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素珍
(天津商務職業(yè)學院,天津 300000)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文化特征,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一種彰顯,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文化。中國自古以來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謂,茶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內涵主要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與中國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征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jié)現象。
眾所周知,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是很多茶品的發(fā)源地,在茶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人們采茶、選茶、品茶、用茶等過程中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發(fā)展至今,茶文化已經成為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與其他飲品不同,在過去,飲茶就是為了解渴,茶的內涵并沒有那么的與眾不同,但是在一段時期以后,飲茶已經由一個過程轉變成為行為藝術,很可能一個簡單的東西都包含了一項藝術內容,這就顯露出中國茶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中國被很多其他國家稱之為禮儀之邦,事實上,中國絕對有資本得到這樣的一種稱呼。在很多研究者的眼中,茶文化不僅有豐富多彩的外在內涵,同時還囊括了一些精神內涵。而其精神內涵的表現主要體現在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過程。中國的文化內涵與相關禮儀有機結合到一起,最終促成了一種表現非常鮮明的具有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特征的禮儀現象,進一步證實了中國作為禮儀之邦的地位。禮一直以來都被中國古人用于定親疏,所以它不僅是一種文化,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實用價值。在中國茶文化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其表現出的禮儀更為豐滿,甚至已經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與生活準則,在培養(yǎng)中華兒女高尚的道德情操過程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高職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對于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很多高職院校都在學生群體中宣傳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而其中的茶文化就是內容之一。教育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傳授知識和育人。其中后者往往被很多教育工作者所忽略。將茶文化應用到高職教育過程中,能夠讓學生產生“禮”的思想。而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禮”一般都是作為中國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的地位而存在的,能夠對高職生的精神素質修養(yǎng)起到非常關鍵性的作用,可以發(fā)揮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讓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得到提高。不僅如此,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和時代的變遷,“禮”又被賦予了新的思想和功能,與中國的某些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逐漸融為一體,表現出非常頑強的生命力和組織形態(tài),并最終成為中國特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其能夠在高職教育中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力。時至今日,茶文化已經成為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類型之一,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方向。對于高職教育活動而言,其重心一般都是教授給學生知識,在傳承和發(fā)展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工作上有些欠缺。很多高職生都有日常飲茶的習慣,這為在他們之間宣傳茶文化奠定了基礎。學習茶文化不僅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體系,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成為茶文化的傳承者和繼承者,將這些寶貴的無形財富保留下來。
在當今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下,很多高職生都不太愿意學習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甚至有些高職院校為了在學生群體間普及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開展語文教學的基礎上給學生開設了一些有關學習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選修課,但是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卻并不高。有些學生之所以會選擇這樣的選修課,其主要是抱著拿學分的思想,并不是為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缺少熱情,但是對一些外來文化卻非常熱衷,尤其是一些國外節(jié)日,更是受到年輕群體的追捧。究其原因,是因為學校所選擇的這些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內容對學生而言過于遙遠,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些大道理,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在很多學生眼里,這些知識基本上沒有實用性,是否掌握這些知識對于他們今后的發(fā)展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但是茶文化不同,很多時候都可以從一個人飲茶的行為習慣來判斷這個人的文化修養(yǎng)和品味,這就凸顯出學習茶文化的意義了。通過將茶文化引入到高職教育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感興趣,并且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這方面的學習中,提高教育教學有效性,而且還有利于將這部分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其意義毋庸置疑。
茶文化不僅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精神財富,如果運用得當,那么我們還可以使其成為推動高職教育健康發(fā)展的一大推動力。當前,很多高職教育院校的重心都放在了對學生專業(yè)課程教學上,而育人職能則顯得力不從心。為了使整個高職教育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學校必須在現有的教學工作基礎上去通過宣傳茶文化讓學生感受其中所蘊含的精神品質,從而使他們的思想和道德水平得到提升。我們知道,中國茶文化蘊含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大家的思想,這些思想對于高職生而言是比較欠缺的。不僅如此,當前有很多高職生不愿意花費時間去學習,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缺少愛國主義情感,總是認為自己是否學習與他人無關,根本就沒有必要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要想從根本上將高職教育質量提上去,就必須從學生思想上進行教育,讓學生先學會做人,然后再學會做事。
茶文化不僅是一種文化知識,而且學生還可以通過對茶文化的學習去品味其中所蘊含的潛在價值,通過一點一滴地積累讓自己可以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待人和事。教育在當前社會發(fā)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茶文化完全可以成為教育的內容之一。高職生屬于高級知識分子,他們已經具備“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也就是說,他們可以通過學習茶文化來感受其中的內在價值和魅力,而不只是簡單地像小學生一樣去那樣機械式的閱讀。而學校的作用就是要在這個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一個優(yōu)勢平臺,使他們能夠對這方面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的學習,并且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來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會為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而不懈努力,不會甘于平庸,更不會在人生應該努力拼搏的階段選擇安于現狀、不思進取。
茶文化的作用更多的是體現在育人職能上,而基本上所有的高職院校都會為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并沒有融入茶文化等內容,多是以講一些“大道理”和國家政治方面的知識為主,難以吸引學生課堂聽課興趣。但是茶文化則明顯不同,因為它對于很多學生而言,不僅具有實用性,而且還可以對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如果能夠將茶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那么必然可以發(fā)揮出茶文化的作用,同時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