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瀅
(遼陽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遼陽 111000)
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室顫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數量不斷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數都伴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一般發(fā)生在患者發(fā)病的一到兩天內,室顫是心律失常中最為急迫的一種。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室顫的發(fā)病非??欤绻麤]有得到及時的搶救會直接導致患者死亡,這種病不僅病死率高而且恢復較為緩慢,會給患者的身體組織器官帶來嚴重的損害,不僅如此,還會引起患者嚴重的心理壓力[1]。細致的護理能夠對搶救急性心梗并發(fā)室顫患者起到有效的作用,護理人員通過觀察病情,可以及時發(fā)現異常并配合醫(yī)師進行治療,能提高治愈率。本文對我院收治的39例急性心梗并發(fā)室顫患者進行了有效的搶救及護理,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對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室顫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為47~84歲,平均年齡為(66.72±10.21)歲,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有5例,廣泛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8例,廣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有16例,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前均通過心電圖及心肌酶等檢查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在入院之后,患者入住了心臟內科病房。
1.2 急救和護理
1.2.1 急救準備:心內科病房護理人員在接到急診科電話后,要立即備好床位,避免因為缺少床位而延誤患者的搶救,同時要準備好負壓吸引器、除顫器、氧氣裝置、起搏器等搶救設備,仔細核查搶救藥物是否準備齊全,要確定搶救儀器以及藥品的完好率在100%,并且將急救藥物車以及除顫儀放于患者床邊。
1.2.2 盡快進行心肺復蘇和電除顫: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室顫時患者會喪失意識、暫停呼吸,當腦細胞缺血缺氧3~6 min后即會發(fā)生不可逆的損傷[2],所以要迅速的采取心臟復蘇以及電除顫等措施來進行搶救。在確定患者室顫之后的5~10 s就可以開始除顫,有效的進行胸外心臟按壓,盡快的恢復患者的心臟收縮。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高流量給氧,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保持患者輸液通暢,能夠及時輸送急救藥品。
1.2.3 通過心電圖檢測患者病情:搶救的過程中要嚴密觀察患者的心電圖指標以及生命體征的變化,并對搶救用藥情況以及病情變化等信息進行詳細的記錄。
1.2.4 常規(guī)護理: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室顫患者在搶救成功之后要臥床靜養(yǎng),至少需要一周保持臥床休息,讓心肌耗氧量減少。飲食和排便需要專門的護理,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醫(yī)護人員向患者強調排便的重要性,多食用高纖維的食物,保證患者每日都能排便一次,必要時護理人員給予低壓灌腸。在靜養(yǎng)的過程中患者要持續(xù)吸氧來改善心肌缺血的狀況。
1.2.5 加強健康指導:患者病情穩(wěn)定之后[3],護理人員可以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對其進行康復指導訓練,逐步增加患者的活動時間,在訓練的同時也要做好心電和血壓的檢測。護理人員還要指導患者在出院之后要按醫(yī)囑服用藥物,隨身攜帶擴張冠狀動脈的藥品防止出現意外,并告知患者家屬如何采取應急措施,當患者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一定要立刻來醫(yī)院就診。
1.2.6 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室顫時,不僅會給患者的各種組織器官來帶損害還會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患者在出現恐慌的心理之后對治療會產生不利的影響,護理人員要盡可能的陪伴在患者身邊,不僅要有條不紊地做各種護理操作,還要為患者疏導心理壓力。
3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室顫在經過有效的心肺復蘇和電除顫等緊急搶救措施之后,其中34例患者搶救成功以及精心護理之后痊愈出院,搶救成功率為87.18%,5例患者出現反復室顫導致臟器衰竭搶救失,占比為12.82%。
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室顫在心內科是比較常見的突發(fā)性心臟事件[4],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屬于較為嚴重的類型,近十幾年來,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室顫常常會給患者的生命帶來巨大威脅,不僅病情非常兇險,發(fā)展的速度也非???,若搶救不及時病死率非常高。本文總結了我院在搶救和護理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室顫患者的經驗,通過細致的臨床護理措施,可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發(fā)室顫時及時的進行搶救。護理人員要加強自身的專業(yè)技能,提高護理隊伍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室顫時的效率。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室顫的搶救必須要迅速,及時發(fā)現、盡快搶救、嚴密監(jiān)測病情以及細致的護理是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室顫搶救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