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文森特·德維塔(Vincent DeVita),美國耶魯大學醫(yī)學院艾米和約瑟夫·佩雷拉教授(腫瘤內科學),公共健康和流行病學教授。德維塔博士曾擔任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所長以及國家癌癥規(guī)劃主任,紀念斯隆-凱瑟琳癌癥中心內科主任,耶魯癌癥中心主任,是國際公認的腫瘤學領域的先驅。
伊麗莎白·德維塔-雷伯恩(Elizabeth Devita-Raeburn),科普作家。
推薦理由: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到來,癌癥的發(fā)病率在逐漸提高,談癌色變幾乎是每個人的第一反應,而癌癥又是我們生活中躲避不了的風險。到底什么是癌癥?為什么癌癥的治療這么難?近年來,得益于科學家的努力,我們對癌癥的發(fā)病原因了解得越來越多,相應地新的、更有效的治療方法也在不斷出現。這本書解釋了癌癥治療歷史上所犯的錯誤和一次次重要的進步,展現了腫瘤學家一步步勇敢、艱難的創(chuàng)新科研歷程。這是一本生與死主題的書,作者本人也是一名癌癥患者,他通過切身體會,告訴大家應該如何面對癌癥的挑戰(zhàn),如何戰(zhàn)勝癌癥。
作者簡介:林鳳生,上海大學退休教授,《自然雜志》編審,高級記者。畢業(yè)于上??萍即髮W電子物理專業(yè)。著譯作品有物理專業(yè)書和科普書4種,翻譯圖書4種,參編圖書5種。
推薦理由:1000個人眼中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1000個人眼中也有1000個蒙娜麗莎。從主觀的角度來解讀名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么,從科學的角度解讀名畫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呢?《名畫在左 科學在右》就是這樣一本把藝術和科學聯(lián)系在一起的書。本書對包括梵·高的《向日葵》、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在內的百余幅膾炙人口的世界名畫進行了科學解讀,如畫作采用的技術和手段,腦科學、神經科學、人體解剖學、光學、色彩學、透視等科學方法在繪畫技法中的應用,不僅對名畫表達的科學內容、蘊含的科學思想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和分析,還對畫家創(chuàng)作時的構思和創(chuàng)意,以及觀者在欣賞畫作時的視覺神經活動、大腦和心理變化進行了探討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