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蘭
(河北省井陘縣種子管理站 河北 井陘 050300)
選擇土層深厚且富含有機質的土壤。為清除根茬、雜草,減輕病蟲源,加厚活土層,一般在7月初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耕1遍,耕深20~25 cm,打碎土塊、耙耱保墑。
一般選用的品種為新北京3號,屬于中晚熟一代雜交種,生長期80 d左右,株高50 cm左右,外葉色較深,葉柄綠色,葉球中樁疊抱,單株凈菜重4.2 kg,凈菜率85%左右。生長勢較旺,結球速度快、緊實,耐貯藏,抗病毒病、耐霜霉病和軟腐病。
旱地大白菜適宜播期在7月下旬。一般采用穴播,每667 m2種植3 000株左右,行株距57~60 cm×40~43 cm。每穴澆足半碗水,待水滲完后點籽,每穴播種3~5粒,封土厚度以1~1.5 cm為宜。
4.1 查苗補苗定苗。出苗后應及時查苗、補苗,發(fā)現缺苗的穴應帶水移栽或造墑補種;幼苗長至1片真葉時每穴留2棵苗,長至3片葉時及時定苗。
4.2 中耕除草。苗期及蓮座期各進行1次,蓮座后期停止中耕,防止傷根。
4.3 施肥。每畝施有機肥3 000~4 000 kg,氮、磷、鉀肥30~40 kg。追肥分3次進行,第一次追肥在定苗后,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8~10 kg;第二次追肥在蓮座期,每畝追施葉菜類三元沖施肥8~10 kg;第三次追肥在包心期,每畝追沖施肥8~15 kg。結合防病殺蟲噴灑顆粒豐、壯豐優(yōu)等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和微肥。
5.1 病毒病。選用抗病品種;適時早播,躲過高溫及蚜蟲猖獗季節(jié);調整種植布局,合理套、間、輪作;發(fā)現重病株要及時拔除,適當蹲苗。苗期防治蚜蟲很重要,發(fā)病初期用0.5%茹類蛋白多糖水劑300倍液、三氮唑核苷(病毒康)防治,間隔10 d防治1次,連續(xù)防治2次。
5.2 霜霉病。選用抗病品種;水旱輪作或與非十字花科作物隔年輪作;適期播種,合理密植;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雨后要及時排水。發(fā)病初期用90%乙磷鋁800倍液加高錳酸鉀1 000倍液防治,每隔6~8 d噴施1次,共噴2~3次。較嚴重的使用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25%阿米西達懸浮劑1 500倍液兌水噴霧。
5.3 軟腐病。采用高起壟栽培,雨后及時排水。一旦發(fā)現軟腐病株,必須連根挖出并深埋,病株穴撒石灰后覆土踩實,然后再灌水。發(fā)病初期用硫酸鏈霉素或農用鏈霉素1 000~1 300倍液防治。
5.4 小菜蛾。合理輪作,大白菜不要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及時清理病殘株,消滅蟲源。小菜蛾具有趨光性,在成蟲發(fā)生期,放置黑光燈誘殺,減少蟲源。發(fā)病初期可使用細菌殺蟲劑,如BT乳劑600倍液噴霧治蟲。也可選用高效低毒農藥,如滅幼脈700倍液或25%快殺靈200倍液噴霧防治。注意農藥交替使用或混合配用,以減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
5.5 蚜蟲。可用50%的抗蚜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3%啶蟲脒50 g兌水30 kg進行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