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WANG Jing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16)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fā)展,公路隧道合建方案成為高效利用地下空間資源行之有效的途徑,超大斷面的公路、鐵路隧道建設逐漸增多,如雙向四車道或六車道公路隧道等[1]。受制于城市周邊密集建筑物的影響,小半徑曲線轉彎成為超大直徑盾構施工時的難點,如武漢兩湖隧道最小轉彎半徑為500mm、深圳春風隧道最小轉彎半徑為750mm等。為了滿足城市施工對地表沉降精度和施工風險的要求,此類工程一般選用泥水盾構,并采用無鉸接設計。同時,盾構設計單位會盡量縮短主機長度,配備具有伸縮擺動功能的主驅動、以實現(xiàn)超挖的目的,以便能順利通過小半徑曲線轉彎。本文以某項目為背景,理論分析超大直徑泥水盾構的小半徑曲線轉彎,為今后具有伸縮擺動功能盾構的轉彎提供參考。
本項目的開挖直徑為15.02m,盾體總長為14.5m,前中尾盾為無鉸接直徑階梯狀逐步減小設計。配備的伸縮擺動主驅動結構圖如圖1所示,內環(huán)與伸縮油缸連接,外環(huán)與盾體連接,伸縮機構后部安裝有多組伸縮油缸,通過伸縮油缸的不同伸縮行程控制,實現(xiàn)內環(huán)的伸縮與球鉸的擺動,最終使刀盤具備伸縮和擺動超挖功能。
根據施工經驗,盾構的姿態(tài)調整主要限制在主機部分,本文僅以主機為研究對象。盾構在小半徑曲線轉彎處于卡盾狀態(tài)時,圖2中C、D點距離隧道的距離均為零,本文以此狀態(tài)為極限狀態(tài)研究盾構的最小轉彎半徑。
圖1 主驅動伸縮擺動示意圖
圖2 主機處于卡盾狀態(tài)示意圖
如圖3所示,刀盤在無伸縮擺動情況下,開挖直徑為15.02m,單側不超挖,此時最小轉彎半徑約為700m,此時等同于主機之間均為剛性連接。
圖3 無伸縮擺動狀態(tài)下的最小半徑轉彎
如圖4~9分別為超挖5mm、10mm、15mm、20mm、25mm和30mm狀態(tài)下的最小半徑轉彎,通過主驅動后部的伸縮油缸,推動刀盤伸出、帶動主驅動擺動,使刀盤超挖5mm,單側開挖半徑達到7.515m,此時最小轉彎半徑為650m。刀盤超挖10mm時最小轉彎半徑約為600m。刀盤超挖15mm時最小轉彎半徑約為550m。刀盤超挖20mm時最小轉彎半徑約為520m。刀盤超挖25mm、轉彎半徑為520m時,開始出現(xiàn)盾體與隧道干涉現(xiàn)象。刀盤超挖30mm、轉彎半徑為520m時,盾體與隧道的干涉達到5mm。
圖4 超挖5mm狀態(tài)下的最小半徑轉彎
圖5 超挖10mm狀態(tài)下的最小半徑轉彎
圖6 超挖15mm狀態(tài)下的最小半徑轉彎
圖7 超挖20mm狀態(tài)下的最小半徑轉彎
圖8 超挖25mm狀態(tài)下的轉彎
圖9 超挖30mm狀態(tài)下轉彎
1)本項目在通過伸縮擺動在達到超挖量為20mm時,最小轉彎半徑達到了520mm,相比無超挖時,減小了最小轉彎半徑??梢?,超大直徑泥水盾構配備伸縮擺動主驅動,能夠實現(xiàn)超挖的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通過小半徑曲線。
2)本項目在超挖量為25mm、30mm時,開始出現(xiàn)盾體外側與開挖隧道干涉的情況,說明此時超挖不是實現(xiàn)小半徑曲線轉彎的主要手段,超挖量并非越大越好。
通過對比具有鉸接的盾構,本法發(fā)現(xiàn)具備伸縮擺動功能的盾構,在一定程度上與具有鉸接的盾構類似,此時刀盤和主機其他部分之間具有一定的柔性,這對于通過小半徑曲線十分有利。
超大直徑泥水盾構為了減少施工風險,一般來說不帶鉸接,這對于小半徑轉彎來說,方向控制比較困難。設計單位應選擇合適的超挖量、配備多種監(jiān)測裝置(如盾尾間隙測量裝置、開挖直徑檢測裝置等);施工方可從控制注漿量、注漿質量、推進速度、保證管片拼裝質量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便盾構順利通過小半徑曲線[2]。(注:本文系科研項目支持下完成,課題名稱:?15.8m超大直徑氣墊式泥水盾構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課題編號:裝備研合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