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北
技術對人類生存狀態(tài)的改變,已經逼近某個臨界點了。我個人認為,移動互聯(lián)網正在快速改變全球大部分人口的生活方式,我們實際上已經處于某種“賽博格”(生化電子人)化生存方式的前夜了。
現(xiàn)在的手機受制于當下技術,還不能和人體結合,但它實際上已經成為大部分城市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大多數(shù)人可能除了洗澡都會帶著手機,在這樣的生活方式里,手機只是因為技術限制而沒有成為人體的一部分而已。只從功能上說,如果拿走一個人的手機,這個人實際上就處于“斷網”狀態(tài),絕大多數(shù)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會受到影響,嚴重時甚至可以認為這個人已經處于“失能”狀態(tài)。而且這種趨勢正向著不可逆的方向發(fā)展,也許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就能看到這種不可逆變化的關鍵轉折點。
不難想象,隨著技術進步,如高速無線連接、云存儲功能、支持AR的視網膜投影裝置、虛擬輸入界面等的發(fā)展,再結合某種可以植入人體并用人體生物能供電的小型或微型聯(lián)網裝置,帶有大屏幕的手機很容易就被取代了。考慮到潛在的商業(yè)利益驅動,這種人機結合模式應該很容易得到大范圍推廣。而且考慮到硬件升級和維修的要求,它必須支持熱插拔,以配合不同功能的外置配件。這算是第一層的賽博格改造,而且是可逆的,只要有需要,它可以輕易被取出并且不會對人造成永久的生理性傷害。
顯然,如果你足夠有錢,就可以不斷升級硬件,并且得到更好的云端信息支持,你在生活和工作上就能獲得更大的優(yōu)勢。你可以過目不忘,見到任何人都能第一時間調出其背景資料和應對建議;遇到危機事件不會呆若木雞,因為立刻就有相應的支援和行動建議……這些傳統(tǒng)意義上需要通過漫長素質教育獲得的能力,甚至通過遺傳獲得的天賦,現(xiàn)在都可以用軟硬件結合的方式植入人體了。
這種后天獲得的、可以持續(xù)更新的、高度依賴外界資源的人機結合模式,一旦邁出第一步,人類社會的某些基本準則就會被永久改變。就像我們現(xiàn)在將世界各國分為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國家,未來還會加上賽博格人群和非賽博格人群的區(qū)分。在一個高速信息化社會,這種“生理+技術”上的優(yōu)勢是不可忽視的,并且二者之間的差距會持續(xù)加大。
顯然,富人和窮人在這個大演變過程中,進入的是不同的未來。富人過去只能留下物質遺產,但無法改變后代的智力和能力,所謂“富不過三代”,如果富二代不能憑借自身努力提升見識和能力,也會遇到階層滑落的挑戰(zhàn)。但未來的技術進步,會從根本上改變一些社會規(guī)則,并強化階級壁壘,讓它更難以翻越。就像大家現(xiàn)在都在搶學區(qū)房一樣,未來富人的后代和窮人的后代的起跑線都不在一個體育場里。
而且我們還無法逃避甚至延緩這個未來的降臨。如果說我們一定要做出什么選擇,那就是現(xiàn)在盡量多掙點錢吧……
當這種挑戰(zhàn)和超越現(xiàn)代社會模式的人機改造開始后,剩下的就是人類社會允許它走多遠的問題。而通過黑市交易的技術擴散是無法阻擋的,起碼會有一批數(shù)量上不可忽視的人進入第二層意義上的賽博格改造,就是用人造肢體取代部分身體器官。傳統(tǒng)意義上的殘疾人康復會是突破口,因為這在道德倫理層面幾乎無可指責。人造肢體可以不斷替換升級,最后發(fā)展成諸如全光譜、可切換、可升級的人工眼睛等高水平人造肢體。而用以幫助高位截癱患者的機械外骨骼也會在工業(yè)和軍事領域得到應用,最后把超級士兵變成全面改造過的戰(zhàn)爭機器,《光暈》中的士官長就是某種終極形態(tài)。
當相關技術有了足夠的積累后,第三層賽博格改造也就不可避免了,最后勢必會出現(xiàn)身體內無機物大過有機物的改造人體。我們可能面臨一個兩難選擇:只要大腦功能正常,人類社會就得承認這些人的人類屬性;但從生理上,他們無疑已經不再是我們熟悉的人類了。
在外星開發(fā)或極端環(huán)境應用場景里,擁有人類智力的機械肯定擁有更高的生存概率??紤]到AI(人工智能)技術的瓶頸,以及人類對AI進化的警惕性,在制造AI機械和改造極端化賽博格人體之間,無論是技術還是心理,選擇后者的可能性都更大。
最后,如果可以做到只剩大腦,其他身體構成都可以替換為人造體,那么人類社會的一個巨大挑戰(zhàn)就出現(xiàn)了。
過去,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現(xiàn)在,有錢人就可以活得更久;未來,有錢人甚至可以暫時逃過死神的眷顧——即使無法永生,起碼也可以用另一種形式再活一次。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可以活很久,甚至可以做到某種意義上的“永生”后,這個人就不再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認為的“人”了,他更接近“神”。一個被制造出來的“神”以及“神族”,這對人類文明的挑戰(zhàn)就太超乎我們的想象力了。
技術發(fā)展帶來進步,也帶來挑戰(zhàn),而且技術是可能失控的。當我們開始用技術改造自身時,我們也在改造歷史和未來。沒有人能預言未來,但我們或許可以提前預想一下,如果房子著火了,我們該怎么辦。
面對技術的進步,我們不能把寶押在人性上。如果說這個世界還有什么不會變,那就是永恒的人性了。但人性和技術之間的平衡都是暫時的、脆弱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力讓這個世界在岌岌可危的平衡里保持足夠久的狀態(tài),并期待人性和技術都能獲得及時的進步。
身為個體,我們面對技術的時代洪流是無法逆勢而動的。但我們可以選擇善待人性,并努力讓自己跟上時代和技術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