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鵬,付友華,徐正平,岳 洪
(1.漢中市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陜西 漢中 723000;2.陜西省留壩縣畜牧獸醫(yī)技術推廣中心,陜西 留壩 724100)
油佐劑滅活苗是目前家禽免疫中最常用的疫苗之一,具有產生抗體效價高且持續(xù)時間長,受母源抗體影響小、不存在散毒危險等優(yōu)點,被廣泛用于家禽生產中[1]。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免疫實施不科學、不合理引起嚴重的應激反應,導致家禽群體發(fā)病、死亡,給養(yǎng)殖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2018年3 月上旬,漢中市動物疾控中心接診一起由于油佐劑滅活苗使用不當導致外購的雛雞發(fā)生嚴重的應激反應病例,報告如下。
漢中市留壩縣一養(yǎng)雞場于2018年3月7日從西咸新區(qū)一肉雞繁育公司購入1.016萬羽商品代青腳麻(禽雁二號)雛雞。3月7號下午7點左右雞苗到場,入場時整體精神狀態(tài)良好,入籠1 h后給水,至晚上12時左右開始誘食。溫度、濕度及通風換氣等按照育雛雞飼養(yǎng)管理要求進行控制。8日早晨發(fā)現(xiàn)個別雞有拉稀、閉眼現(xiàn)象,精神委頓,大群采食、飲水減少,出現(xiàn)死亡。晚上7點許多雞停食、精神委靡、叫聲不響亮,死亡明顯增加,全天死亡雛雞40只。9日群體食欲不振、精神委頓、縮頸、翅膀下垂等癥狀明顯增多,死亡急速上升,全天死亡達到222只。3月10日至15日分別死亡雛雞546只、211只、82只、45只、15只和6只。
免疫狀況:該批雛雞在出殼后24 h內頸部皮下注射液氮馬立克活苗,1羽份/只;新城疫、禽流感(H9亞型)、傳染性囊病三聯(lián)滅活苗0.3 mL/只。
3月9月,實地調查時圈舍內溫度33 ℃,濕度65%,無刺激性氣味。病雞精神委頓,縮頸、不愿走動,叫聲低沉,翅膀下垂,羽毛松亂,食欲下降或廢絕,采食量和飲水量明顯下降。個別雞拉白色稀便。
病死雞頸部皮下有多量乳白色油狀物,有的隨頸部流淌到嗉囊附近。皮下肌肉未見出血斑、點,個別雞皮下有淡黃色炎性滲出物。肝臟質脆而稍腫大,呈黃色,有出血點,膽囊充盈。腎臟略腫大。心冠脂肪出血,并有膠胨樣浸潤。肌胃黏膜易于剝離,脾腫大。肺臟、氣管未見異常。
4.1 雞白痢檢測 采用全血平板凝集試驗,對20只發(fā)病雞進行雞白痢抗體檢測,結果為陰性。
4.2 細菌分離 無菌采取肝臟、脾臟、肺臟及腸道等組織,分別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平板和血平板上,置37 ℃恒溫箱中培養(yǎng)24 h。麥康凱瓊脂平板和血平板上均未見細菌生長。
4.3 病原檢測 無菌采取肺臟、氣管、肝臟及脾臟等組織病料,用研磨器研磨成組織勻漿,按照禽流感、新城疫RT-PCR檢測試劑盒操作步驟進行檢測。檢測結果表明,H5亞型、H9亞型禽流感和新城疫病原學檢測均為陰性,說明沒有以上病毒感染。
根據(jù)雛雞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實驗室檢測,診斷該病為一起由油佐劑滅活苗使用不當引起的嚴重應激反應和炎性反應。
全群用電解多維、維生素C飲水,每100 kg水中加入電解多維50 g,25%維生素C 15 g,連飲3-5 d;同時在飲水中加入阿莫西林連用5 d,防止細菌繼發(fā)感染。
加強飼養(yǎng)管理,育雛舍保暖的同時注意通風換氣,減少應激刺激;及時清理食槽中剩余飼料,防止飼料發(fā)生霉變;注意觀察群體,及時淘汰病雞及弱雞,并做無害化處理。
用藥后雞群精神狀態(tài)逐步恢復,病死數(shù)不斷減少,至用藥后第5天,全群采食量恢復正常水平,日病死雞數(shù)下降到6只,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造成本批次雛雞嚴重應激反應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雛雞出殼后24 h內同時免疫注射了馬立克液氮苗和新城疫、禽流感(H9亞型)、傳染性囊病三聯(lián)滅活苗,并且滅活苗的劑量過大,對機體刺激性大;二是油苗佐劑質量不高或去甲醛不徹底,造成注射部位炎性反應;三是長途運輸導致雛雞輕度脫水,抵抗力降低;四是雛雞開食較晚,部分雛雞沒有采食或采食量不足。這四個因素形成了應激的疊加效應[2],加重了應激反應,造成了大量雛雞的死亡。
在實際生產中,1日齡雛雞要免疫馬立克疫苗、運輸、開水及開食等,程序多而繁雜,不可避免的會造成應激,再注射高劑量油佐劑滅活苗,會對雛雞頸部造成更大的刺激,既加重了應激反應,又嚴重影響雞的正常采食、飲水,導致雞生長發(fā)育受阻甚至死亡[3]。因此,不建議對1日齡內的雛雞免疫注射油佐劑滅活苗,盡量在7日齡以上使用。
本病重在預防。在加強飼養(yǎng)管理的同時,要及時給雛雞開水、開食,做好誘食,也可通過飲水中添加抗應激藥物來降低應激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