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故鄉(xiāng)發(fā)生著劇烈的變化,年輕一代的人一邊逃離故鄉(xiāng),一邊不自覺地懷念故鄉(xiāng)。
“我是誰?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
逃離、界定、視而不見、廉價的鄉(xiāng)愁、沾沾自喜的回歸、洋洋得意的時尚、
大而無當的現代,等等,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風景的塑造者?!?/p>
而對于另一群人,故鄉(xiāng)遠遠超越了地理意義上的坐標,
代表了一種永恒的精神力量。伯格曼在自傳《魔燈》中的回憶,
塔可夫斯基拍攝了詩意晦澀的《鄉(xiāng)愁》,
美國作家安妮·普魯(Annie?Proulx)一直在寫的懷俄明……
故鄉(xiāng)成為了文學、電影作品里不間斷被探討的主題。
撰文:Fu?Fu、景鑫
失落的文明
司湯達說:“童年是無止境的?!蓖甑膹姸仁侨魏纹渌挛镉肋h也比不上的,而故鄉(xiāng),它本能地攜帶了我們對于童年、對于生命最初的模糊的認識與回憶,那些印記一直跟隨著人走。
我們經常聽到的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故鄉(xiāng)在發(fā)生著劇烈的變化,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不可避免地在淪陷,故鄉(xiāng)逐漸喪失掉童年記憶中的樣貌和自然的韻味。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故鄉(xiāng)成為了文學、電影作品里不間斷被探討的主題。我們在談論它時,往往談及的是某些事物的消失、隨之而來的失落感、回不去的感慨,以及它在我們有限的人生經驗中帶來的影響和意義。
作家梁鴻曾經這樣寫道,對現代性的追求給鄉(xiāng)村帶來的不單單是文明和進步,在某種意義上它可能也夾雜著某種暴力和掠奪?!拔沂钦l?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逃離、界定、視而不見、廉價的鄉(xiāng)愁、沾沾自喜的回歸、洋洋得意的時尚、大而無當的現代,等等,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風景的塑造者?!爆F代化要發(fā)展,要發(fā)展就要有犧牲,有犧牲沒有辦法,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邏輯和論調。她恰恰覺得,今天的我們太缺乏對個體情感和生命感受的尊重了。這種情感體驗的缺乏讓人無法真正去感受那片或許很快會消失的土地上的一切,以及那些即將失落的文明。
異鄉(xiāng)者
對于很多人來說,故鄉(xiāng)就是回不去的地方。社會學里分析總結出拉文斯坦遷移法則、推拉理論這樣的一些遷徙定律。今天普遍的社會現象是,年輕一代的人一邊逃離故鄉(xiāng),一邊又不自覺地懷念故鄉(xiāng)。他們在成年后往往都會去到大城市,因為那里有著更多的工作機遇、社交圈,可以追求一種更理想的生活。做一個輾轉在城市中的“異鄉(xiāng)人”,顯然比留在發(fā)展步伐緩慢的家鄉(xiāng)小鎮(zhèn)度過風平浪靜的一生要有吸引力和有勁得多。
在一些一線大城市,“兩棲青年”(指同時兼顧兩種或以上職業(yè)的人)正在成為一種新趨勢。這個群體以80后至95前人群為主,其中,24-28歲年齡段的高學歷人群占比達到一半。生活品質、興趣愛好及自我發(fā)展是兩棲青年們的主要動因和追求。對于正值青春的青年人來說,這是機遇欠缺的小鎮(zhèn)無法滿足的。
拉文斯坦遷移法則
英國學者拉文斯坦(E.G.Ravenstein)在1880年代中后期提出人口遷移的主要法則:a.大多數遷移主要基于經濟因素;b.鄉(xiāng)村居民較城鎮(zhèn)居民更具遷移傾向;c.遷移人口數量與遷移距離成反比;d.人口遷移具有階梯特征;e.長距離遷移以向大城市為主;f.向外遷移主要發(fā)生在20-35歲。
推拉理論
最早由博格(Donald?J.Bogue)、李(E.S.Lee)等人提出,在市場經濟和人口自由流動的情況下,人口遷移的原因是人們可以通過搬遷改善生活條件。人口遷移的發(fā)生是由遷入地的拉力因素、遷出地的推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兩棲青年
指同時兼顧兩種或以上職業(yè)的人。據統(tǒng)計,這個群體的規(guī)模超過8000萬人。
每一代的鄉(xiāng)愁
我們可以看到伯格曼在自傳《魔燈》中的回憶,以及他晚年的最后一部電影《芬妮與亞歷山大》,通過一個孩童清澈的視角來回顧自己的一生,并最終實現了與父母、與自己的和解;塔可夫斯基拍攝了詩意又晦澀的《鄉(xiāng)愁》,俄羅斯鄉(xiāng)村在他的每一幀長鏡頭下都美極了;安妮.普魯的小說一直在寫她美國西部的家鄉(xiāng)懷俄明,簡.奧斯汀一生都沒有離開過她生活的約克郡?!盎蛟S生活變得千篇一律,故鄉(xiāng)也劇烈變化后,反而是一些超然的設定更接近故鄉(xiāng)所代表的歸屬和安慰力量?!鼻嗄曜骷夜f。
