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草場街小學 馮 實
小寶是一年級的“奶娃娃”,性格內向。開學那天,他緊緊抓住媽媽的手,又哭又鬧,怎么也不肯進教室。媽媽只好和他一起勉強報完到就回家了。接下來的兩周,他更是一進校門就抹眼淚,走到教室門口就停住腳步,邊哭邊喊:“我不要上學!我要跟媽媽回家!”
害怕上學是一年級新生很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大多源于兒童的分離焦慮。我通過家訪了解到:小寶是獨生子,全家對他百般寵溺。母親對孩子過分關注,父親因為工作忙,很少參與孩子的教育。小寶從小沒什么朋友,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此可知,一切由母親包辦代替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是小寶產生分離焦慮的原因之一。要想緩解分離焦慮,父母的配合很重要。我告訴小寶的父母,平時應有意識地帶小寶多和同齡小伙伴交往,可以請小伙伴到家里玩,或者去對方家里玩,使小寶減少對家長的過度依賴。父親也應參與孩子的成長,比如送小寶上學,使小寶盡快擺脫對母親的依戀。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改變的前提。我把小寶請到環(huán)境溫馨的辦公室,送給他一個毛毛熊玩具,聽他講述自己走進校園和教室的感受,使他愿意和我交流。幾次溝通之后,小寶每次在校園里見到我,都會主動打招呼。
低年級的孩子都愛聽故事,在建立良好的關系后,我決定通過和小寶一起編動物學校的故事來轉變他對學校的看法。
“今天,小猴要離開媽媽去動物學校上學,和媽媽說完再見,它就背著書包高高興興地出門了。小兔也要上學,可是它害怕離開媽媽,小兔在擔心什么呢?”我示意小寶繼續(xù)編故事。小寶說:“沒有媽媽它什么也做不了?!蔽依^續(xù)說:“這話正好被小猴聽到,小猴說:‘我覺得我能行,說不定學校還有好玩的事發(fā)生呢!’”小寶也學著小猴的口氣說:“我覺得我能行,說不定學校還有好玩的事情發(fā)生呢!”我通過和小寶一起編故事,引導他用積極的自我暗示和轉移注意力進行自我調節(jié),接納自己的情緒。
我借助集體的力量繼續(xù)幫助小寶,開展“找啊找啊找朋友”團體輔導,在班里營造溫馨融洽的交往氛圍。活動結束后,幾名熱心的同學主動和小寶交朋友。他們一起做游戲、畫畫,參加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我還上了一節(jié)“告別依賴,學會自立”的班會課,引導孩子們認識自立的重要性。
為了幫助小寶克服恐懼教室的心理,我和他共同制定了面對教室的脫敏階梯步驟:從“媽媽陪小寶進教室”到“老師陪小寶進教室”,再到“好朋友陪小寶進教室”,最終到“小寶獨立進教室”。我在教室門口的地面上標注了一條醒目的黃線,暗示小寶跨過這條線就成功了。每次小寶達到要求就給予他獎勵,我會送給他一個笑臉貼畫,五個貼畫可以換一個喜歡的玩具或一本課外書,及時對他的進步給予正強化。
兩個月后,小寶的性格變得開朗了,還交了幾個好朋友。他憑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兩本課外書、一個魔方和班主任每天一個擁抱的獎勵。更重要的是,小寶再也不怕進教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