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洲小學 劉大左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度推進,各科教學越來越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也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設計不同類型的分層作業(yè)。但是,不少數學教師布置的作業(yè)的形式和內容整齊劃一,沒有分層布置,降低了作業(yè)設計的有效性。筆者基于教學實踐,具體闡釋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作業(yè)。
在教學實踐中,一些小學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全班都是內容和形式一致的作業(yè),這樣的作業(yè)會使得學業(yè)水平堪憂的學生畏懼作業(yè)的難度,長此以往,會不斷降低學習的自信心,而學業(yè)水平優(yōu)秀的學生認為作業(yè)難度系數太低,沒有思維含量,長此以往,他們也會降低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學習差異,設計個性化的分層作業(yè)。設計分層作業(yè)的基礎是把學生進行分層,教師要深入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業(yè)水平,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和能力,按照科學、動態(tài)的實施原則,把學生分為三個不同層級。
第一層級水平是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強、數學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對于他們而言,作業(yè)要有思維含量,偏向拓展和提升。例如,五年級學生學完了《分數加法和減法》以后,可以給這個層面的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yè):一個同學喝了滿滿一杯牛奶的一半,然后用水加滿,又喝了,再用水加滿并喝光。這個同學喝的水和牛奶哪個多一些?第二層級水平的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不如第一層級水平學生扎實,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學習。對于這個層面的學生而言,作業(yè)設計要注重數學知識的應用。例如,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每天播放的科普類節(jié)目占、動漫類占、游戲類占、益智類占,那么后三類節(jié)目占每天播放時間的幾分之幾?其他類節(jié)目占每天播放時間的幾分之幾?(用兩種解答方法)第三層級水平的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高,數學基礎知識薄弱。對于這個層級水平的學生而言,作業(yè)設計的主要內容是計算題,便于學生夯實基礎。通過分層設計作業(yè),不同層級水平的學生可以完成不同的作業(yè),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每個層面的學生都能找到學習的成功體驗。
教師在設計分層作業(yè)時,要充分考量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需求,布置的作業(yè)內容要有層次性,不僅要涵蓋數學基礎知識,保證學生達成最基本的學習目標,還要包含發(fā)展性練習,保證練習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數學思維,促進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設計的作業(yè)要分層,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內容,滿足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比如,在學習了《多邊形的面積》之后,教師可以設計三個層級的作業(yè)。第一層級的練習形式可以是填空題或判斷題。例如,(1)梯形的上底是30cm,下底是25cm,高為3cm,梯形的面積是( );(2)判斷題:6.5 平方千米大于630 公頃。第二層級的練習形式可以是操作實踐類,比如,有一張方格紙,它的每一個小方格面積是1 平方厘米,請在上面畫出一個面積為6 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第三層級的練習內容為解決實際問題,比如,一個梯形果園,下底是70 米,上底是90 米,高為40 米。假如一棵果樹占地10 平方米,那么這個果園可以栽種多少果樹?這樣的作業(yè)設計內容分層可以兼顧不同發(fā)展水平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需求,可以有效促進全體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
另外,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把作業(yè)類型分為必做題型和選做題型。必做題型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練習,選做題型是學生根據興趣和特長自主選擇的數學練習。例如,在學習了比例之后,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的必做題型:(1)一個玩具工廠3 天共制作了300 套玩具,照這樣的速度,制作1500 套玩具需要多長時間?(2)一個三角形三條邊的比值為3 ∶5 ∶7,最短的一條邊比最長的一條邊短8 厘米,請問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多少?選做題型可以提高難度系數,如下:甲、乙輛車相向行駛,從A、B 兩地同時出發(fā),甲車的速度是每小時40 公里,兩輛車相遇的時候,乙車路程∶甲車路程=8 ∶7。兩車相遇以后,返回出發(fā)的地點,甲車速度加快了25%,乙車速度不變。甲車抵達A 地的時候,乙車和B 地還有小時的車程,請問甲、乙兩車之間距離多遠?對于必做題型和選做題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興趣愛好自主選擇。這樣的作業(yè)布置讓數學學習更加精準和自主,可以有效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教師在布置分層作業(yè)時,可以圍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來考慮。比如,可以針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設計不同難度系數的個性化作業(yè),讓學生選擇練習。其一,基于知識與技能層面的作業(yè)形式是基礎知識題。例如,學習了《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之后,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基礎練習:(1)填空題:486 米 =( )千米,198 克 =( )千克;(2)比大小:8 元和7.8 元,10.7和10.75;(3)計算題:2.34+6.12,4.67+8.23。其二,基于過程與方法層面的作業(yè)內容是適度提高類型的題目,需要學生融會貫通所學的數學知識,才能完成這類作業(yè)。例如,學習了《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之后,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yè):爸爸從超市買了一些水果,其中,橙子2.8 千克,橙子比香蕉少0.5 千克,蘋果比香蕉多0.3 千克,你知道爸爸買了多少蘋果嗎?其三,基于情感與態(tài)度層面的作業(yè)內容是拓展提升型的題目,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態(tài)度和思維習慣。比如,學習了《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之后,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yè):有五張卡片,其中四張卡片上面分別寫著2、4、6、8,第五張卡片上寫著小數點,試一試,你可以組成哪些小數?圍繞新課程三維目標分層布置作業(yè),可以引導學生拾級而上,在循序漸進的數學學習中不斷提升數學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