2014年憑借《冬眠》獲得戛納金棕櫚的土耳其著名導演努里·比格·錫蘭,他的電影大多數在講土耳其小鎮(zhèn)的故事,他也毫不吝嗇用長鏡頭一次次地拍下家鄉(xiāng)遼闊而詩意的風景。《小鎮(zhèn)》《小亞細亞往事》《遠方》《野梨樹》,電影里的青年人為了各自的理想遠離故鄉(xiāng),回到家鄉(xiāng)后覺得格格不入,他們不甘心最終淪落為一個平庸的中年人,抗拒走上與父輩們同樣的命運,因此總是自我懷疑,反復掙扎,內心有無限困惑,這種情結似乎直到在《野梨樹》里才得到了一點寬慰與和解。這部電影也被認為是錫蘭導演人到中年充滿自傳色彩的一部反省作品,關于青春的困境,關于鄉(xiāng)愁。
或許只有到了一定的年歲,人才會重新真正地去審視故鄉(xiāng),審視自己生命最初的地方。無關鄉(xiāng)愁,無關刻意的、跟風的宣泄。在某個時刻,那些記憶會突然間涌現出來,再一次塑造我們。就像杜拉斯回憶的那樣:“悠忽間,極其粗暴地,我生命中前十二年所經歷的種種不知不覺地就回來找我。我整個重新活過一遍,恐懼、陰暗的叢林、恒河、湄公河、老虎,他們把我給嚇壞了。我心想,我的老家印度支那已經展開報復了?!倍爬故且粋€極為典型的被童年經歷影響一生的作家,童年的經歷對于塑造一個人后來的性格有著深切的影響。如她自己所說,她的全部書寫源自在越南河內度過的童年,源自那些水稻田、叢林、寂寞?!甑碾H遇使得某種野性的習氣還留在我身上,我以動物般的依戀來對待生命?!笔q開始,她發(fā)現將這些經歷寫出來是唯一的方法。
像這樣的一群人,對于他們,故鄉(xiāng)遠遠超越了地理意義上的那個坐標,而是代表了一種永恒的精神力量。那是一種真正的鄉(xiāng)愁。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故鄉(xiāng)、童年的經歷……這些成為之后的漫長歲月里他們全部創(chuàng)作靈感的源頭。
他們去了哪:大數據時代的遷徙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持續(xù)發(fā)展,近十幾年,人力迅速往重點城市集中形成大都市圈。2018年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39538萬人,其中城鎮(zhèn)常住人口183137萬,占總人口比重的59.58%.全國人戶分離人口2.86億人,其中流動人口2.41億。全國就業(yè)人員77586萬人,其中城鎮(zhèn)就業(yè)人員43419萬人。春運期間,人類最大規(guī)模的大遷徙就在月臺和機場中展開。
我們遠離故鄉(xiāng),有的為了理想,為了求學,更多的群體是農民工,他們?yōu)榈氖巧?。他們都去了哪里?是什么吸引他們?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質和標簽,以下是一些線城市:
北京
一線城市中,北京對全國的輻射能力最強。遷入人口主要來自上海、廣州、深圳這些線城市。北京重點大學云集,高端人才數量遠超其他三大城市。與上海相似,這里的文化、藝術氛圍也非常濃厚。
上海
上海是經濟、時尚中心。在一線城市的遷入人口中,上海高學歷人口的比例最高。資料研究發(fā)現,這一現象或許與上海國際化程度較高、全球科創(chuàng)中心建設、產業(yè)結構升級和服務業(yè)高端化等因素有關。上海對高學歷和高凈值人群的吸引力相對較強。
深圳
在科技產業(yè)發(fā)達的深圳,有一句口號,“來了就是深圳人”,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資源,這座城市拿出看家本領,“深圳速度”,成為全世界擁有最多摩天大樓的城市。在這里,計算機軟件行業(yè)競爭力最高,其次IT、金融、制造業(yè),是創(chuàng)業(yè)者與冒險家的樂園。
據統(tǒng)計,到2030年,2億新增城鎮(zhèn)人的約80%將分布在19個城市群,約60%將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長江中游、成渝、中原、山東半島等七大城市群。未來有望形成長三角、京津冀、長江中游、山東半島、成渝等5個人口億級城市群,10個以上1000萬級城市,12個左右2000萬級大都市圈。
資料來源:2018年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公報、紀錄片《城市24小時》
攝影師鏡頭下的故鄉(xiāng)
在《負向的旅程》系列中,朱嵐清用鏡頭記錄了福建家鄉(xiāng)東山島的人情風物,那些可能即將從生活中消失的場景。在這個南方小海島上,她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對她來說,拍攝故鄉(xiāng)是走上一條通往幽暗的記憶與原初內心的旅程。
采訪&撰文:景鑫?攝影:朱嵐清
