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文,金淑霞
(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731600)
雞痘的病原體為一種比較大的痘病毒,對干燥的抵抗力很強,在外界環(huán)境中能夠長期生存。從皮膚病灶中脫落的干痘痂,毒力可以保存幾個月,一般情況下,病毒可在土壤中生存數(shù)周。該病毒能在10~12日齡的發(fā)育雞胚或纖維細胞上生長繁殖,并產(chǎn)生特異性病變。
家禽中以雞的易感性最高,各品種、性別和年齡的雞,均可感染雞痘。其他禽類如火雞、鴿、鴨、鵝均有感染性。此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以秋冬兩季最易流行,秋季以皮膚型、冬季以白喉型較多,肉用仔雞夏季易流行。傳播方法主要是通過皮膚或黏膜的傷口侵人體內(nèi),某些吸血昆蟲,特別是蚊蟲能夠傳播病毒,是造成夏、秋季雞痘流行的重要媒介。蚊蟲吸吮過病雞的血液后,帶毒時間可長達10~30天。雞痘的發(fā)病率高低不一,可以少數(shù)發(fā)生也可全群發(fā)病,病程約3~4周。死亡率較低,但如飼養(yǎng)管理不當,出現(xiàn)并發(fā)癥,寄生蟲感染等都可加重病雞的病情,嚴重者可達50%。
雞痘的潛伏期為4~10天。根據(jù)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以分為皮膚型、白喉型和混合型三種類型。
2.1 皮膚型
在身體的無毛部位,如冠、肉髯和眼皮等處,生成一種特殊的痘子。開始皮膚上產(chǎn)生一種灰白色的小結節(jié),小結節(jié)很快長大呈黃色,并和鄰近的結節(jié)互相融合,形成干燥、粗糙、呈棕褐色的大結痂,突出在皮膚表面而成雞痘。剝離痘痂即是出血的病灶,結痂的數(shù)量不等,多時整個無毛部位均可見到,結痂可保留3~4周。脫落后留下一個平滑的白色的疤痕。一般無全身癥狀,嚴重則可見精神萎糜,食欲減少,體重減輕,產(chǎn)蛋雞則產(chǎn)蛋率下降或停產(chǎn)。
2.2 白喉型(黏膜型)
主要在口腔和咽喉部分的黏膜,先是生成一種黃白色的小結節(jié),突出于黏膜表面,以后小結節(jié)迅速增大,并形成黃白色干酪樣假膜,覆蓋在黏膜表面,很像人的“白喉”,故又稱雞白喉。如將假膜剝離,則露出紅色的出血潰瘍病灶。如假膜繼續(xù)增大和增厚,阻塞口腔和咽喉部位,則病雞出現(xiàn)呼吸和吞咽困難,張口呼吸,有時小塊假膜脫落,掉入管內(nèi)可引起窒息,病雞出現(xiàn)精神不振,取食困難,體重減輕,全身生長不良等。嚴重病雞,鼻和眼部受到感染,造成結膜炎,眼和鼻中分泌物由水樣變?yōu)槟撘海詈笮纬筛衫覙幽涛?,甚至失明等?/p>
2.3 混合型
指口腔黏膜和皮膚同時出現(xiàn)病變。
目前還是沒有特效藥物,可采用對癥療法,減輕癥狀和防止并發(fā)癥,加強飼養(yǎng)管理和疫苗預防。
3.1 對癥療法
皮膚型雞痘可用清治消毒的鑷子,小心將結痂剝離,傷口涂擦紅汞或碘酊消毒;白喉型雞痘則將口腔中假膜小心剝離后,粘膜傷口涂碘甘油消毒。眼鼻型的如眼瞼腫脹,可將膿汁或干酪物擠出,用2%硼酸溶液中洗干凈,然后滴人5%蛋白銀溶液。
3.2 加強雞場的綜合性衛(wèi)生管理
病雞嚴格隔離,重病雞要淘汰,死雞要燒毀或深埋,雞舍、用具、運動場等要徹底消毒,防止病毒散播。也有用康復雞血清潔療雞痘病雞,每只每天0.5ml,連續(xù)2~3天,有一定效果。
3.3 免疫接種
主要疫苗有雞痘弱毒疫苗、鴿痘疫苗、雞痘鵪鶉化疫苗3種。接種方法主要為刺種,常用的有翅蹼刺種法、毛囊接種法和噴灑法3種。通常與接種新城疫II或IV系苗同時刺種。
4.1 金銀花20g、連翹20g、薄荷15g、蟬蛻15g、胡荽10g、怪柳10g,煎湯500ml,自由飲服或拌當日飼料,輕者3~5天,病重連用5~7天。
4.2 梔子100g、丹皮50g、黃芩50g、黃柏80g、金銀花30g、板藍根80g、山豆根50g、苦參50g、白芷50g、甘草100g、防風50g、皂角刺50g,混合粉碎,每天每只0.5~2.0g,煎水拌料喂服。
4.3 板藍根75g、麥冬50g、生地50g、丹皮50g、連翹50g、萊服子50g、知母25g、生甘草15g,煎水1000ml,拌料或灌服,可供500只用量。
4.4 六神丸(市售)投服,每只1~3粒,每日3次,治黏膜型雞痘。
4.5 新鮮魚腥草2kg,切成不到1cm長,供400只自由采食,第二天再喂1次,效果明顯,一周后痘痂全部脫落,亦可煎水內(nèi)服。
4.6 板藍根100g、金銀花50g、蒲公英50g、山楂50g、甘草50g、黃芩30g,一起粉碎,混勻后備用;或者,板藍根50g,煎湯1000ml。第1天用第一方劑拌人飼料,每天早、中、晚各1次;第2天用第二方劑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