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霞(浙江杭州市余杭實驗中學)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一堂課,往往教師講得多、講得累,而學生聽得乏。這種灌輸式教學造成的沉悶的學習氛圍會逐漸削弱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英語教師需要變革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自主地獲取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在思考和探究中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體驗和學習能力的逐步提高。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音基礎,學生在看到相關的單詞以及音標之后能自己把單詞讀出來,雖然有時候會存在讀不準的現(xiàn)象,但是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讀準單詞的能力,通過自己讀、聽音頻糾音、同伴互助等,打好單詞讀音基礎。教師還可以在課前播放一些英語歌曲、名人演講或影視片段,等等,既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又積極鼓勵學生聽和模仿著說。另外,教師應積極提供一些好的網絡資源和手機App,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個性化聽說學習。當然,教師要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及時指導,跟蹤記錄,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使學生感受進步,體驗成功,從而促使學生在聽說自主學習上的熱情和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教師在播放單詞音頻前,先讓學生自己根據字母組合和音標預讀,然后再讓學生跟著音頻糾錯。教師還可以從一些聽力訓練材料中選取某段對話讓學生搭配模仿,并逐步過渡到讓學生自主選擇對話練習,課前展示。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的演講視頻(例如TED)或一些英語配音片段感染學生并激發(fā)他們聽說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模仿練習。練習到一定程度,學生在傾聽時,會自然地關注語音語調,關注一些口語表達等,從而把相關習得遷移到自己的口頭表達中。
高中階段的學生,若要較順利地進行英語學習,必須以大量的英語詞匯為堅實的基礎,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尤其要注重如何培養(yǎng)學生詞匯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首先需要做的是培養(yǎng)學生詞匯自主學習意識,然后才是方法指導。要讓學生在詞匯學習時分清主次,兼顧課內外詞匯學習。就課內詞匯學習來說,學生根據附錄中單詞表的黑體加粗或星號等信息以及教師的詞匯教學情況,比較容易把握哪些詞匯需要重點掌握,哪些詞匯只需要作為閱讀詞匯。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進一步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來了解不同詞匯,從音形義到派生詞到常用詞塊搭配到常用句型結構到準確運用,等等。
例如:學生在學習absorb這個單詞時,只知道詞性“動詞”和詞義“吸收”,是不夠的。接下來,要指導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來了解這個詞常見的賓語內容(液體、氣體、光、熱、聲音、信息、人等),從本義到引申義如何關聯(lián)(吸收、吸納、理解、吸引等)以及常見的短語搭配(beabsorbedin)等,并通過例句來強化感知。接著教師可以邀請學生秀出他的學習成果,如,如何記憶、聯(lián)想、運用等,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個單詞。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若干個重點詞或詞塊進行運用,如仿句、造句或用幾個詞進行小語境編寫等。這會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積極性,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進入高中階段,英語語法更加系統(tǒng)全面,學生如果不能梳理清基本的語法內容,就會漏洞百出,而隨著改革的推進,語法教學有所淡化。所以需要教師培養(yǎng)學生語法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教師要對語法項目或歸納或演繹地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刂笇В瑤椭鷮W生搞清重難點、易錯點并積極創(chuàng)設相關語境,使學生體悟相應語法在真實語境中的功用,然后結合相應的練習,讓學生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并根據自己的學情進一步地自主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學習中,尤其是讀寫活動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語法薄弱項目或漏洞,通過自主學習相關的語法書或學習資料進行查漏補缺,并進行適量的練習檢驗,再帶著問題請教師給予診斷和點撥。此外,教師也需要關注學生在語法自主學習上的情況,避免學生走入語法學習誤區(qū),挫傷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習成效。
例如:在學習定語從句之后,有的學生對某些點沒有完全理解,又或者某些同學在寫作中經常犯定語從句方面的錯誤,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針對自己的問題做一些自主學習,可以復習課上的講解內容,查閱相關語法書或資料,或求助同伴或借鑒網絡等,了解自己之前不理解以及容易犯錯誤的知識點,進行查漏并系統(tǒng)學習。教師要鼓勵學生不畏難,大膽地把該語法用于各類語言表達中。
閱讀一直以來都占據英語學習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如果學生的閱讀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訓練和提升,那么有質又有量的閱讀就無法實現(xiàn)。要培養(yǎng)高中生英語閱讀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師首先要變革傳統(tǒng)的閱讀課授課模式。在閱讀課上要積極嘗試,大膽放手,不能總是“老黃牛拉車”,要把閱讀權真正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真”讀,“真”想。教師在課上給學生閱讀和思考任務后,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積極參與,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情況在語篇類型、內容、結構、寫作手法、寫作意圖等方面進一步指導,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通過相關任務獲取、闡釋和評判語篇意義,表達觀點態(tài)度,感受文化異同、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批判性思維,并且遷移到課外,促使課外閱讀有效進行。此外,在課外閱讀選材方面,要注意選擇恰當難度,不要好高騖遠,如在高一年級就開始大批量閱讀高三的英語閱讀材料,打擊學生信心。
例如:要指導學生在閱讀英語文章的時候重視閱讀方法和技巧的總結——尋找主題句,辨認具體事實和細節(jié),運用構詞法和語境推測關鍵詞義,利用過渡詞和語氣轉折詞把握文章脈絡,利用思維導圖方式呈現(xiàn)語篇的邏輯結構等。教師可以根據語篇特點,設計語篇賞析理解課型,如人教版Book 3 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一文,從宏觀上的語篇結構到微觀上的“作者使用哪些語言使信息陳述更清晰準確”“作者使用哪些語言表述‘次序關系’和‘因果關系’”等角度展開學習。
高考改革給學生帶來的最大挑戰(zhàn)無疑就是寫作。寫作是最綜合的一個學習項目,其背后反映著各類能力,要讓學生自信應對浙江高考中的應用文、讀后續(xù)寫或概要寫作這三類寫作題型,則必須幫助他們把寫作自主學習能力逐步培養(yǎng)起來。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三類寫作任務的不同要求和特點。其次要指導學生掌握不同寫作題型的不同操作步驟及相關策略和技巧。雖然基本思路大致相同,即“審題——構架——成文”,但對讀后續(xù)寫和概要寫作來說,“審題”即是讀原文,而讀的側重也不同,讀后續(xù)寫的“讀”重在讀情節(jié),讀人物,讀中心思想,概要寫作的“讀”重在讀主旨、讀結構、讀邏輯;“構架”上,讀后續(xù)寫往往需要用動作、語言、心理等延展故事情節(jié),烘托中心思想,概要寫作則要聚焦要點提取整合,轉換語言呈現(xiàn)方式,理順內在邏輯。在成文之后,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根據評價標準做自我評價和修改的習慣和能力。此外,還可以把學生根據學習基礎及學習能力等穿插分組,開展合作學習,除了互相糾正詞匯、語法、句式等方面的錯誤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同伴習作中的亮點,促進自身寫作的進步。
例如:教師可以在寫作后,讓學生根據一張多維度的checklist表單對作文做出主動的自我修正和改進,然后進行小組互改互評,分享優(yōu)秀學生作文,讓學生學習借鑒,反思自己可提升的地方并再次修改。最后呈現(xiàn)范文供學生進一步學習。此外,教師必須讓學生深刻體會讀寫結合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平時閱讀過程中有感而發(fā)地進行寫作練筆,以讀促寫。
高中英語學習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變革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主體意識,融合課內課外資源,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動機,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