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習書至今,書法已經伴隨他走過46個年頭,從橫平豎直的基本功,到全國大賽的金獎;從默默無聞的愛好者,到書界泰斗的高足,貫穿始終的是他的淡定執(zhí)著與無欲無求,正像他自己所說的,他于書法,僅僅是熱愛。其實,無論我們想走到哪里,有了熱愛這個支撐就已經足夠了。
作家張中吉的散文《依然十里杏花紅》描寫了舊時春節(jié)前村中先生為鄉(xiāng)親寫春聯(lián)的往事,讀來親切而滿口余香。那時的農村不管大小,每個村子必定有這么一位謙和儒雅的先生,這位先生在春節(jié)前,也必然要施展一番筆墨技藝。黃建偉的父親就是這樣一位先生。每到春節(jié)前夕,黃建偉就要幫父親鋪紙研墨,柜子上摞滿了鄉(xiāng)親們送來的紅紙,屋里所有平整的地方都擺著父親剛剛寫下墨跡未干的春聯(lián)。滿屋滿炕的春聯(lián)映紅了窗戶,也映紅了黃建偉激動與興奮的心。多年后的某一天,黃建偉突然明白,這種激動與興奮便是人們常說的熱愛。
真的是熱愛!黃建偉在父親的引導下,8歲起就開始臨習各大名家名帖,從未與書法分離。在這些名家中,他最喜歡柳體的剛正、趙體的秀潤和米體的“癲狂”。少年時的偏好,奠定了他書法上的審美取向,也因為練習書法,造就了他比尋常少年多了一份寵辱不驚的淡定與執(zhí)著。高中畢業(yè)后,黃建偉成了永清一家國營商場的售貨員,工作之余,他還會在廢舊的包裝紙、報紙上練習書法,有時也會打一碗清水,用隨身攜帶的毛筆在玻璃上練字。這樣的日子伴著黃建偉度過了平靜但并不失落的青澀初春。書法也給黃建偉的人生帶來了改變,他在習書的同時也喜愛寫作,思維亦很縝密。幾年后,他成為所在單位的辦公室主任,后又到縣政府、縣政協(xié)、市政協(xié)從事與文秘有關的工作。
在永清縣政協(xié)工作的時候,黃建偉已經是小有名氣的書家,曾擔任永清書友會副會長。這期間,一件偶然的小事改變了黃建偉的書風,也讓他在書法上迎來了一個始料未及的春天,這縷春風就是蘇適先生的一本字帖。一次,永清收藏家孫家駟把一本蘇適先生的字帖送給了黃建偉。蘇適先生的書法用筆方圓兼?zhèn)?、結體端莊秀美、品格氣勢內斂,這正是黃建偉一直追求卻未能達到的。從此,黃建偉迷上了蘇適先生的書法,想方設法搜集他的字帖來臨摹,并如醉如癡地堅持了8年。但黃建偉只是喜愛、只是練習,從沒有想過要去參加書法比賽或到北京去見一見蘇適先生。然而,無心插柳卻能綠柳成蔭。2007年夏天,黃建偉從妹妹那兒得到消息,首屆“和諧頌”全國書畫公益大賽正在征集作品,在妹妹的力促下,黃建偉在練習書法30多年后第一次參加了比賽,沒想到新鋒初試就捧回了金獎!更讓黃建偉沒有想到的驚喜還在后面。2008年初,黃建偉接到一位陌生女士的電話,這位女士說自己叫蘇澤立,也是這次比賽的獲獎者。黃建偉想起,書中還有一幅作品也是蘇適先生的書風,作者好像就是蘇澤立。二人寒暄過后,蘇澤立問:“您認識蘇適先生嗎?”黃建偉說:“我一直很仰慕蘇先生,也一直臨習他的書法,但沒有見過他本人?!薄芭?,我看您寫得這么像,以為您得到過他的指點,沒想到居然是自學的!”接著蘇澤立又說:“我就是蘇適先生的女兒,我父親看了您的書法,非常想見一見您?!秉S建偉激動得一時語滯。在北京某療養(yǎng)院,黃建偉終于見到了這位仰慕已久的大師。年逾古稀的蘇適先生為人非常隨和,對黃建偉更是贊賞不已,他把黃建偉帶來的作品鋪在客廳的地上,俯著身子一筆一畫地指點,并當場決定正式收黃建偉為徒,他一再教導黃建偉:“學書法一定要先學做人,人品不好書法再好也是欺世盜名。”在恩師的指點下,黃建偉的書法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
多年練習書法,黃建偉有這樣一個感受:無論什么藝術都不能脫離大眾,那些為嘩眾取寵或取悅評委故弄玄虛,追求讓大眾不可理喻的東西,只能是追逐名利的鋌而走險,脫離藝術原有規(guī)律、誰都看不懂的東西怎么能成為藝術呢?黃建偉從不把自己當作一個書法家看待,他覺得自己只是一個熱愛書法藝術的普通人。同時,他也非常樂意把自己所鐘愛的這門書法之道傳遞給身邊的人,希望他們也能夠享受到這份快樂。黃建偉工作過很多地方,結識了很多書友,這些書友中,有許多是初學者,有的甚至是在校學生。對這些書友,黃建偉同樣熱情、虛心切磋。他說,現(xiàn)在大家都在用電腦,能夠平心靜氣地寫一會兒字,這本身就是一種修煉,我希望因為自己能讓大家體會到一份回歸寧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