朱嵐清是一位90后新生代攝影師,她的家鄉(xiāng)在福建東山島。2014年,朱嵐清憑借《負向的旅程》系列獲得“三影堂攝影大獎”。為什么把這樣一個獎項大膽地頒發(fā)給90后攝影師?三影堂創(chuàng)辦人曾說過,朱嵐清獨特而敏感的鄉(xiāng)愁視點、創(chuàng)新的布展方式打動了他。
在《負向的旅程》系列中,朱嵐清用鏡頭記錄了家鄉(xiāng)東山島的人情風物,那些可能即將從生活中消失的場景。在這個南方小海島上,她度過了童年和青少年時代。拍攝故鄉(xiāng)仿佛是走上一條通往幽暗的記憶與原初內心的旅程。五年過去了,畢業(yè)后,朱嵐清又回到了福建工作,生活在了故鄉(xiāng)?!白畲蟮淖兓?,故鄉(xiāng)紋變成了我每天身處其中的生活。
朱嵐清覺得,正是因為我們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里,所以更有這種迫切性想要去拍攝,就像很多導演的處女作其實都是關于故鄉(xiāng)。在她印象里,閩南的氣息是很糅雜、熱鬧又溫柔的,一切自然又生機勃勃。朱嵐清說:“現在的我更愿意去把這片土地放在一個全球化的視野下,去觀察這里發(fā)生的變化,以及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如何去應對它?!?/p>
三影堂攝影大獎
由民間攝影藝術中心三影堂舉辦,旨在發(fā)掘具有獨立精神和藝術潛質的藝術家。
閩南氣息是熱鬧又溫柔的
CHIC:你在以前的采訪里說自己更像是一個旁觀者真正生活在故鄉(xiāng)的人更有發(fā)言權,你做的是記錄下可能會消失的事物。在談故鄉(xiāng)時,很多人會選擇回避,去拍它是需要勇氣的吧?
朱嵐清:我覺得正是因為我們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里,所以我們更有這種迫切性想要去拍攝。所以我想有這份敏感的人應該不會選擇回避,就像很多導演的處女作其實都是關于故鄉(xiāng)。
CHIC:談起故鄉(xiāng)或者童年,總是會想到那句“童年是無止境的”,對你來說,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在東山島的經歷對性格和之后人生經歷的塑造有沒有什么影響?你曾經用"Topophilia"這個詞來表達人與地方之間不只是單純的愛,而是一種更復雜的連結。
朱嵐清:我覺得你說的很對,所以其實《負向的旅程》就是在解答這一問題?《負向的旅程》對我自己來說就是通過去追溯那些記憶里的人、事物與地點,去探究那些可能影響了我們的故鄉(xiāng)的一切。它可能是你最熟悉的風景,能叫得出名字的植物,慶祝節(jié)日的方式,它們都會在你的身上留下印記。
CHIC:現在回福建的次數多嗎?
朱嵐清:現在的我居住在廈門,我的創(chuàng)作還是根植于我熟悉的南方地區(qū)?,F在的我更愿意去把這片土地放在一個全球化的視野下,去觀察這里發(fā)生的變化,以及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如何去應對它。因為也會有更多樣有趣的作品產生。
CHIC:后來你拍了一組《百億新城》,偏向對地方性與旅游業(yè)的探討,這組作品已經完成了嗎?
朱嵐清:基本完成了,現實中百億新城度假村的廢墟也隨著我拍攝的進程慢慢被清理了。下一個目標是做一本《百億新城》的攝影書!
CHIC:在故鄉(xiāng)系列中,你用鏡頭拍下了安靜的海灘、祭祀儀式、勞作的人、孩子等當地人文風俗,決定按下快門的那一刻,是傾向于瞬間還是會等待?
朱嵐清:在拍攝中其實我并不是一個特別主動的角色,我比較像是將自己置入環(huán)境中,讓自己成為這個環(huán)境里的一部分,然后等待會有什么偶遇發(fā)生。拍到的這些人事物,都像是時間給予的饋贈。
CHIC:如果我們把故鄉(xiāng)的概念具象化,你心里的閩南氣息是什么樣的?包含了哪些事物的氣息?
朱嵐清:閩南的氣息是很糅雜、熱鬧又溫柔的。在我的印象里,閩南的風景里總是有很多的雜草雜樹,它們無處不在,但又和這里的人們建造的一切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傊磺惺亲匀挥稚鷻C勃勃的。
CHIC:現在這個階段有什么困惑嗎?
朱嵐清:可能開始有“中年危機”吧,會思考一些以前從來不會考慮到的事情,思考自己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人生階段。
朱嵐清
1991年生于中國福建漳州東山島,現居住與工作于廈門。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攝影專業(yè),后前往臺灣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研究所學習。她的作品通常與家、地方有關,已被很多雜志、網站報道,并在不同的美術館、攝影節(jié)上出現過。2014年獲得了三影堂攝影大獎;2015年獲得集美阿爾勒發(fā)現獎;2016年入選Photo?Boite?3O UNDER?3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