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濤
紫砂陶刻藝術是紫砂藝術作品幾個裝飾技法中的一種,伴隨紫砂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應運而生。陶刻藝術不僅可以對紫砂藝術作品的藝術風格和人文內涵起到一種錦上添花的藝術效果,更是架起了一座紫砂創(chuàng)作藝人與人文內涵相互溝通的橋梁。陶刻藝術以刻刀代替畫筆,以雕刻代替繪畫,融匯詩詞、書法、繪畫、篆刻藝術于一身,帶有濃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涵和民族風格特色。無數文人雅士也曾參與到紫砂藝術作品的陶刻內容中來,在不斷的溝通過程中,紫砂創(chuàng)作藝人也不斷的融匯其中內涵思想,在提高其陶刻技法的同時,潛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質修養(yǎng)。
圖1 四方帽筒
陶刻藝術對于紫砂藝術作品,是完整搭配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件優(yōu)秀的紫砂藝術作品,它的裝飾與主體造型和諧搭配,整體統(tǒng)一。陶刻藝術裝飾技法的運用,往往依據紫砂藝術作品的器型變化而變化,將中華傳統(tǒng)書畫藝術魅力與紫砂相結合,釋放出一種別致的風韻,令人嘆為觀止。
陶刻藝術運用于紫砂藝術作品的實例有很多,明代的時大彬、清初的陳鳴遠都曾運用陶刻手法刻制底款或銘文內容,最廣為稱贊的作品“曼生壺”更是將陶刻藝術運用的出神入化,創(chuàng)作出將詩詞、書法、繪畫、金石融于一體的紫砂藝術作品,其作品風格獨樹一幟,深入人心,至今影響著眾多紫砂藝術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維,使“字依壺傳,壺隨字貴”的傳統(tǒng)流傳至今,可以說紫砂藝術作品——“曼生壺”確定了紫砂陶刻藝術對于紫砂裝飾藝術的重要性。
圖1這件“四方帽筒”作為一件優(yōu)秀的紫砂藝術衍生品,將陶刻藝術運用得當,加之獨特選材,不但有很強的觀賞性,還能充分調動人的視覺感受,將以往常見的平面化的繪畫作品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韻,帶來一種多角度、全方面的細致化觀賞視角,提升了整體的藝術觀賞價值。作品中的繪畫部分,運用陶刻藝術裝飾技藝,依托于器型四方的優(yōu)勢,展開內容。筆筒上的書法作品,相比較另一側的繪畫作品,更顯陶刻技法的精妙高深,整體布局合理嚴謹,字數相對適中,字體合適,字句之間連貫一氣,揮灑自如,詞句一目了然,文氣斐然。
“四方帽筒”的筒身較高,形體端正,風格高潔素雅,令人愛不釋手。在材質選料上,采用了上乘紫砂泥料,質地細而不膩,澤而不耀,含而不露,泥料色澤沉穩(wěn),大氣端莊,頗有古風遺韻,凸顯立體感十足的藝術氣息。紫砂陶刻藝術,注重人性化的平和感和純凈化的恬靜氣氛,追求雕刻的隨性與刻意之間的微妙平衡,同時提煉出作品的思想文化內涵,塑造出一種清雅、溫潤、深刻的意蘊氛圍。只有注重神韻的表達,挖掘和展示作品的人文內涵,才能獲得雅俗共賞、和諧共鳴的效果,同時升華整體作品的意境之美?!八姆矫蓖病钡奶湛虝ㄗ髌?,字數多而不亂,內容言簡意賅,字字珠璣,意境深遠。
紫砂陶刻藝術以筆代刀,可以將傳統(tǒng)文化中的詩詞、書法、繪畫、金石融于一體,其刀工、刀法是紫砂陶刻藝術重要的技法內容。一件優(yōu)秀的陶刻作品,人們往往更注重其刀工的好壞,一刀下去,節(jié)奏有度,絕不拖泥帶水,方能體現出那種古樸、雅致的意蘊。而紫砂陶刻技法的高超與否,全看紫砂陶刻藝人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高低,要想呈現出最完美的鐫刻,就要有其獨到之處。古人云“壺隨字貴,字隨壺傳”,說的就是紫砂陶刻工藝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紫砂藝術作品的價值,紫砂陶刻藝人更應擴展自身知識面,提高自身修養(yǎng),用藝術修養(yǎng)帶動紫砂陶刻精湛的刀工技巧,方能成就一件名品。
紫砂陶刻以紫砂為載體,立足于藝術、文化之中,在貼近生活的過程中,愈發(fā)展示出那種強大的生命力,時代在發(fā)展,陶刻技藝也在不斷變化更新,當代陶刻藝人更應該繼承古韻,在注重陶刻技巧的同時,不斷豐富陶刻藝術的發(fā)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