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波
作者單位:122000 朝陽二三四醫(yī)院內(nèi)五科
肺癌是如今臨床上重要的致死病之一, 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80%以上。如今手術是臨床治療肺癌的首選方案, 但大多數(shù)患者在確診時已經(jīng)處于癌癥的中晚期, 錯過了手術的最佳時機, 因此化療成為了治療的重要方式。培美曲塞是由美國生產(chǎn)用于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藥物, 其實質是一種多靶點的抗葉酸藥物[1], 能夠對多種葉酸依賴性酶起到抑制作用, 從而達到抗腫瘤的功效, 且具有高效低毒的特點。為了探究臨床化療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作者采用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進行治療, 以探究其治療效果, 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診治的6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進行X線、CT、腫瘤標志物等檢查, 確診等級為Ⅲ~Ⅳ級, 通過血常規(guī)、血生化等檢查, 確認患者均無化療禁忌證。所有患者根據(jù)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 女13例;年齡38~67歲, 平均年齡(51.6±5.7)歲。觀察組患者中, 男19例, 女11例, 年齡37~66歲, 平均年齡(51.2±5.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且簽署同意書, 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本研究方案。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順鉑配合化療進行治療, 靜脈滴注75 mg/m2順鉑(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40813), 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21 d為1個療程, 治療2個療程。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 加用500 mg/m2培美曲塞(德州德藥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80230), 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 靜脈滴注。患者用藥前1 d、用藥當天和第2天均服用地塞米松(天津太平洋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2020293), 4 mg/次, 2次/d。用藥前1周口服葉酸,并肌內(nèi)注射維生素B12(山東方明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7021054), 0.025~0.100 mg/次, 1次/d。21 d為1個療程, 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依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實體瘤療效的標準進行評估。①完全緩解:肺部腫瘤消失, 患者體重增加>2 kg, 且維持時間>1個月;②部分緩解:肺部腫瘤縮小>50%, 患者體重增加1~2 kg, 且維持時間>1個月;③無效:肺部腫瘤縮小<50%或無變化, 體重無變化。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shù)×100%。此外, 記錄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 觀察組完全緩解6例, 部分緩解14例, 無效10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66.7%(20/30);對照組完全緩解2例,部分緩解10例, 無效18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40.0%(12/30)。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86, P=0.038<0.05)。對照組24例患者出現(xiàn)白細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血紅蛋白下降、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0.0%(24/30)。觀察組16例患者出現(xiàn)白細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血紅蛋白下降、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3.3%(16/30)。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00, P=0.029<0.05)。
非小細胞肺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肺部疾病, 其主要類型包括鱗狀細胞癌、腺癌以及大細胞癌。晚期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身體疲乏、體重下降、食欲不振等[2], 還會出現(xiàn)咳嗽、咯血、呼吸困難等局部癥狀。其癥狀容易被忽視, 因此早期診斷率較低, 超過65%的患者在確診時處于不適宜手術的中晚期。因此對于中晚期患者, 化療就成為了首選的治療方式,而隨著醫(yī)學研究的深入, 化療藥物也在不斷更新, 如紫杉醇、吉西他濱等藥物。
順鉑屬于一種非特異性藥物, 其細胞毒性能夠與DNA形成交叉連接[3], 在人體溶解后, 無需通過載體進行轉運,可直接通過帶電細胞膜, 能夠造成DNA損傷, 也能夠抑制RNA和蛋白質的合成, 對于抗癌有重要的意義。該藥具有抗癌譜廣、作用性強等優(yōu)點。但癌細胞增殖合成速度快, 單藥治療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因此, 作者采用順鉑聯(lián)合培美曲塞進行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培美曲塞是美國研究上市的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線藥物, 是一種新型的抗代謝類抗腫瘤藥物, 屬于多靶點藥物, 能夠同時對胸苷酸合成酶、甘氨酰胺核苷甲?;D移酶以及二氫葉酸還原酶等產(chǎn)生效果[4,5], 抑制葉酸依賴性代謝中的酶的活性, 從而使嘌呤和嘧啶的合成產(chǎn)生障礙, 將腫瘤細胞的增殖狀態(tài)控制在S期,促進腫瘤細胞死亡, 從而達到滅殺癌變組織、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 其對于非小細胞肺癌、腎癌等多種腫瘤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采用聯(lián)合用藥方法, 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證明, 培美曲塞和順鉑聯(lián)合治療對于非小細胞肺癌具有更好的臨床效果。但順鉑與培美曲塞均有一定的毒性, 容易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 經(jīng)試驗二者聯(lián)合治療過程中并無交叉耐藥性, 且具有一定的協(xié)同作用, 能夠有效抑制癌細胞的增殖, 減小患者腫瘤[6-8]。但在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出現(xiàn)白細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血紅蛋白下降等不良反應, 證明藥物對患者均有一定的不良影響, 但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 證明兩者協(xié)同作用能夠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但為了廣大患者的健康, 需要不斷探索控制減少不良反應的方法, 在提高治療效果的同時, 降低藥物對人體的損害, 才能保證治療不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惡劣影響。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觀察各項指標的變化, 及時地應對控制, 保證患者的身體處于較好的狀態(tài)才能更好地接受治療。
綜上所述, 培美曲塞聯(lián)合順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且不良反應較少, 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