩三張畫就跑,有的還在團團轉,有的把畫夾在腋下,有的卻把別人的畫板撞翻了,一片混亂。終于,收完畫了,當他們停下來再看自己的作品時,早已紙已模糊,畫亦模糊了,心疼得無法形容。
為什么一場雨就讓一次準備許久的活動如此狼狽呢?
后來,我對他們的“失敗”和“錯誤”進行了分析:
1.收畫的方法錯誤。收畫時不必一張一張搬,應把幾張畫疊一起,最上面的那張畫朝下,板背朝上,這樣可以減少雨淋濕的機率,減少搬運的次數(shù)。
2.放畫的地點錯誤。在下雨時應選擇最近的避雨點放畫,而不是一定要搬到自己的教室里去,否則,把前面的畫搬運好,后面的畫早已淋濕。
3.展覽的時間錯誤。展覽前一定要先看天氣預報,如果有雨就不要拿出來展覽了,或者提前要有個預案。
4.收畫的次序錯誤。收畫時應采取就近原則,不要只管找自己的畫或自己朋友的畫,在這樣的雨天,沒有時間給你尋找。
一場淋濕的畫展雖然讓他們沮喪、心疼,但由此他們學到了更多。在教學工作中,面對學生形形色色的錯誤,我們要從錯誤中挖掘教育契機。而且“教學相長”,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需要直面錯誤,從而在“錯誤”中成長。
對教師而言,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也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因為在教學中,學生越容易出錯的地方正是我們老師越需要教的地方,也是最能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地方。
案例:《菊花畫法》練習片段。
有一次上課時,我特地安排了一個經常沾沾自喜的學生上臺示范色彩——菊花的畫法,并讓其他學生仔細觀察。由于她上課不認真,作畫時步驟和色調全部不對。
我抓住機會問這個學生:到底什么地方讓大家發(fā)笑?她很快就指出了自己用色、用筆、構圖等地方一些明顯的錯誤。我又讓學生一起討論:為什么這位同學會犯這樣顯然的錯誤呢?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很踴躍地指出一些問題的癥結:“鋪大調時應該用大筆刷,她用小筆了?!薄八蒙珪r太純了,畫面顯得太艷了?!薄八{色時調得太勻了,畫面顯得好呆板。”……在她們充分討論后,我繼續(xù)追問:“那么,這些錯誤該如何去解決?你們自己有類似的問題嗎?誰愿意幫這位同學改畫?”于是,我便開始“將錯就錯”,因勢利導,如何鋪大調,如何調色,畫花卉時如何用筆更靈動……我在學生的基礎上進行一一修改,一一示范講解。然后,我再播放一遍菊花色彩的畫法的視頻,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技法。最后,再讓學生自己實踐,再讓第一位學生上臺示范。
在上述片段中,我突破了通常的教師直接講解、示范或直接指出學生錯誤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己暴露錯誤、發(fā)現(xiàn)錯誤,給予學生充分的交流、探討機會,分析出錯的真正原因,從而幫助她們在交流與演示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經過這樣的“出錯”,學生對菊花畫法的認識就非常深刻。
學生犯錯固然難免,但明確規(guī)章制約,寬嚴結合,才能改正錯誤。許多職高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的膨脹,跟部分教師無原則的放縱的心態(tài)相關。而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建立好課堂規(guī)則,運用適當?shù)姆椒▎拘褜W生的自我意識,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改造是完全可能的。
案例:一個金牌班的誕生。
我剛接任2014級高二工美班時,發(fā)現(xiàn)這個班級學習態(tài)度很散漫,上課總喜歡磨嘰;在老師做示范時,學生不做筆記,不會觀察,就像在看白戲。為了他們能跟上進程,我在上素描課時每畫一步驟就停下來等他們,并且把步驟寫在黑板上,給出錯的同學進行修改,直到完成所有的步驟。我還把所有的步驟拍下來發(fā)到教學群里,供他們課后學習。但他們還是一會“局部”畫法,一會畫“灰”,一會畫“花”,同樣的問題會反反復復出現(xiàn),并且繪畫進程很慢。在個別談心、深入把握學情后,我意識到,這些“錯誤”本質上是精神上的的散漫、思想上的迷茫。那么,如何化解這段“錯誤”呢?
首先我播放了一段有關美術高考的視頻,引發(fā)他們對高考的緊張感,讓他們知道高考前需要完成哪些學習任務。然后讓他們討論自己目前所存在的問題,并讓幾位犯錯較多、事前談心過的學生的現(xiàn)身說法,激起許多共鳴。
接著,我和學生一起制定了在畫室的基本規(guī)則,明確獎懲。如評選作業(yè)最積極和最拖拉的對象,評選進步最快和最需要進步的人;編寫學習病歷,整理畫室;舉辦校園畫展,水平高低的作品同時展出;各個學習小組自評、互評,相互挑錯或推薦佳作等。
于是,效果變得很明顯:課堂紀律變好,學習也變主動了。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分成一組后相互學習,相互競爭。學習差的,還會請成績好的同學給他們做輔導。這個班后來在多項技能大賽中取得佳績,包括兩枚市級金牌。
教學實踐證明,“沒有問題的課堂才是有問題的課堂”。運用“差錯資源”最終目的是為了讓錯誤不再重演,讓差錯不再重現(xiàn)。在錯誤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那么課堂就會展現(xiàn)出它真實、精彩的魅力,“錯誤”就成為了真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