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黃碼中學 陳 虹
數學是初中階段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因為相對小學而言,初中數學在知識的難度、深度和廣度上有了極大增加,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科畏難心理的加劇,進而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與此同時,鄉(xiāng)村初中生因無人看護帶來的學習隨心所欲等情況,更加劇了他們學習興趣的急速流失,所以如何培養(yǎng)鄉(xiāng)村初中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就成為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也是如此,一個好的課堂導入可以奠定整堂課的基調,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導課是教師首先要考慮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設置趣味化的課堂導入,使學生在一開始就被吸引,進而更好地過渡到課堂的學習之中。至于如何設計課堂導入才能使其充滿趣味性,可以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著手。比如,初中階段的學生大多好奇心強,求知欲非常容易被激發(fā)出來,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懸念在其中,以此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節(jié)中,書上的導入就讓學生無法理解,此時教師可以自行設置一個找人的情景:讓學生去一個陌生的班級找一名陌生人。學生不斷碰壁,沒找到合適的人,逼著教師逐步給出需要的條件,從而體會到平面中一個點的確定需要兩個維度的條件才可以,為橫坐標、縱坐標的學習打下基礎。
此外,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中融入一些和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這種別開生面的方式讓學生眼前一亮。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這一節(jié)時,教材中是用一枚希臘發(fā)行的郵票開篇,其實勾股定理最早見于我國古代的一本數學專著《九章算術》之中,其中卷九“勾股”主要講述了以測量問題為中心的直角三角形三邊互求的關系,具體記載如下:“今有邑,東西七里,南北九里,各開中門,出東門一十五里有木,問:出南門幾何步而見木?”教師在講述故事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去解決書中所提到的問題,這樣不僅起到故事引入的作用,更可以通過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進而順利過渡到勾股定理的學習之中。
雖然課程改革在不斷深化,但由于學生基礎原因導致改革無法有效深入,教師思想上不愿改革導致很多教學方法依舊沒有改變“滿堂灌”的形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被當成知識灌輸的容器,只能去囫圇吞棗地接受知識,根本學不會思考,也學不會學習的方法,久而久之,當學生消化不良的問題越來越多的時候,也便喪失了繼續(xù)學習的興趣。知識應該是學生自我構建的過程,在自我發(fā)現、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才更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所在,掌握的知識才能更牢固,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改變傳統(tǒng)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例如,在學習“探索直線平行的條件”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就可以從教材出發(fā),回顧舊知,從如何畫平行線入手,給出一個三線活動尺,該尺是由三根木條組成的三線八角的模型,先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至八角上,再由學生自主探索角的大小變化對線位置的影響。再比如,在學習“一次函數、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通過一次函數和二元一次方程部分學習經驗遷移引導學生探究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即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一次函數圖像上的點,再設置幾個臨近值,從而連成一線,探究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是一次函數圖像上的一段,從而了解了方程、不等式和函數三者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也為以后學習二次函數時對于二次函數和一元二次方程產生必然的聯系打下基礎。無論怎樣,這樣實踐性的探究都需要教師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置探究目標,一步步引導學生向著一個方向去努力,哪怕出現了問題甚至是錯誤方向,也切記不能因為操之過急而在目標設置或者教師教學語言上帶有很明顯的目的性,讓學生沒動手動腦時就已經知道教師想讓他們得到的結論,從而產生了假探究。只有做到了真探究、真動手,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興趣源于一次美好的體驗,如果學生能夠獲得美好的體驗,哪怕只有一次,哪怕只有一點點,也能激發(fā)學生產生興趣。相反,如果學生獲得的是一次次的打擊,自然會興趣乏然,學生的挫敗感也會越來越強烈,最終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信心的缺乏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
很多教師都說七下的平行線的說理過程是一個分水嶺,學生在學習演繹推理時,邏輯性不強,不夠完整,導致他們的語言在教師看來總是丟三落四,不夠嚴密,所以教師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正他們的解答過程。這一做法導致學生產生了懼怕情緒,不愿意寫“因為”和“所以”,更有部分教師采用更加嚴密的推出符號證明形式,讓學生無所適從,從而對幾何證明的學習沒有了興趣,也不再有信心。所以我認為在七下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的說理過程中,更多的關注點在于是否能夠了解演繹推理的思維方式,是從一般到特殊這樣的一個過程。平時應該讓學生多做填空而不是解答,當他們在填空中得到滿足,進而產生對解題過程的不滿足之后才放開讓他們自主解答,這樣應該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在平時的教學中,需要幫助學生重新建立起數學學習的信心,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適度鼓勵學生,滿足他們渴望被肯定的心情,從而帶領學生從挫敗的陰影中走出來,進而看到數學學習的又一方天地。
總之,面對鄉(xiāng)村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低下的現狀,教師要勇于克服各種困難,積極進行探索和嘗試,努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讓學生愛學、會學,并最終獲得更加全面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