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蛟
(長春大學,吉林長春 130022)
誠信,包括“誠”和“信”兩個方面,意思是誠實、誠懇,信用、信任。古人云:人無信不立,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人立身處世之本,也是個人成才得以實現(xiàn)的重要保障。近年來,社會誠信缺失現(xiàn)象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甚至本應該最圣潔最誠信的高等學府也出現(xiàn)了種種誠信缺失的現(xiàn)象。大學生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素質人才,擔負著振興民族發(fā)展的國家歷史重任,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質的體現(xiàn)者。這一群體的道德水平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反映出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直接影響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成敗。所以對大學生誠信現(xiàn)狀進行分析,有利于找出影響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因素,并在以后的教育中有所針對地開展工作。
誠信是每個人社會生存的不可缺少的資本,也是一個人思想道德素質的最核心的體現(xiàn)。作為祖國棟梁和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大學生應該是一個具有較高誠信品質的群體。但是受社會轉型和多年來中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發(fā)生了變化。許多領域出現(xiàn)的行為失范、背信棄義、見利忘義的“誠信危機”已迅速擴散到大學生這一群體。誠信缺失已成為當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問題。大學生誠信缺失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考試作弊屢禁不止,抄襲票竊大行其道。在當代許多大學生的頭腦里,抄襲不是什么可恥的行為,傳統(tǒng)的“打小抄”、傳紙條、考試東張西望已是“小兒科”。一些大學生做假身份證替考,利用手機短信息傳遞答案習以為常,尤為可怕的是,一旦作弊敗露,作弊的學生不但不會遭到譴責,而且會得到同情和安慰。一些大學生不認為這是可恥的行為,而認為是作弊者技術手段落后。作弊現(xiàn)象屢禁不止,作弊手段層出不窮,影響了學校的校風的建設,影響了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
1.2 求職履歷“摻水”,就業(yè)違約現(xiàn)象嚴重。當前由于大學生自主擇業(yè),雙向選擇,包裝自己、推銷自己已成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但一些大學生不去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而是挖空心思在自薦書中“注水”。在應聘者中,一個系出現(xiàn)幾位學生會主席,個個都有很強的社會實踐經(jīng)驗,人人精通英語、精通電腦,招聘單位早已司空見慣,不覺為奇。另外,由于一些學生對自己的就業(yè)承諾缺乏信用,大學生簽約不久又毀約或簽約后不去報到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這使用人單位對大學生就業(yè)失去誠信。同時用人單位也不得不想出對策,在協(xié)議書上加上了違約處理辦法。
1.3 充當槍手、賺取利益。在經(jīng)濟利益的驅動下,一些學生充當槍手,替人考試、代寫論文。“槍手”已成為大學校園里的一種新興職業(yè),個別學生甚至成了代考專業(yè)戶,嚴重影響了我國的考試認證秩序和相關證書的含金量。每年的成人高考,自學考試,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都是“槍手”們一展身手的戰(zhàn)場。近幾年,社會上還出現(xiàn)了“槍手”公司,使“槍手”市場化,雇用“槍手”的人越來越多,致使“槍手”資源短缺,也使“槍手”的身價倍增,不僅要付酬金,而且要“食有魚,出有車”,可謂風光無限,倍顯知識擁有者的“價值”。
1.4 拖欠學費、貸款不還。有的學生把學費挪作它用,大肆揮霍,卻以家庭貧困為由拖欠學費,既欺騙家長,又欺騙學校。有的學生享受了國家助學貸款,畢業(yè)后卻以種種借口拖欠貸款不還,據(jù)統(tǒng)計,有將近20%的學生在獲得貸款后沒有考慮還款。大學生信用貸款的風險前兆大大抑制了銀行的積極性,這勢必影響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
大學生造假現(xiàn)象林林總總、千奇百怪,有些手法就是高校從事教務管理工作的專家也嘆為觀止。誠信已經(jīng)成為高等學校極為稀缺的資源。大學生群體誠信度的降低,使社會對這一群體已經(jīng)產生不信任心理,直接的危害是造成學風的敗壞。如今社會、新聞媒體因此憂心忡忡。但“魚不知水”,浸染在其中的大學生還是我行我素,用各種造假手段,騙取較多的就業(yè)機會和較高的經(jīng)濟待遇。扭轉這一風氣,已刻不容緩。
