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宋東亞
隨著秋冬季的到來,除了一股股冷空氣陸續(xù)造訪,還有時不時出來作怪的霧霾。
其實,有時候是霧,有時候是霾,有時候既有霧又有霾。下霧時,一切總是濕漉漉的。都說霧是接地的云彩,是無處安放的水滴,可見卻又無形,可弄濕人的衣裳卻不會被抓住。有好多人贊美霧,因為霧讓一切變得朦朧,也變得清新,為世界增添了詩意;霧可以為植物帶來水分,如高山云霧茶深得霧的滋養(yǎng)。也有人不喜歡霧,因為它耽誤了旅人的行程,模糊了情人的眼睛,遮蔽了心靈的陽光。
可是,隨著人類工業(yè)化的進程,一種類似霧的天氣狀況——霾——誕生了。它比霧更令人討厭。如果說霧在人間還有知己和朋友,那么霾就像過街的老鼠。它不光影響交通出行,可怕的是,還進入人的身體,危害大家的健康。不過,近兩年,我國大力倡導(dǎo)環(huán)境保護,“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霧霾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我們有理由相信,霧霾很快就會毫無立錐之地,不得不從華夏大地溜走!
總之,霧和霾同樣能遮蔽人的眼睛,但得到的待遇可是云泥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