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信任孩子,舍得放手。接納不完美的孩子的成長,減少焦慮,去擁抱豐富多彩的生活,幫助孩子成長。
孩子的降臨會給一個家庭帶來很多樂趣和活力,同時也增加了好大的工作量。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工作、家庭和育兒,有些父母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皣⒆愚D(zhuǎn)”就像一場病,家長明明感覺不舒服,卻不知如何醫(yī)治。
父母們的焦慮來自多方面:焦慮自己有沒有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于是拼命工作,在物質(zhì)和精神上都不想虧待孩子;也焦慮為什么別人把孩子都帶得那么好,而自己卻焦頭爛額,分身乏術(shù)。這就掉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里,做得越多,擔心越多。
其實,從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對于0~1.5歲的寶寶,的確需要媽媽“圍著孩子轉(zhuǎn)”,科學養(yǎng)育,不驕不躁地陪伴寶寶。觀察和聆聽寶寶的哭聲,解讀其不同哭聲中表達的需要,及時給予“愛的應答”。這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親子依戀關(guān)系,也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保證。
1.5~3歲兒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說話等。更重要的是,兒童開始有了自主感,他們學會了怎樣堅持或放棄。父母要在這一時期學習適時放手,讓孩子體驗恰到好處的挫折,獲得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時也不能聽之任之、放任自流,這將不利于兒童的社會化。
對于6~12歲的孩子而言,“適應學?!笔鞘滓n題,孩子的核心品質(zhì)是建立自信與勤奮。父母要讓孩子開啟自己的引擎,讓他們在做自己的事情中獲得更多有益的體驗,這才能幫助他們獲得掌控感和建立真正的自信。
12~18歲的青少年需要更大的成長空間,他們常以反對父母的形式完成與父母的心理分離。美國和日本的家長舍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這既鍛煉了孩子,也給家長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很多家長之所以“圍著孩子轉(zhuǎn)”,是因為不信任孩子,不敢放手,本質(zhì)上是對自我缺憾的補償,于是做了很多代替孩子成長的事,把自己累得筋疲力盡,陷入焦慮的泥潭。
多信任孩子,舍得放手,一開始可能很難,但越到后面越輕松。在這個過程中,接納不完美的孩子與自己,會讓我們減少焦慮,去擁抱豐富多彩的生活。從“圍著孩子轉(zhuǎn)”到“離開家長,地球同樣轉(zhuǎn)”,這不僅是思維方式的改變,也是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更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