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蘭
(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大興安嶺調(diào)查規(guī)劃設(shè)計院,黑龍江 加格達奇 165000)
黃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norgi)為唇形科的植物。別名:元芩,山茶根,黃芩茶,黃金條根。以根入藥,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止血作用,主治熱病煩渴感冒、目赤腫痛、肺熱咳嗽、肝炎、濕熱黃疸、癰腫癤瘡;此外,黃芩葉或嫩莖葉可代茶飲用,預(yù)防中暑。黃芩種子可供藥用,用于腸癖膿血。主產(chǎn)黑龍江、遼寧、河北、山東、內(nèi)蒙古等省區(qū)。生長于石礫、山地陽坡、山頂、丘陵坡地、砂質(zhì)草地等地。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肥厚,粗達2cm,伸長。莖基部伏地,上升高30~120cm,近無毛或被上曲至開展的微柔毛,葉具短柄,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5~4.5cm,兩面無毛或疏被微柔毛,下面密被下陷的腺點?;ㄐ蝽斏偁?。長7~15cm,常于莖頂聚成圓錐狀;苞片下部似葉,上部較小,卵狀披針形;花萼長4mm,盾片高1.5cm,果時十分增大;花冠紫色、紫紅色至藍紫色,長2.3~3cm,筒近基部明顯膝曲,下唇中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小堅果卵球形,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臍?;ㄆ?~8月,果期8~9月。
喜溫暖,耐嚴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可忍受-30℃低溫,耐旱怕澇。宜選擇排水良好,陽光充足,土層深厚肥沃的砂質(zhì)土壤栽培,不適粘性重的土壤中種植,忌連作。
干燥的根,呈圓錐形,上部比較粗糙,有明顯的網(wǎng)紋及扭曲的縱皺。下部皮細有順紋或皺紋。表面黃色或黃棕色。質(zhì)堅脆,斷面深黃色,上端中央有黃綠色或棕褐色的枯心。氣味微,味苦。條長10cm以上。中部直徑1cm以上,去凈粗皮,無雜質(zhì)、蟲蛀和霉變?yōu)榧选?/p>
種子采集:花期7月,果熟期8~9月,待果實呈淡棕色時采收,種子成熟期很不一致,且極易脫落,需隨熟隨收,最后可連果枝剪下,曬干打下種子,去凈雜質(zhì)備用。
種子萌發(fā):黃芩種子容易萌發(fā),在15~30℃發(fā)芽良好,35℃以上種子萌發(fā)較差。生產(chǎn)上分直播和育苗兩種,以直播為好,可節(jié)省勞力,根條長杈根少,產(chǎn)量較高。
黃芩采用春、秋直播方式種植。春播于5月中旬,秋播于10月中旬。按行距30~40 cm,開0.6~1 cm淺溝,然后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覆土0.3~0.5 cm,播種完輕輕鎮(zhèn)壓。每畝地播種量按發(fā)芽率為2~3kg左右。播后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大約15天即可出苗。待幼苗出齊,分2~3次間掉過密和弱小的幼苗,保持株距8~12 cm。
先在育苗畦中播種育苗,當苗高達到8~12cm時,移栽定植,這樣因能提早播種對后期生長發(fā)育有利?;虍斈昵锛驹谄鸬膲派祥_雙溝,雙苗眼捌子苗移栽。小行間距10cm,按株距10~15cm栽苗,覆土2cm為宜,栽后及時灌透水,天氣炎熱時可加蓋遮陰網(wǎng)以便緩苗。
黃芩從播種到收獲至少需用2~3年的時間,為了縮短栽培年限,可以應(yīng)用分根繁殖的方法。其作法為將起出不足收獲期的苗根,經(jīng)過用生根粉溶液浸泡處理后,栽到整理好的田地,緩苗后期生長其地上部枝莖比較繁茂,地下部分的須根伸展情況表現(xiàn)良好,分根當年就可開花結(jié)子,種子的成熟度也是正常的。
從往年種植黃芩苗地里,剪取莖梢(頂端帶芽梢部分)8~10cm,去掉下半部葉,用IAA(吲哚乙酸)100μg/mL處理3h,然后扦插,扦插行株距10cm×6cm,搭陰棚。插后澆水保濕,以后根據(jù)天氣和濕度決定噴水次數(shù)和噴水量。不宜過濕,防止插條腐爛。其最佳扦插期為6月中旬前的營養(yǎng)生長期。
4.5.1 選地。黃芩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適合在氣候溫暖而略微寒冷的地帶生長,選擇地勢平坦的向陽土地,土壤以疏松、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砂質(zhì)土壤為宜。
4.5.2 整地。黃芩為深根植物,3年生根可達40 cm以上,因此要求對土地進行深翻,整平細耙,撿凈石塊和雜物,為黃芩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基礎(chǔ)條件。
4.5.3 施肥。為滿足多年生黃芩生長發(fā)育對營養(yǎng)成分的需要,必須施足底肥。每畝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3000~4000kg,加入磷酸二銨10~15kg,最適在秋天深翻前施入地表面,然后翻入耕作層,施肥要均勻。
4.5.4 除草。以防雜草與黃芩爭水爭光爭肥,在播種后出苗前打一次除草劑,為封閉除草。出苗后忌用除草劑,以免傷其幼苗。這期間以人工除草為主,應(yīng)遵循“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
病害有葉枯病,在夏季高溫多雨季節(jié)容易發(fā)?。话l(fā)病時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藥1次,連續(xù)噴灑2~3次;根腐病,栽植2年以上易發(fā)病,往往根部呈現(xiàn)黑褐色病斑以致腐爛,全株枯死。防治方法:雨季注意排水、除草、中耕,加強苗間通風透光,實行輪作;黃芩舞毒蛾是黃芩重要害蟲。防治方法:清園,處理枯枝落葉等殘株,發(fā)生期用40%樂果乳油噴霧防治。
黃芩通常種植2~3年后才能收獲。以秋季采收為佳。選擇晴朗天氣將根挖出,切忌挖斷,對收獲下來的根部,去掉附著莖葉,抖落泥土,曬至半干,撞去外皮,然后迅速曬干或烤干。晾曬過程中要避免因陽光太強、暴曬過度而使黃芩發(fā)紅,以免影響生藥質(zhì)量。以堅實無孔洞、內(nèi)部呈鮮黃色的為上品。貯藏于干燥通風地方,適宜溫度20℃,相對濕度70%~75%,安全水分11%~13%。夏季黃芩高溫季節(jié)易受潮變色和蟲蛀,應(yīng)保持環(huán)境整潔,高溫季節(jié)前,按件密封保藏,及時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