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學梅,金淑霞
(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731600)
牛維生素A 缺乏癥是因為畜體維生素A 攝入不足或缺乏,從而引起病畜生長發(fā)育不良、或是視覺障礙和器官黏膜損害為特征的營養(yǎng)代謝性疾病。本病有一定的季節(jié)性,多見于冬季和初春,尤以犢牛發(fā)病較為常見。
引起該病的主要原因是牛只日糧中缺乏維生素A 或胡蘿卜素的攝入。如長期飼喂單一飼草,比如麥草、劣質干草等飼料;或是飼料調制、加工不當,導致飼料中原本的維生素A 氧化分解,造成營養(yǎng)缺乏;或是牛只日糧中蛋白質、脂肪不足,從而影響了維生素A 的運送及吸收;或是牛只患有腸道寄生蟲病,比如慢性胃腸卡他、肝片吸蟲病等,致使畜體維生素A 的吸收、轉化、貯存、利用功能出現(xiàn)障礙;或是犢牛哺乳不當,哺乳期過短或是沒有攝入牛初乳,犢牛得不到必要的維生素A 而致使發(fā)病。
臨床上,當病牛維生素A 缺乏時,較為常見的癥狀便是干眼癥和夜盲癥。干眼癥是由于淚腺上皮樣細胞萎縮、壞死,有時鱗皮化,同時皮膚粗糙。夜盲癥則表現(xiàn)為每逢早晚光線較暗時,便呈現(xiàn)步態(tài)不穩(wěn),嚴重的碰撞障礙物。
犢牛一旦發(fā)生本病,其主要癥狀就是生長停滯。出生后5 天內的病犢,出生時就相對比較虛弱,其黏膜呈土色,吮乳反射比較遲鈍。往往因為消化不良伴發(fā)白痢,糞便呈橙黃色,有酸臭味。出生6~10 天的犢牛,常伴有卡他性肺炎、結膜炎,被皮粗亂,流漿液性或黏液膿性鼻液,后肢站立不穩(wěn);由于患畜自身肝臟失去了解毒能力,個別病例出現(xiàn)自體中毒。出生后11 天的病牛也常有夜盲癥、干眼病,甚至雙目失明。成年牛發(fā)生本病,出現(xiàn)結膜炎、角膜軟化及夜盲癥等。泌尿、生殖器官也可發(fā)生病變,如引起尿道黏膜病理變化,細胞和黏膜脫落,易發(fā)生尿結石癥。生殖器官黏膜角質化可使公牛產(chǎn)生精子性能降低,性欲減退。母牛受胎率降低,易發(fā)生卵巢囊腫、胎衣不下,甚至流產(chǎn)和胎兒先天性畸形等后果。
3.1 實驗室檢驗
血漿中維生素A 含量為5 微克/ 分升(生理值為10 微克/分升以上),血漿中胡蘿卜素含量為9 微克/ 分升(生理值為50~300 微克/ 分升),犢牛肝臟活組織中維生素A 含量為0.3 微克/ 克(生理值為10~50 微克/克)。
3.2 剖檢
可見肝臟壞死,全身性水腫,牛的網(wǎng)胃和瘤胃上皮角化,腸系膜淋巴切面多呈點狀出血,心外膜的冠狀血管部亦有出血點,可以確診。
4.1 如牛只患此病,立即更換飼料,喂以青草、優(yōu)質干草、胡蘿卜等富含維生素A 的飼料,必要時,口服魚肝油20~60ml(下痢嚴重時不能內服魚肝油)。
4.2 胡蘿卜750g,韭菜600g,混合于飼料中喂服,每日1 次。
4.3 南瓜30 份,胡蘿卜20 份,茶葉1 份,共同搗爛,大牛每次500~1000g 混飼。
4.4 動物肝300~600g,雞蛋6~12 個,共同搗爛調勻,混合于飼料中一次喂服。
4.5 菠菜1500g,豬肝250g,共同搗爛,開水沖調,大牛每天1 次,連服5 天。
4.6 夜明砂65g,豬肝500g,共同搗爛,開水沖調,大牛一次內服。
4.7 羊肝750g,蒼術25g,共同搗爛,開水沖調,一次內服。治肝虛脾濕,虛火上攻,夜盲眵多。
4.8 羊肝750g,谷精草375g,共同切碎搗爛,開水沖調,一次內服。治多眵有血絲、夜盲。
4.9 用豬肝或羊肝1 副,用刀切剁成泥狀,鍋底灰80g,放在一起泡汁內服。
4.10 中藥蒼術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在日常飼喂中,將其粉碎拌入飼料中喂較容易吸收,同時也無副作用,還可增強牛只免疫力,犢牛一次內服30~50g。
4.11 當歸45g,川芎25g,熟地黃60g,白芍45g,羌活25g,防風25g,羊肝1 具。煎汁取藥液2500ml,候溫一次內服,或研成藥末,羊肝搗碎,混合2 次內服。此方治療馬、牛夜盲癥有效。
4.12 青葙子100g,夜明砂100g,豬肝500g,上藥共搗碎,水煎,一次內服。
4.13 菊花50g,巴戟天50g,肉蓯蓉50g,枸杞子50g,上藥水煎,一次內服,每天1 劑,連用3 劑。
4.14 蒼術100g,雞肝2 具,水煎,一次內服,連用3劑。冬末春初北方地區(qū),家畜有患夜盲癥、視力減弱者多因營養(yǎng)不全、維生素A 缺乏所致,經(jīng)用該藥方治療,療效達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