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欣淼
薛曉源,1966年生于江蘇省徐州市。北京大學哲學碩士,南開大學博士?,F(xiàn)為中央編譯局研究員、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期刊出版管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大學兼職教授,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啟功書院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博物學評論》主編,《中國美術(shù)報》編委,中國版權(quán)協(xié)會常務理事,中國倫理學會理事。著有《飛動之美——中國文化對“動勢美”理解與闡釋》等。
薛曉源 泰戈爾與愛因斯坦 96cm×178cm 紙本設色 2017年
我認識薛曉源同志,是在故宮博物院的一次畫展上,我們雖是初次見面,但也談得很愉快。在最近版權(quán)協(xié)會舉辦的一次活動中,我和曉源同志又不期而遇,都很高興,聊了很多。他談到自己近年來在繪制世界著名的哲學家,我很驚訝,也頗好奇,希望能早點看到他的作品。大概一個月之后,曉源同志興沖沖地抱來一本大畫冊,他說這是即將付梓的樣本,并希望我為之作序。
打開畫冊一看,果然高華典雅,風格獨特。我覺得他的這些作品很有味道,很有內(nèi)涵。在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的造型中,在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到思想的風采、智慧的光芒和人格的魅力。畫冊展現(xiàn)的不僅是一個個風神獨具的哲學大師,也是通過人物畫反映了數(shù)千年的世界哲學史。因此,我愿意寫幾句話,向讀者推薦他的作品。我問了他兩個問題:一是他為什么要畫西方哲學家?二是為什么要用中國的筆法去繪制?
第一個問題他是這樣回答的:他說自己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攻讀碩士學位時,就經(jīng)常研習西方哲學家的原著,對他們的思想很敬仰,讀他們著作時心里常有表里俱澄澈的感覺。他鐘情于哲學,認為哲學能使人看淡一切世俗事物并能穿透事物的表象,進而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因此研習哲學能使人進入澄明之境。當他看到這些著作扉頁上的哲學家畫像時,往往去沉思這幅畫像和哲學家們的思想觀念的關系,即這些哲學家是如何用他們那個具現(xiàn)的身軀,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了他們的思想和觀念?后來他有機會到德國留學,做訪問學者,經(jīng)常去一些美術(shù)館參觀,發(fā)現(xiàn)哲學家的畫像很少,如果有的話也多在幽僻之處。后來終于在羅馬看到了拉斐爾創(chuàng)作的巨作《雅典學院》,令他非常震撼。拉斐爾繪制的眾多古今哲學家打破時空界限,匯聚在一起,論辯和探索人類的現(xiàn)世處境與未來。震撼之余,曉源同志領悟到了哲學和藝術(shù)之間,原本就是渾然天成的,它們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早就熔鑄在一起了。那時候他剛開始學繪畫,就立下宏愿,一定要學好繪畫,為這些哲學家去造像,展示他們的風采和哲學的無窮魅力。
關于第二個問題,也就是為何用中國的筆法去展示西方哲學家。其實在他之前,徐悲鴻和蔣兆和兩位先生就已經(jīng)致力于中西繪畫的融匯,用盡了心力,可謂篳路藍縷。他們把西方的素描和中國傳統(tǒng)的筆法糅合在一起進行創(chuàng)作,往往能別開生面地展現(xiàn)人物豐富而復雜的精神世界。中國的傳統(tǒng)人物畫,從顧愷之到吳道子,從李公麟到梁楷、石恪,從徐悲鴻到蔣兆和,他們用不懈的努力和創(chuàng)造,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涞乇憩F(xiàn)人物的內(nèi)在精神世界。曉源同志發(fā)現(xiàn)無論是用白描,還是小寫意,或者潑墨,抑或相互兼容,都可以豐富地展示哲學家們豐富的精神世界。他在觀看了許多西方畫家繪制人物所采用的素描寫實的技法之后,萌發(fā)了能不能用中國的傳統(tǒng)筆法去展示西方哲學家的精神世界的想法。他在學習繪畫期間,特別留意了白描、潑墨和小寫意這些畫法的相互融合。受名家悉心指點后,曉源同志堅定了探索的方向和方法,開始系統(tǒng)地為哲學家寫神傳照。
