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玲 (天津市靜文高級中學)
高中物理教學中,會涉及很多抽象知識,產生很多問題擋在學生學習物理的道路上,影響了學生的綜合成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秉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為基礎,結合實際,深入研究,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方面下工夫,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分析,指的是將事物的整體分解為部分的認知思維;綜合,指的是將事物的各部分統(tǒng)一起來,形成整體認知思維。對一些簡單的問題,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表現(xiàn)尚可,但只要問題稍微復雜一點,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就會直線下降。對一些較為復雜的問題,很多學生都不能從整體上認識,存在著邏輯不嚴密、步驟不規(guī)范、解題方法隨意等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都是學生分析和綜合能力薄弱的具體表現(xiàn)。
比較和分類,指的是在認知事物的基礎上,確定研究對象之間的異同的邏輯思維方法。提高比較和分類的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事物的本質。對差異性較大的兩個事物,大部分學生都能進行準確的比較和分類,而對于差異性較小的兩個事物,只有很少的學生能準確地進行比較和分類,大部分學生則難以準確描述兩者的異同。
判斷推理能力分為判斷思維能力和推理思維能力。提高判斷和推理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根據(jù)已有的事實和條件,準確而迅速地掌握問題的核心,并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的選擇。對于簡單的問題,大部分學生都能迅速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并根據(jù)自己掌握的知識做出合理的假設。但是,對于復雜一點的問題,很多學生會憑感覺或用自以為正確的方向來推斷問題。
在設計教案之前,教師要深入研究教學大綱和教材,從整體上把握章節(jié)內容在深度方面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在該年齡段的心理特點,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置多個層次。這樣一來,在物理教學中既注重了物理教材的知識結構,又兼顧了學生的思維認知水平。
所謂審題,就是準確理解題干的內容、相關的概念和已知條件,培養(yǎng)學生在審題過程中的抽象思維,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聯(lián)想的能力。學生在面對物理題目時,首先要在大腦中形成有關物理現(xiàn)象的影像,然后再將復雜的物理影像簡化成抽象的物理因素,通過合理的邏輯思維建立有關物理模型,最后靈活運用相關物理知識解決問題,并進行歸納總結。
過程分析是學習物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沒有全面而系統(tǒng)的過程分析就不可能熟練掌握相關物理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運用分析、綜合、比較和判斷等方法對習題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不斷強化學生的抽象思維,使學生能更有效率地進行物理學習。
通過觀察物理實驗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物理原理。因此,物理實驗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觀察是親身體驗的過程,需要具備一定的計劃性和目的性,并需要觀察者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實驗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系統(tǒng)、細致的觀察實驗過程,對實驗步驟進行規(guī)范操作,對實驗結果進行認真記錄和總結。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和補充。教師如果能利用好課外活動,將其作為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的重要途徑,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課外活動具有開放性、自主性的特點,強調的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因此,在安排物理課外活動時,教師要設計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主題,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用課本上的物理知識和物理規(guī)律來解決問題,不但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而且也鍛煉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一直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難題。在實施新課改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為出發(fā)點,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