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2018年11月26日,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基因編輯雙胞胎姐妹——露露和娜娜于2018年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她們在胚胎形成時經(jīng)過基因剪刀CRISPR/Cas9對其生殖細胞核中一個基因(CCR5)進行了編輯修改,使得她們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對雙胞胎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1997年,美國科幻電影《千鈞一發(fā)》(《Gattaca》)為人們勾畫了一個以基因決定命運的人類世界。在未來,基因改造技術大行其道,經(jīng)過基因改造的人類被視為“正常人”,是高等人類,沒有經(jīng)過基因改造的人類被視為“自然人”,是低等人類。一個沒有經(jīng)過基因改造的“自然人”Vincent,為了追尋自己的飛天夢想,向這種由基因改造帶來的先天不公發(fā)起了挑戰(zhàn)。電影對于基因改造帶來的人性倫理問題發(fā)出了質(zhì)疑,對社會上出現(xiàn)的唯基因主義進行了批判。
21年后,這個在當時看似還很科幻的問題,如今已然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現(xiàn)實問題。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關于基因編輯嬰兒的宣布,向人類投下了一個重磅炸彈。全球有122位科學家公開發(fā)表聲明,集體譴責這一試驗,稱這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國家衛(wèi)健委、科技部、中國科協(xié)都對此進行了譴責并展開了調(diào)查。南方科技大學同時發(fā)表聲明稱,賀建奎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guī)范。
基因編輯領域的韓春雨事件。2016年6月24日,鳳凰衛(wèi)視《名人面對面》欄目組來到河北科技大學,對韓春雨進行專訪。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fā)表了一篇研究成果,稱發(fā)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但此后,不同國家的多位科學家表示無法重復韓春雨NgAgo系統(tǒng)的基因組編輯結果。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術》撤回先前的論文。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稱,未發(fā)現(xiàn)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有關方面按照規(guī)定已取消了韓春雨團隊所獲得獎勵和科研項目。9月1日,韓春雨團隊表態(tài)稱,接受國家級實驗室獨立第三方驗證實驗結果、校學術委員會調(diào)查結論和有關方面的處理意見。
既然這對經(jīng)過基因編輯的雙胞胎嬰兒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為何這項試驗卻受到國內(nèi)外一致的批評和指責?主要原因在于:1.基因編輯技術還有很大風險。在編輯修改基因時,大概率會出現(xiàn)“脫靶”現(xiàn)象,誤傷其他基因,造成基因突變、基因缺失、染色體異位等后果,這對于人體來說是不可恢復的破壞,是一顆長期潛伏在體內(nèi)的炸彈。對胚胎細胞進行基因編輯修改,如果失敗,將不僅僅影響到個人,更會傷及后代。2.嚴重違反社會倫理。如果可以對人類的胚胎基因進行編輯修改,就不排除有瘋狂的科學家將其他物種的基因與人類的結合,創(chuàng)造出新物種甚至怪物,這樣的話后果不堪設想。3.嚴重破壞人類的生命權和自然法則。既然可以通過編輯基因預防和治療疾病,同樣也可以編輯基因改造人類的智力、體格、膚色等,這意味著可以人工隨意改造生命,侵犯了人類的生命權。處于優(yōu)勢的人類階層可能會通過基因編輯讓自己的后代更強大,拉大與無法獲得基因編輯的人類階層的距離,形成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先天不公的弱肉強食的競爭法則,使人類重新回歸叢林社會。
隨著人類科學研究的拓展和深入,人類基因肯定是未來極其重要的一個領域。要讓基因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保持在一個必要而又安全的范圍內(nèi),除了提高科學家的科學素質(zhì)和倫理意識,更需要各國本著對公民負責對民族負責對人類負責的精神,及早制定具備針對性和操作性的法律法規(guī),建立起良好有效的預防監(jiān)督懲治機制,防微杜漸,懲前毖后。各國政府也要加強合作,可以在聯(lián)合國的框架內(nèi)構建全人類基因安全共同體,步伐一致齊心協(xié)力守護好人類基因安全的大門,莫讓科幻電影中的基因災難在人類世界真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