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姼 李書田 李洪磊 呂國志 陳高勛
(1.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 內蒙古 赤峰 024031; 2.內蒙古敖漢旗四家子農業(yè)站, 內蒙古 赤峰 024300)
赤谷K 1以噸谷1號為母本,黃金谷為父本,有性雜交后,通過噴施除草劑(烯禾啶)方法經過6個世代選育的谷子新品種。噸谷1號是1993年在山西臨縣東勝村李東農藝師在谷田中發(fā)現(xiàn)的一個矮變單株,經8年系統(tǒng)選育而成的高產、穩(wěn)產、優(yōu)質、高效的谷子品種。黃金谷是赤峰市當地谷子主栽品種,苗色黃綠色,品質優(yōu)。
2011年以噸谷1號為母本,黃金谷為父本做組合,雜交后代按優(yōu)質、矮稈、高產的目標,按系譜法進行定向選育6代而成。待系選出的各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秀的材料農藝性狀穩(wěn)定后,再進行2年產量鑒定。2014年第158-17小區(qū)產量高,品質優(yōu),抗倒伏,抗除草劑(烯禾啶),定名赤谷K 1。2015年開始進行試驗示范推廣,該品種未發(fā)生倒伏、無白發(fā)病、無黑穗病。
2015年、2016年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分別在敖漢旗、松山區(qū)、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寧城縣、巴林左旗、阿魯科爾沁旗進行大面積試驗示范,2015年平均產量5 563.5 kg·hm-2,比九谷11增產7.69%;2016年平均產量5 821.5 kg·hm-2,比九谷11增產7.36%,2年平均產量5 692.5 kg·hm-2。
該品種幼苗綠色,分蘗1~2個,平均產量5 692.5 kg·hm-2,平均生育期117 d,平均株高121 cm,平均穗長22.87 cm,平均單穗重21.50 g,平均單穗粒重17.34 g,平均千粒重2.79 g。穗較緊,穗圓筒形(隨外界環(huán)境變化,有時為紡錘形),淺黃谷黃米,抗倒伏,熟相好。
田間抗性鑒定結果,中抗銹病、黑穗病和白發(fā)病。
2018年經農業(yè)部谷物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赤谷K 1粗蛋白含量10.62%,
粗脂肪含量3.62%,總淀粉含量82.59%,支鏈淀粉占總淀粉的78.02%,賴氨酸含量0.27%。2017年在第十二屆優(yōu)質食用粟品鑒會上被評為國家一級優(yōu)質米。
2017年和2018年,“赤谷K 1”在內蒙古赤峰、通遼、呼和浩特,遼寧朝陽、阜新,吉林九臺、吉林、長春、雙遼、白城,黑龍江哈爾濱,新疆烏魯木齊、奎屯進行聯(lián)合鑒定,所有點均超過對照“九谷11”,適應性為100%。該品種適宜在春谷生態(tài)區(qū)內蒙古赤峰、通遼、呼和浩特,遼寧朝陽、阜新,吉林九臺、吉林、長春、雙遼、白城,黑龍江哈爾濱,新疆烏魯木齊、奎屯≥10 ℃活動積溫2 650 ℃以上地區(qū)春季種植。
避免重茬或迎茬,播前做好種子消毒,用種子包衣劑包衣效果好,在播種前用35%的甲霜靈及50%的拌種,以種子量的0.3%拌種,防治效果達80%以上[1]。3~5葉期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間苗、定苗、中耕除草,以利于蹲苗。噴施除草劑選擇在24 h內無風、無雨天氣進行。注意防治谷子粟葉甲、鉆心蟲和黏蟲。后期注意抗旱排澇。谷子成熟后及時進行收獲。
“赤谷K 1”是優(yōu)質抗除草劑(烯禾啶)谷子新品種,生育期伸縮性強,一般為5月中旬以后,6月10日前播種均可,播量一般3 kg·hm-2,使用包衣種子,防治白發(fā)病和黑穗病。肥力高的一般種植密度52.5萬~60萬株·hm-2,可以根據地力情況調整種植密度。底肥硫酸鉀75 kg·hm-2,二胺150 kg·hm-2為宜。追肥以尿素225 kg·hm-2左右為宜。噴藥:在4~5葉期,每667 m2使用烯禾啶100 mL(含量12.5%)、辛酰溴苯腈100 mL(含量25%)、高效氯氫菊酯50 mL(含量4.5%的乳油)兌水40~50 L在4~5葉期噴灑,防除雜草、防治粟葉甲、粟灰螟成蟲。肥沃的水澆地宜密植,旱薄地宜稀植,病害嚴重的區(qū)域宜稀植,病害輕的區(qū)域宜密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