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在小學階段大力推廣小學科學課程,旨在希望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為小學生培養(yǎng)深厚的科學素養(yǎng),以及通過大量的課堂動手實驗在小學階段為學生攢下大量的感性認知,為以后更進一步學習科學知識打好基礎。這種重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思辨力、動手能力的課程初衷是很好的,但實際實踐操作上卻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存在著走過場式教學、學生不規(guī)范操作,學生合作不足,娛樂有余,一味模仿卻不去思考等現(xiàn)象。這樣一來就背離了教學初衷。對此進行探討,希望通過系統(tǒng)研究能夠?qū)ふ业教岣咝W課堂動手實驗有效性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程;動手實驗;學習有效性;科學素養(yǎng)
如何讓小學生通過小學科學這門課程來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讓小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就是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方法,通過動手實驗這個過程,我們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感性認知,從而促進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科學思辨能力的提升以及對科學的熱愛和認知的提升。因此在小學課堂中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科學課堂上動手實驗的有效性,本文將對此研究如下。
一、重視小學科學學科,著重培養(yǎng)科學思辨
隨著時代發(fā)展,我國未來的競爭力就在科技上面。因此培養(yǎng)具有科學素養(yǎng)的學生,就是為未來的科技強國和經(jīng)濟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從小學階段開始就對他們進行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就是為了能夠為未來高端人才培養(yǎng)打下基礎。因此要十分重視小學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辨能力。但小學科學一般不是主科,不會得到學校過多資源注入,況且科學課程又不同于一般課程,因此要注重培養(yǎng)學校教師對科學的敬畏以及科學思辨的能力。首先培養(yǎng)教師對科學課程的敬畏心,要教師認識到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其次要讓教師認識到所謂的科學思辨能力,才不會“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這樣才能使其對小學科學課堂進行動手實驗有著很好的認知。
二、注重科學課堂的有趣性
我們需要認識到教師所面對的是一群心理還未完全發(fā)育成熟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學生有著自己獨特的心理特征,在這個階段,這群小學生充滿著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因此他們擁有很強的探索精神。但是這階段學生缺乏持之以恒的注意力,以及注意力消退以后那種倦怠感,會使得注意力消退,熱情下降,在課堂上就會表現(xiàn)出開小差、閑聊等行為。但我們的科學課程中培養(yǎng)科學思辨能力是一件顯得很單調(diào)的行為,因此我們教學的時候要讓學生的注意力開放,而不是過于注重在科學思維上面的一步一個環(huán)節(jié)。要通過設計有趣的課堂科學動手實驗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在這個實驗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擇機對學生的觀察環(huán)節(jié)進行點評和指導。比如:通過讓小學生觀察什么樣的土壤含水性好,什么樣的土壤透氣性好,什么樣的土壤容易被侵蝕,以及如何配出適合養(yǎng)花養(yǎng)草的土壤。這樣一來一是貼近生活,二是通過這個教學觀察和學生自己動手,可以讓學生通過科學的觀察和思辨來掌握和控制土壤特性,使得學生擁有十足的掌控感,以及在老師點評下的攀比感。通過這種做法使得實驗更加有樂趣。
三、實驗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的發(fā)展
根據(jù)認知心理學的建構主義理論,我們可以得知要讓學生達到效果,需要建立在他們原來的認知的基礎上才可以。因此我們在進行小學科學課堂動手實驗的時候一定要對實驗慎重選擇。首先實驗的設計盡量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因為學生對事物認知還是很淺顯的,以及從他們認知出發(fā)挖掘事物的深層次特性讓學生認知提高很多。再者,實驗選擇材料要盡量選擇學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這樣就能培養(yǎng)學生對周邊事物的掌控力,而選擇一些高端的材料首先脫離他們認知,其次對他們來講很陌生,最后他們不能在課后隨時隨地進行實驗。
四、魔改科學實驗,顛覆學生慣性思維
在小學科學課堂動手實驗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選擇的都是課本上面的實驗方式,就是直接模仿課本上的實驗。這樣教學實際上學生一眼就能看出結(jié)果,對學生來講就缺乏了直接探索的樂趣,那這堂課下來叫學生怎么不走神,怎么有興趣?再者是教材中很多實驗器材在現(xiàn)實中屬于那種比較難以展開的。同時也會有那種實驗結(jié)果不明顯等情況出現(xiàn)。我們的建議是要求學校教師能夠?qū)φn本上面的科學實驗進行所謂的“魔改”,讓實驗變得不一樣起來,如不一樣的線路連接方式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用飲料瓶子做實驗比用玻璃燒杯試管怎樣,以及倡導學生利用家里一些不用物件做實驗怎樣。這一切一切都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這也是對學生的慣性思維的一種顛覆。
未來是屬于孩子的,少年強則中國強??茖W的培養(yǎng)一定要從孩子抓起,我們作為教育工作人員一定要重視小學科學這門課程,這樣才能把我們的孩子教好,從而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曹愛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4):140.
[2]王秀富.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初探[J].小學教學參考,2015(27):78-79.
[3]陳遠慧.有效提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8):34.
作者簡介:楊俊堂(1976—),男,甘肅省安定區(qū)人,漢族,本科化學教育,一級教師,定西市安定區(qū)西關小學教師,從事小學綜合學科教學工作。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