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卉子
(西安石油大學,陜西西安 727000)
隨著“漢語熱”在世界范圍內盛行,各國對漢語教師的需求也變大了,越來越多的漢語志愿者通過公派或者教育機構的渠道出國任教,這些教師為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在積累寶貴教學素材的過程中,他們也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跨文化問題。為了了解赴泰漢語教師跨文化適應的有關影響因素,筆者會對數名教師進行訪談,試圖通過這種方法解決以下問題: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赴泰漢語教師如何才能最快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如何更好的克服在異國背景下所遇到的挫折?以及能為后任者提出什么有建設性的建議?
許多學者都研究過影響跨文化適應的因素,有一部分認為應該從內因和外因的角度來看,將所有的影響因素分為兩方面來進行總結分析;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應該將案例劃分好種類,從物態(tài),心態(tài),行為,制度,四個層面來歸納整理志愿者跨文化分析的案例,本文就將從這四個層面來對赴泰漢語志愿者遇到的跨文化問題進行綜合整理,分類分析。
案例1 W老師自從到了曼谷就一直為曼谷的交通狀況而苦惱,由于語言不通,W老師跟伙伴無法了解曼谷的公共交通線路,而且據W老師觀察發(fā)現,曼谷基礎建設發(fā)展的極差,在這個語言不通的地方,如何順利出行成了一個非常大的難題。后來通過在互聯網上查線路和自己的實踐,W老師終于摸清了如何乘坐公交車去想去的超市或者商場,這對于住在郊區(qū)的W老師來說,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且成功的嘗試,在周末,W老師會約小伙伴們一起去繁華的市區(qū)感受曼谷的魅力,讓自己的異國教學之旅變得多姿多彩不再單調。
曼谷的基礎建設極差,公共交通不發(fā)達,再加上赴泰漢語教師們與當地人中間隔著巨大的語言文化鴻溝,想去哪里也沒辦法和當地人進行有效的溝通。泰國人的出行一般都不依賴公共交通工具,他們都擁有自己的私家車或者代步工具。許多當地的泰國老師,由于不是曼谷本地人,只是在曼谷的中學上班,他們也不了解曼谷的出行如果要依賴公共交通應該如何計劃路線。出行的問題,其實是很困擾這些赴泰漢語教師的,沒有自己的交通工具,也不能有方便的公共交通,不能尋找到目的地是一方面,安全又是另外一方面了。
案例2很多泰國學生在和H老師交流的時候,都會詢問她信奉什么宗教,H老師表示她不信教,這讓學生們很是驚訝,H老師給學生們講很多中國人都不信教,但是會尊重別人的信仰。從這之后,H老師就認為所有泰國學生都是信教的,在與高年級的學生交流時,H老師試圖以信奉什么宗教來引出佛這個漢字時,果然很順利,但在課后與一名口語很好的高一女生交流時,她坦然告訴H老師自己是無信仰者,這讓H老師很驚訝,在一個全民信教的國家中居然有一個另類的無信仰者,這讓H老師對泰國的文化又有了新的認識:多元,開放,互相尊重。
泰國的小乘佛教是世界聞名的,都知道泰國全民信教,但是這個國家也很自由,信佛與不信佛也能和平共處,泰國是保守的也是開放的。
案例3 Z老師發(fā)現泰國老師總是不提前告訴她學校要舉行的重大活動,很多都是第二天要舉辦的活動,第二天早上Z老師才能得到消息,不單單是負責她的泰國漢語教師,每個月對財務室領取工資也是,總是一拖再拖,不能按時發(fā)放工資。Z老師很煩惱,這與中國的辦事效率完全不一樣。
泰國人的時間觀念與中國人的時間觀念是不一樣的,他們生活節(jié)奏緩慢,并沒有中國人的準時意識,在他們看來與先前約定好的時間出現十幾分鐘到幾十分鐘的誤差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造成這種不強烈的時間觀念的原因可能還是與泰國氣候炎熱,人們生活節(jié)奏緩慢有關。
案例4在人聲鼎沸的周末市場,隱隱約約傳來了國歌的聲音,此時身邊的泰國人全部停下了步伐站在原地,四周的外國游客都很奇怪,為什么泰國人突然停下來不走路了,但是T老師已經習慣了,她知道這是泰國人聽到國歌的反應。
泰國是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泰國人更是對國王有著不一樣的崇敬之情,他們真的將國王視作父親,是發(fā)自內心的尊崇國王,剛在物態(tài)文化方面提過,國王生日時所有公務人員會穿一個月的黃色衣服表示尊敬,同樣的對于國歌和電影開場前國王的宣傳片,他們也是必須做到起立致敬。王權統(tǒng)治下的國家,國王與皇室是至高無上的,身為平民是不可以妄議王室之事的,如果被抓到妄議王室是需要進警察局的。
在遠赴他國實習之前,對赴任國的文化氛圍,基本政治環(huán)境做一個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前了解了一些有關赴任國的信息,會讓漢語教師在之后的工作中不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能幫助教師們更好的適應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對文化的了解是一方面,對于基本用語的掌握是另一方面,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空懷有對文化的理解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溝通,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可以解決很多工作生活難題。
在異國他鄉(xiāng)總會遇到一些想也想不到的突發(fā)狀況,一些與自己國家完全不一樣的事情,比如工作中學生異常的活潑,同事間的人際關系,甚至坐車都完全相反的右舵駕駛,這些都是讓人沒法快速適應的,在接受這種文化背景的同時會受到文化沖擊是正常的,與此同時也是要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的,培養(yǎng)一些興趣愛好轉移焦慮的心情,交一些當地朋友更加深入的了解當地的文化氛圍,都是不錯的選擇。
遇到跨文化問題時,如果自己不能解決,可以找前任者進行交流,可以從他們那里得到一些跨文化適應的經驗,根據前任者所經歷之事,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本文介紹了泰國漢語教師在泰國任教時所遇到的一些案例,筆者從多個角度對這些案例做了整合,有的教師很好的適應了當地文化,有些仍舊在適應文化的過程中。真實的記錄這些案例并進行了分析,目的一是想給后任者提供一些參考,讓后任者從前任者的實際案例中學到一些有助于文化適應的經驗,讓后任者能更好的展開漢語教學工作,但是顯然有這些經驗并不能對癥的幫助所有赴泰漢語教師,不論是出現哪方面的跨文化問題,都希望赴泰漢語教師能夠用自己的知識和學識去克服困難,解決問題,隨時應對出現在各個維度與角度的跨文化適應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