讀曉源同志的繪畫,我感受到畫家有一個雄心,即想用生動直觀的形式去展示世界哲學史。哲學一般是抽象和枯燥的,而用直觀的形式展示西方哲學史和世界哲學史是一個探索和創(chuàng)舉。哲學家在世一般都是比較自由隨性的,而曉源同志的畫卻儒雅地展示了這些哲學家各自不同的風貌形象,實屬難得。其筆下的西方哲學家人物形象各異、相貌獨特,可以說是千人千面,難度很大。例如,一般來說哲學家有很多都是離群索居的人,大多是孤獨和傲岸不群的。曉源同志繪制的犬儒派哲學家第奧根尼,就是一個敢于蔑視傳統(tǒng)、蔑視權(quán)貴的人。有一次,亞歷山大大帝去看望第奧根尼,結(jié)果他在一個木桶里沒有出來。亞歷山大大帝手持寶劍,帶著侍從,想問他有什么可以幫忙的,第奧根尼說:“嗯,請你走開,不要擋住我的陽光,這就是對我的幫忙?!庇秩?,哲學家一般都是不畏艱難的人,曉源同志的作品,展示了他們的執(zhí)著和強大。畫冊中的蘇格拉底就很典型。蘇格拉底被達官權(quán)貴判為有罪,要對他執(zhí)行死刑,本來他是有機會逃生的,因為他的學生中也有一些有權(quán)勢的人。但是他不愿意,因為他認為應該相信并遵守法律,最后飲鴆而死。蘇格拉底沒有逃亡,保持了一個哲學家的尊嚴。再如,哲學家大都是高度睿智的人,曉源同志的畫中也著重體現(xiàn)了他們的自信和內(nèi)心的和諧,其所繪制的康德畫像便充分展示了這一點??档率堑聡軐W的集大成者,康德說:“位我之上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笨档聦懢偷摹叭笈小背闪苏軐W史最為輝煌的篇章。俄羅斯文藝理論家戈洛索夫克說:“在哲學之路上,一個思想家——不管他來自何方,去向何處——必得路過一座橋。這座橋就是康德。”康德對整個世界的影響都是空前的和無與倫比的。對以上人物形象的處理和表現(xiàn),也可見曉源同志的功力與追求。
薛曉源 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 97cm×97cm 紙本設色 2017年
曉源同志所畫的哲學家,每個人都相貌各異,特立獨行,表現(xiàn)出不同的氣質(zhì)和風貌。我問他這些形象是憑空構(gòu)想的,還是有所依據(jù)?他說皆有所本。這些哲學家都是西方耳熟能詳?shù)娜宋?,國外藝術(shù)家已有了大量的有關作品。他的創(chuàng)作就源于一些西方的著名油畫、雕塑和照片,在此基礎上對這些哲學家的形象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闡發(fā)和解讀。他用毛筆在宣紙上重新發(fā)揮,運用白描、渲染和飛白等手法,創(chuàng)造出了這些哲學家的風貌,通過這鮮活睿智的哲人形象展示了一個豐富的、深邃的和令人向往的精神世界,讓我們從中受到感染和啟迪。
最后,我問曉源同志,為什么這些繪畫中沒有中國的哲學家?曉源同志說,他把這些作品給別人看了以后,很多人也提出這個問題,希望能再畫一些中國的哲學家。曉源有顧慮,他認為,有些優(yōu)秀畫家畫的中國哲學家非常好,很難超越。在這些巨作面前,往往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覺。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和顧慮,就是西方從黑格爾以降到現(xiàn)在都認為哲學是源自于希臘的,是西方的。而東方,包括中國和印度,只有一些思想而沒有嚴格意義的哲學。因為在歐洲中心主義者看來東方的哲學只能稱為思想和倫理學,其中還沒有完全擺脫神話和原始的東西。我說中國和西方不同,中國的哲學從另外一個層面上豐富和發(fā)展了世界哲學,中國哲學是睿智之學,博大精深,在世界哲學的民族之林中應該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曉源同志接受了我的建議,又畫了12位中國著名的哲學家與上述畫像一并結(jié)集出版,向世界展現(xiàn)中國哲學家的風采,并呈現(xiàn)中國哲學在世界哲學史中的重要地位。
馬克思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黑格爾說哲學和哲學家往往是須臾不可分離的;費希特說,你是什么樣的人就決定你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哲學;布封說,風格即人;司馬遷說,讀其書,想見其為人。我認為曉源同志所繪制的世界哲學家群像提供了窺探哲學奧妙的一個新視角,有助于我們重新理解哲學和哲學家的關系,進而通過藝術(shù)的手段感受哲學永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