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遼寧省本溪市第六人民醫(yī)院,遼寧 本溪 117022)
肺結核通常是因結核分支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肺部疾病,擁有較強傳染性,且具有治療周期長、費用高、藥物不良反應多,難根治等特點,在患者接受長期治療中[1],往往會由于治療方案不合理、患者不按醫(yī)囑服藥等各種影響因素,使結核分枝桿菌突變?yōu)槟退幘?,產生極強耐藥性,即耐藥或耐多藥肺結核,大大增加治療難度,且預后極差,為患者健康帶來嚴重影響,為尋求在耐多藥肺結核患者長期護理過程中,更加有效的護理方式,我院特行此研究。
1.1 一般資料:將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治療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共10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n=54)與管理組(n=54),對照組男28例,女26例,年齡39~73歲,平均年齡(52.34±3.57)歲;管理組男29例,女25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3.68±4.08)歲,對比兩組一般資料(P>0.05),所有患者均由我院進行全面檢查,臨床確診為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對所有用藥、檢查項目及護理管理知情同意。
1.2 方法:根據患者病情進行規(guī)范化抗結核治療,原則根據藥敏實驗結果至少選擇4種有效藥物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并給予對照組健康宣教、用藥指導等常規(guī)護理,對管理組使用完全管理模式護理,包括:①健康調查:成立專業(yè)護理小組,責任護士為患者建立個人檔案,對患者進行全程跟蹤護理。對患者進行入院評估,詳細記錄患者既往和現在所有的抗結核藥物的名稱及用藥的起始時間,過敏史、用藥不良反應等情況,掌握患者病癥程度、體格檢查,各項實驗室檢測指標等基本情況,并為患制定更具有針對性的治療護理方案;②用藥指導:為患者及家屬講解肺結核用藥的基本知識,幫助患者及家屬認識“早期、規(guī)律、全程、適量、聯合”用藥的重要性,并為患者介紹在用藥期間出現不良反應時,緊急處理措施;同時,為患者發(fā)放用藥卡,護理人員可利用用藥卡對患者用藥情況進行跟蹤、記錄,以此嚴格監(jiān)控患者用藥情況,并對患者出現用藥劑量調整、停藥原因進行詳細記錄;③定期檢測:耐多藥肺結核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變化性較大。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每月定期為患者進行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檢查,并通過X線片檢查,觀察患者病灶吸收情況,通過檢查結果分析患者病癥變化情況,并適量調整用藥劑量及治療方案;④心理健康教育:許多患者在接受長期治療中,會產生焦急、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護理人員應當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并協同家屬鼓勵、幫助患者建立治療自信;并再次為患者強調遵醫(yī)用藥必要性,增強患則自我管理意識;⑤出院管理:在患者出現前2周,加大對患者用藥指導、健康教育力度,患者出院時,為患者發(fā)放用藥指導、不良反應預防及合理飲食手冊,叮囑患者進行適量身體鍛煉,提高自身抵抗力,并安排1名專業(yè)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詳細觀察、記錄患者病情變化、用藥情況等基本情況[2],并對患者在院外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緊急處理,對于癥狀嚴重患者,及時聯系主治醫(yī)師,準備患者救治工作。
1.3 觀察指標:在接受護理3個月后,通過痰菌培養(yǎng)分析患者轉陰率;通過胸部X線檢查,觀察患者病灶吸收情況;并由護理人員為患者在治療期間依從情況進行評分,共100分,分值越高,表示依從性越好。
1.4 統計學意義:研究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痰菌轉陰率及病灶吸收情況:管理組痰菌轉陰率94.44%(51/54),相對對照組轉陰率79.63%(43/54),明顯更高(χ2=9.719,P=0.002,P<0.05)。管理組中21例患者病灶吸收超過50%,僅4例患者病灶無明顯變化,病灶吸收率92.59%(50/54);對照組中病灶吸收超過50%患者僅15例,且有9例患者病灶無明顯變化,病灶吸收率79.63%(43/54),管理組病灶吸收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7.021,P=0.008,P<0.005)。
2.2 對比兩組依從性:管理組依從性評分(92.47±3.72)分,顯著高于對照組(81.65±2.40)分(t=17.960,P=0.000,P<0.05)。
在對肺結核早期治療中,不合理的治療方案及患者用藥不規(guī)律是耐多藥肺結核的主要原因,也使得耐多藥肺結核在傳染中產生了更強的耐藥性,根據衛(wèi)生部門統計,我國每年初次患病者中,就有10.1%以上患者對至少一種抗結核藥物耐藥,在復發(fā)患者中,有18.5%左右患者出現耐藥反應,對我國抗結核工作帶來嚴峻考驗[3]。
本次研究表明,通過成立專業(yè)護理小組,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全面檢查,并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同時在護理中,為患者詳細講解病癥發(fā)展、變化及用藥重要性,并通過用藥卡實施監(jiān)控、管理患者用藥情況;同時通過定期為患者進行胸透、肝腎功能檢查,準確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并根據患者病癥程度適當調整用藥劑量及方案,可有效保證患者接受更加合理的治療,顯著提高了治療效果[4];此外,通多對患者心理狀況變化的引導,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并在患者出院時,對其進行優(yōu)質的健康教育,并發(fā)放一系列日常護理手冊,都極大程度提高了患者服藥依從性,使患者病癥穩(wěn)定恢復,減少復發(fā)率。
綜上所述,通過完全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病灶吸收率及用藥依從性,改善預后,可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