社會不良現(xiàn)象的影響、某些教育模式的弊端、家庭教育不當?shù)纫蛩兀勾髮W生在誠信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長期以來,我國大學生教育屬于精英式教育,那么,為什么這些被譽為“天之驕子”的精英們在道德世界建設中卻如此不堪?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大學生誠信價值觀的確立是導致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內在因素。首先當代大學生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處在成長期。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通常成長在較為優(yōu)裕的環(huán)境中,普遍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責任意識淡薄,在行為上往往表現(xiàn)為以自我為中心。其次,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容易受道德價值多元化的影響。長期以來,學校德育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判斷力,許多大學生缺乏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還沒有通過社會實踐來體驗道德素養(yǎng)對一個人的生存的影響。他們不能全面理解個人與社會、現(xiàn)實與未來的關系。對社會中出現(xiàn)的消極想象和黨內的腐敗現(xiàn)象感到困惑。這些都導致了大學生“誠信危機”的產生。
2.2 社會的誠信危機是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外在因素。政治經(jīng)濟的不完善和法制的不健全,是社會誠信出現(xiàn)嚴重危機的直接誘因。我國正處于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的轉型帶來了各種影響。一方面,維系市場經(jīng)濟中信用關系的制度和道德體系尚未建立或完善;另一方面,計劃經(jīng)濟下的指令性計劃約束逐漸失靈。制度與法律上的漏洞,以及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等問題的存在,在客觀上助長了不講信用的風氣。在生活中,虛假廣告讓人眼花繚亂,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政治領域誠信缺失集中表現(xiàn)在有些干部貪污腐敗,浮夸虛報欺騙和弄虛作假。社會不誠信現(xiàn)象的泛濫,不可避免的影響到當代大學生的誠信觀念。
2.3 家庭、學校道德教育不力是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直接原因。長期以來中國的家庭和學校教育都是以智育為主,其他諸如德育、體育等方面的教育僅居其次,甚至被忽略。雖然我們一直強調對青少年的教育要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但是,事實上卻并非如此。在家庭教育中,“望子成龍”觀念一直主宰著家長的思想,很多父母一味要求孩子要考高分、上名校等,卻漠視了對孩子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準則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在誠信意識和行為上不能起到榜樣作用。如此家教之下的孩子能講誠信嗎?從深層次上來說這是家長教育理念的缺失,從而對現(xiàn)實不良現(xiàn)象的趨從代替了對價值理念的引導。再看學校教育。在初等教育階段,學校把追求高的升學率當作自己的根本任務,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綜合素質。即使是在德育教育上,片面強調受教育者對社會負責,對受教育者只是一味的講大道理,而忽視對學生的生活細節(jié)和身邊小事的情境教育。結果就容易忽視個人道德的完善。
2.4 沒有健全必要的誠信機制是造成大學生不誠信的間接原因。社會信用體系的薄弱,客觀上助長了不講信用的風氣。大學生誠信缺失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失信者預期的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誠信是需要高成本、高利潤的,但在目前的中國這個成本較低,遵循誠信法則行事的人并不能得到太多的實惠,相反那些處處與誠信相悖的人卻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例如大學生的學生助學貸款沒有抵押和擔保的顧忌,只以自己的信用為擔保,且現(xiàn)在沒有一個誠信的衡量體系,因為學生的違約,銀行的利益受到影響,銀行的利潤也就越小。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銀行在實際操作中會出現(xiàn)“惜貸”現(xiàn)象。正是貸款前缺乏對學生個人信用程度的評估、貸款后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和失信后的懲罰機制。所以缺乏對學生信用程度的評估機制,缺乏對誠信的缺失進行有效監(jiān)督和制約的機制是造成大學生不誠信的間接原因。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誠信意識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高等學校必須把誠信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誠信氛圍,培養(yǎng)學生牢固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的誠信意識,通過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進一步制定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教育對策,努力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良好意識,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