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秀
(遼寧省鞍山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鞍山 114001)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以及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糖尿病患者發(fā)病率顯著上升,其已成為危害國人健康的公共衛(wèi)生疾病[1]。相關研究資料指出,超過70%的糖尿病患者自我認知水平差、血糖控制能力低,這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2]。為探究延續(xù)性護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本文研究如下。
1.1 臨床資料:收集2016年9至2017年9月我院90例2型糖尿病患者,納入標準:①患者均與2型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相吻合[3];②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同意,且患者均知情。排除標準:嚴重心腎疾病、已接受其他治療或不配合者。隨機分為2組,其中,對照組50例,男30例,女20例,患者年齡在35~81歲,平均(55.9±2.9)歲,患者病程在1.5~15年,平均(5.9±1.4)年;觀察組50例,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齡在34~80歲,平均(54.2±2.8)歲,患者病程在1.0~13年,平均(5.2±1.3)年,兩組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照組接受臨床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遵醫(yī)囑治療、健康教育、對癥處理等內容。
1.2.2 觀察組:觀察組接受優(yōu)質綜合理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設置延續(xù)護理小組。選擇內分泌科工作3年以上的護理人員及主管護師、護士長組成延續(xù)護理小組,加強小組人員延續(xù)護理內容的學習與培訓力度,全面提升小組成員的理論知識與臨床操作技能[4]。②延續(xù)護理方式。電話隨訪:出院一周后每周進行電話隨訪,詢問患者具體情況,及時解決患者存在的問題,確認無疑問后結束電話隨訪,每次5~10 min。門診隨訪:充分利用患者復診時機進行延續(xù)護理。③延續(xù)護理內容。出院前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出院前評估[5],主要包括用藥方式、血糖控制、生活方式、回訪方式等內容。每周隨訪患者飲食控制情況,能否嚴格按照計劃飲食,能否堅持日常鍛煉、能否嚴格遵醫(yī)囑、每天是否堅持血糖監(jiān)測、足部護理情況如何,并加強患者關于糖尿病健康知識講解與指導,詢問患者關于延續(xù)護理的建議[6]。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自護能力。選擇糖尿病自護行為量表評估患者自護能力,主要包括規(guī)則鍛煉、飲食控制、遵醫(yī)囑、血糖監(jiān)測、高低血糖處理、足部護理等6個維度,每個維度1~5分,分數越高,提示患者自護能力越高。②比較兩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利用自制糖尿病健康知識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疾病,預防,康復三大方面,共13個題目,每題1~3分,總分0~39分,得分越高則表示健康知識掌握越好。
糖尿病這種慢性疾病需要患者較強的健康認知能力和自護能力,這與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的提升密切相關。傳統(tǒng)糖尿病護理過程中,強調患者住院期間的治療和護理,患者出院后往往由于自護能力不足而出現高低血糖、糖尿病足等各種并發(fā)癥。20世紀80年代西方等國家開始實施延續(xù)護理,這種護理強調將護理模式從醫(yī)院延續(xù)到家庭之中,也就是患者在家中也能享受到醫(yī)院??谱o理人員的延續(xù)護理。正確的信息知識能有效促進患者正確態(tài)度與信念的形成,進而促進自身行為的變化。
目前,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進一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識認識能力,能有效降低并發(fā)癥概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延續(xù)護理在住院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進行出院隨訪和護理,能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開展個人化護理,更好的將糖尿病知識與護理知識傳遞給患者,進而全面提高患者自護能力。
綜上所述,延續(xù)性護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與自護能力,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