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判斷一個雙語幼兒園好不好之前,我們先考慮一下,送孩子去雙語幼兒園,目的是什么?很多人會說,中國沒有英語環(huán)境,雙語幼兒園有環(huán)境。但是,具體一點,這個環(huán)境包含什么?學會幾個單詞,學會幾首兒歌,甚至學會幾句對話?顯然不是。
加拿大學前的孩子,可能上幼兒園、Preschool,也可能就在家里。但是在語言上,孩子們能夠得到的訓練包括:
1唱兒歌及互動游戲:做各種配合語言的活動、游戲,肢體語言是非常主要的方式。
2認知類學習:包括顏色、大小、數(shù)字、字母等等。
3閱讀活動:daycare、Preschool 老師的Story Time,主要是聽故事階段,后期有些園過渡到教孩子進行自主閱讀。
4與其他人的語言交流:包括與老師、其他小朋友的日常交流,這是真實語境下的交流。
所以說,如果一個幼兒園能做到以上幾項內(nèi)容,那么就可以大大彌補我們孩子和人家英語母語的孩子在英語啟蒙上的差距。從這個角度看,單單學會幾個單詞和句型,和這個環(huán)境所該提供的東西差距甚遠。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幼兒園孩子的學習或者活動,要符合孩子成長規(guī)律,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這一點不僅僅是雙語園任何其他類型的幼兒園都應該符合這個標準。
1唱兒歌:幾乎所有雙語幼兒園都做到了,但是國外孩子耳熟能詳?shù)哪切┯柧氻嵚晒?jié)奏的Rythms/Chants有些沒有;做各種配合語言的活動、游戲,
用肢體語言加深理解,讓孩子們真正參與其中,只有部分園做到了,而這是國外幼兒園的主旋律。
2認知類學習部分:大部分做到了,尤其是字母歌更是必備,但是其他方面的認知很多停留在教具體的單詞上,沒有進行延展更沒有結合其他內(nèi)容比如第3條的閱讀活動促進內(nèi)化。
3閱讀:老師給孩子們讀英文書,讀故事,大部分都沒有做到;而少數(shù)能做到的,后期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往往很容易提高。
4與其他人真實語境下的交流:大部分沒有做到。很多幼兒園還是上課內(nèi)容是英語,但是其他時間大家仍然是中文交流。
對于雙語幼兒園的效果,目前大家說法不一。很多孩子,在雙語幼兒園上了2年甚至更長,兒歌會唱很多首但是僅僅是停留在會唱這些兒歌。問題的存在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這樣的雙語園僅僅提供了第1項的內(nèi)容。而有的幼兒園,則因為第2、3、4項做得比較好,所以孩子的聽力理解能力比較強,有些也有很強的輸出能力。
聽力理解能力從哪里來?從情境對應中來。有了情境對應,會唱的兒歌就不只是兒歌,孩子看到類似的情境就會把兒歌脫口而出,就會自己創(chuàng)造兒歌(比如把原來兒歌中的人名物名替換),語言就用活了,真的掌握了。這也是國外幼兒園都是老師把兒歌轉化成肢體語言給孩子表演出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