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寧德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寧德 355000)
茶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化,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與大眾的生活密切相關。以茶抒情、以茶闡理,以茶施禮,以茶頌德,以茶審美,以茶怡情,以茶教倫等,茶文化換句話說就是“茶化人”,它具有教化的功效,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精神追求。同樣,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書育人活動,是以培養(yǎng)人為目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為根本宗旨,側重解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健全大學生的人格問題,也是有目的、自覺地以特定的文化“化人”的過程。茶文化教化功能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有著高度趨同性。因此,農類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完全可以用豐富的茶文化資源,有意識地“化人”,實現“育人”的目標。
茶文化“化人”與思政課“育人”對象都是人,而大學生是國家最寶貴的人才資源,對大學生開展思政課類教育意義深遠,甚至關系到民族的命運,這也是國家向來注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本質原因;在農類院校開展茶文化教育,是將大學生作為重要教育對象,是黨和國家對農類事業(yè)建設和大學生成長成才高度負責和必然要求。思政課作為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的重要課程,在幫助學生觀察、思考、融入社會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梢?,在農類院思想政治教育中,其二者具有相同的教育對象[1]。
中國茶葉泰斗張?zhí)旄@舷壬岢觯皟€、清、和、靜”茶文化價值理念,茶尚儉,勤儉樸素;茶貴清,清正廉明;茶導和,和衷共濟;茶致靜,寧靜致遠。[2]其茶學思想中蘊含東方哲學思想、佛道儒思想、道德品質等內容,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觀念、道德規(guī)范、心理品質等內容存在著相融之處。中國茶道精神蘊含著豐富思政教育資源,這些中庸和諧、修身齊家、天人合一、沉穩(wěn)、獨立精神、健全人格、以儉育德等高尚品質、處世哲學、愛國思想都是思政課教育的重要內容。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獨立人格,提升道德水平,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增強民族自豪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茶的味道是大體上是先苦后甜、由淡到濃在其中認真體會可以感受到人生百態(tài)。立鴻鵠之志,不懼困苦,在奮斗中升華自我而取得成功。這與儒家提倡以茶勵志、品茶修身、以茶品人生十分相符。啜苦勵志,咽甘報國”則代表了茶人以愛國主義為人生價值的崇高品格,也成為儒家關于人的人生價值的重要思想內容。以茶勵志茶學思想為當代大學生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堅定的人生信念,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思想資源[3]。
以艱苦奮斗、奉獻精神、淡泊名利為主要內容的茶人思想品質,一直未曾改變,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與價值理念。因此將茶道精神融入價值觀教育符合當前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發(fā)展要求。在歷史的長河中,茶道精神所呈現出的民族價值理念與民族氣節(jié)對中華兒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茶道精神與思政教育的結合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積極投身于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加強學生對黨領導的各項事業(yè)的理解與支持。
在以茶喻理方面朱熹可謂獨樹一幟,他指出了“理而后和”的道理。他說:“物之甘者:吃過而酸,苦者吃過即甘。茶本苦物,吃過即甘。問:‘此理何如?’曰:‘也是一個道理,如始于憂勤,終于逸樂,理而后和?!w理本天下至嚴,行之各得其分,則至和?!钡赖缕焚|是人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因此將茶道精神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能增進傳統(tǒng)禮儀學習與傳承,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4]。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政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要使茶文化很好的融入思政課關鍵要發(fā)揮教師隊伍的主導作用,尤其是思政課教師。教師隊伍的茶文化素養(yǎng)不僅對學生茶文化素養(yǎng)產生影響,而且教師隊伍對茶文化的理解、道德品質、治學態(tài)度、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作為農類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積極主動研究茶文化,深入認識茶文化的內涵與價值,豐富自身茶文化底蘊,充分挖掘茶文化與思政教育之間的聯系,深刻認識到加強農類大學生茶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性,增強開展茶文化教育的自覺性與使命感,使茶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有機地融和。
將張?zhí)旄@舷壬珜У摹皟€、清、和、靜”的茶文化精髓思想運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實踐,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成長成才。農類院校思政課教師要秉承張?zhí)旄2栉幕竦囊x,以高尚的師風師德,做到率先垂范的作用。在課程教學中,鼓勵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參加學校開展的各類茶藝實踐活動,可以選擇加入茶藝社團,組織學生到現場觀摩茶藝表演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視野、人際關系等。在觀摩過程中讓學生明白茶藝室本身就是謙謙君子的象征。茶藝表演等活動中體現出來茶文化精神與思政教學中涉及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禮儀、道德等內容內在機理完全一致,因此可以作為完美的融入思政課教學。
將“勤儉樸素、清正廉明、和衷共濟、寧靜致遠”的內涵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讓“儉清和靜”茶文化精髓深入人心。通過各種活動,將張?zhí)旄!皟€清和靜”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寧德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一是舉辦張?zhí)旄2栉幕盗谢顒樱?2.12“校園飲茶日”、品茗入道、聞香識茶、茶葉包裝設計大賽、茶藝大賽等活動;二是打造“張?zhí)旄2栉幕瘓@”,結合生態(tài)觀光園、茶葉品種園、園林示范園等項目;三是開展張?zhí)旄2栉幕n題研究,舉辦張?zhí)旄2栉幕瘜W術研討會,編寫《張?zhí)旄2栉幕纷x本;四是成立張?zhí)旄2栉幕行牟⒃O立張?zhí)旄*剬W金。農類院??赏ㄟ^開展各類茶事活動,培養(yǎng)師生對茶的興趣,傳播茶文化知識;讓更多人認識茶文化,了解茶文化,熱愛茶文化。
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能讓學生更立體的了解民情、國情,將課堂所學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學會觀察、思考、實踐,從而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提升教學效果。農類院??梢越M織學生深入茶文化教育實踐基地,通過參觀茶廠、茶山、茶園、參加茶藝活動、采訪茶葉名人等社會實踐活動,了解茶學、茶藝、茶道精神,學??梢越M織與茶文化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可以在繁重的學業(yè)中獲得輕松的時光,通過茶文化更好地放松身心,認真感受茶文化的內涵;利用茶文化的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興趣愛好相同的小伙伴,提高學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進一步加深對茶文化的認識,使“儉、清、和、靜”的文化意識和人文情懷自覺轉化為行動。這有利于大學生為大學生、將來踏實地、順利地投入農類工作,在思想認識上奠定良好的基礎[5]。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思政課的“打開方式”,將其打造成學生喜愛的“金課”是上好思政的必然要求,將茶文化融入農類院校思政課是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學方式的一種重要手段,不僅可以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同時對傳統(tǒng)茶文化起到良好的宣傳作用,增加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