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元 (甘肅武威第二十三中學)
寫作教學并不是孤立的一部分內容,而是應當與閱讀教學相結合,緊密結合教材中課文閱讀的編排要求,深入探究模仿訓練的特點與技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與寫作質量。
模仿就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仿照別人的動作或語言行為的過程,模仿不僅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人類的心理需求,更是人類學習語言的常用方法。尤其對于成長階段的兒童而言,外界的暗示很強,兒童對外界的認知正是從模仿開始形成的。在初中階段進行作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教會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將其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教師應當充分借助前人總結的經(jīng)驗,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表達方法。模仿訓練的真正意義在于幫助學生通過模仿掌握更多寫作技巧。當然,模仿并不意味著抄襲,而是要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在模仿訓練時也要注重創(chuàng)新思維的應用。
正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一篇好的文章,它的語言一定是生動、精煉的,也一定是富有個性與內涵的。為了能夠寫出這樣的文章,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就要格外注重積累與應用,這樣才能快速克服語言匱乏、文章枯燥等問題。學生在剛開始接觸寫作時可能會使用單一的句式及表達方式,不懂得變通,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優(yōu)秀的范文,引導學生進行范文用語的模仿練習,借助范文教會學生怎樣使用感嘆句、假設句及祈使句等句型,同時,教師應當對優(yōu)秀的文章保持高度的敏感,有針對性地篩選出值得學生模仿的文章或片段。例如,在“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一句中,教師可以重點向學生講解“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一句型,而后引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
文章由段落構成,因此教師在展開全篇模仿訓練之前可以先讓學生進行片段模仿練習。片段模仿練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仿寫的時效性,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高度整合,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在課堂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課文的體裁進行片段模仿練習,特別是環(huán)境描寫、人物描寫等內容。例如,在講解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教師可以適當對文章所表達的情感進行延伸:人在一生中會遇到許多值得珍惜的人,父母、同學、朋友等,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沒有什么話想對你珍惜的人說?或是在你們之間發(fā)生了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教師借助名家的文章引出話題,引導學生在相同或類似的思路與情感的指導下進行寫作,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通過文字表達情感,又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感與思想。再比如,在籃球運動員喬丹的個人傳記節(jié)選中,作者用發(fā)光的燈泡形容喬丹的光頭,這是一種夸張的寫作手法,通過描寫人物的形象特點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讓讀者感受到了喬丹的精神氣質。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類似的人物描寫模仿訓練,使學生的行文更加生動、流暢,語言表達形式更加豐富,幫學生打下扎實的寫作功底。
在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片段模仿練習經(jīng)驗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適當進行長篇或全篇的模仿訓練,讓學生將片段模仿中積累的經(jīng)驗與技巧充分地利用起來。教師在講解全篇模仿時應當以教材中的課文為中心,靈活運用現(xiàn)有的資源,詳細介紹欲揚先抑、托物言志等寫作手法,為學生的全篇模仿訓練做好鋪墊。在實踐過程中,模仿并不是短期能夠完成的任務,而是一項長期工作,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全篇模仿時要保持耐心與恒心,對學生的文章進行反復錘煉與打磨,讓學生的文章更加出彩。當然,在全篇模仿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思想與情感的充分表達,范文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學生要以范文為標桿,但更要在寫作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東西,充分利用掌握的寫作技能,結合生活體會,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
模仿訓練并不是一項一蹴而就的工作,教師應當耐心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進行模仿寫作,圍繞教材中的優(yōu)秀范文展開延伸式寫作教學,讓模仿訓練的價值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真正體現(xiàn)出來,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