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云雨
(廣東省五華縣龍村中學,廣東 五華 514447)
科學奧秘對于學生本身有著極強的吸引力,探索未知世界,是學生的天性,而“教科書式”的化學課堂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吸引力遠遠不夠,因此,必須在結合學生特點及課程目標進行有效合理的課程規(guī)劃,重點則應放在科學實驗的應用上。
生活中處處是學問,那么我們教師應多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化學,在課堂上將這些化學問題一一剖開,并結合化學知識讓學生理解其中原理,激發(fā)學生探索身邊事物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乙醇受熱會變成蒸汽揮發(fā)”知識點時。可以引進一個這樣一個化學實驗。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只要遇火就會燃燒,如紙張,衣服,木材等,那今天老師就帶來了一個魔術,“燃燒的心”,我將一個用紅色紙張剪成的桃心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猜測,如果用火去燒它,會不會燃燒,學生猜測后,我進行表演,當我點燃紅心以后,紅心被火焰包圍,幾分鐘后紅心仍然完好無損。學生很詫異,接著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總結,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再向學生解釋是如何做到的:首先是因為紙上浸了乙醇,而乙醇可以燃燒,且燃點較低,因此能夠很快燃燒,但由于乙醇中混合了一部分水,我們借助乙醇的揮發(fā)性質,看似紙張在燃燒,實際上燃燒的是乙醇,由于乙醇沸點是78℃,水的沸點是100℃,因此紙張表面的水會對紙張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并且隨著乙醇的燃燒,會蒸發(fā)一部分水分,進而降低了紙張的溫度,使其達不到燃點,綜上兩種原因便是紙張燒不壞的秘密。并告訴學生,在生活中,如果需要讓可燃物質不被燃燒,那就可以采取這種原理,之后再激發(fā)學生回家后可以再進行實驗。通過這個實驗的介紹,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乙醇的特性,并有了進一步探索研究的想法。
生活是一個課外大課堂,眾多發(fā)現(xiàn)均來自于日常生活,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在課外自主探索,讓學生做一些易發(fā)現(xiàn)、易操作的生活小實驗。例如: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利用食醋可以去除水壺中的水垢,水垢中含有一種物質叫碳酸鈣,碳酸鈣可以和酸進行化學反應,因此醋酸有去除水垢的功效。又如: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應后能生成碳酸鈣,而碳酸鈣物質可以堵塞微孔,因為雞蛋能夠呼出二氧化碳,所以,我們可以把新鮮雞蛋放在石灰水中保鮮。讓學生在生活中自己嘗試發(fā)現(xiàn)更多的奧秘,有助于學生產生探究根源的欲望。
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認識燃燒現(xiàn)象,教師可以向學生拋出這樣一個問題:“金屬可以燃燒嗎?”學生頓時就會有試一試的沖動,最后學生將教師所給的幾種金屬一一進行實驗,證明鎂可以在氧氣中燃燒,且能夠放出強光,此時老師和學生便順理成章一起總結出燃燒的定義和三要素,可燃物在存在助燃物環(huán)境下達到燃燒所需的能量,產生劇烈的發(fā)光、發(fā)熱而的現(xiàn)象叫做燃燒。接著老師還可以提示學生:“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了燃燒的三要素,那同學們能不能再想想,什么東西還可以什么環(huán)境中燃燒,隨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設計,教師再做引導,隨后在下一節(jié)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實驗的過程并不簡單,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設計實驗,得出自己想要的結論,學生要對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反復思考,反復推理,所以學生會對實驗步驟掌握得非常好,在實驗過程中也會很少出錯,有時還能夠舉一反三,發(fā)散了學生思維,并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已經(jīng)非常廣發(fā),學生體驗也漸漸提升,在化學課堂上,有些較危險、難度較大、實驗要求高的實驗,無法在現(xiàn)實條件下進行演示,所以使用多媒體進行播放實驗的圖片、視頻等能夠讓學生形象具體地看到實驗過程,帶給學生感官上的沖擊。
例如在進行《氫氣燃燒》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課前搜集氫氣燃燒的相關圖片,和實驗,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氫氣燃燒時會產生淡藍色的火焰,而氫氣如果混合氯氣,在強光的照射下會發(fā)生爆炸,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有利于學生對實驗內容的認識,加深對氫氣燃燒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也充分體驗到化學知識學習的樂趣。
現(xiàn)階段學生對于未知奧秘充滿好奇,求知欲強烈,而化學課堂上的眾多實驗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因此化學課程的學習離不開實驗,教師在課內實驗設置中盡量偏向與生活相關的實驗,并能夠利用實驗幫助學生看到,化學能夠解決生活中很多問題的魔力。另外,教師還應激發(fā)學生在課外的動手實驗能力,很多有趣的小實驗學生可以自己在家或者和同學合作完成,教師要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探索完成實驗,進而從實驗中得出結論,其次,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目的、實驗步驟,讓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摸索實驗的具體做法,會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最后,多媒體的教學也不可或缺,需要教師充分有效利用其便利性,讓學生對化學中的難以企及的知識有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