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木
(福建省長泰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站 363900)
豬藍耳病是由藍耳病病毒引起,屬于動脈炎病毒科,主要侵害豬肺臟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嗜中性粒細胞等淋巴組織,引起免疫器官失去吞噬、殺滅病毒和細菌的能力,造成免疫抑制反應。尤其豬藍耳病毒易變異、毒株多樣性,使病毒的防控難度加大。藍耳病毒的危害主要表現(xiàn)在對母豬造成繁殖障礙,對生長育肥豬引起呼吸道疾病。
生物安全是豬場疫病防疫的重要保障,當豬場生物安全未達到合格要求時,豬場病原開始傳播。藍耳病毒通過豬群之間接觸、飛沫、飼料、飲水等媒介進行傳播。藍耳病毒進入鼻腔第一防御屏障,破壞鼻腔黏膜及纖毛,失去纖毛過濾空氣雜質、病毒、細菌、灰塵和調節(jié)溫度、濕度的功能,進一步導致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然后進入第二防御屏障咽喉及支氣管腔,定植于支氣管腔上皮細胞纖毛,引起豬咳嗽、喘氣。此階段豬群極易同時感染支原體肺炎,支原體同時定植于支氣管腔上皮細胞纖毛上,造成纖毛脫落破壞纖毛上皮,使纖毛萎縮、變短甚至脫落,同時抑制纖毛擺動,致使纖毛喪失甩動黏液的功能。在支原體或其他病原推動下,藍耳病毒3 個受體結合硫酸乙酰肝素(HS)、唾液酸粘附素(Sn) 和CD163 分子經(jīng)胞吞進入肺泡巨噬細胞并迅速增殖,使肺泡巨噬細胞破裂、溶解、崩潰、數(shù)量減少。從而使肺泡功能發(fā)生障礙,引起免疫抑制;隨后進入血液循環(huán)及淋巴循環(huán),在血液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中復制和增殖,造成全身性敗血癥狀、淋巴腫大及相應肺臟器官損傷等。嚴重豬只造成死亡。
生長育肥豬感染呼吸道的途徑較多,主要分為環(huán)境應激及垂直傳播、水平傳播。環(huán)境應激主要存在于晝夜溫差大、環(huán)境條件惡劣等因素引起的豬流感及繼發(fā)感染細菌、病毒性疾病。垂直傳播主要病源在生產母豬。生產母豬感染藍耳病毒通過胎盤傳播傳遞仔豬感染,哺乳仔豬由于母源抗體保護而健康無病,斷奶1 周后該病原由于失去母源抗體保護引起抗體水平低、感染風險大。在保育后期抗體水平降至最低誘發(fā)感染。表現(xiàn)生長育肥豬咳嗽、喘氣、發(fā)燒發(fā)熱、全身發(fā)紅等臨床癥狀。水平傳播與外界病原相關,也與部分豬只帶毒存在進行水平傳播。在感染藍耳病毒同時極易感染圓環(huán)病毒、偽狂犬病毒、支原體、豬傳染性胸膜肺炎、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等。在感染過程中,藍耳病毒可以促進圓環(huán)病毒的復制,增強圓環(huán)病毒的感染能力;支原體可以促進藍耳病毒感染肺泡巨噬細胞的數(shù)量,加重呼吸道疾病病情。
藍耳病毒主要侵害豬肺泡巨噬細胞、淋巴細胞等免疫器官,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引起免疫抑制。藍耳病潛在感染期,豬瘟、偽狂犬、圓環(huán)病毒等疫苗免疫后抗體水平低,易發(fā)病,對豬群危害非常嚴重。
支原體肺炎可以侵害支氣管腔上皮細胞纖毛,破壞纖毛隨呼吸頻率擺動和排異功能,侵入肺泡巨噬細胞,誘發(fā)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大量聚集,為藍耳病侵染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肺臟和免疫功能受損,易引起豬傳染性胸膜肺炎、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等病菌侵入受損器官,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剖檢常見多重病原混合感染,造成組織壞死、變性。
豬藍耳病與支原體、傳染性胸膜肺炎、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均有不同的關系,是育肥豬呼吸道疾病的元兇。
傳染源是造成豬場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消滅傳染源是豬場安全運行的基礎,因此一定要做好衛(wèi)生消毒工作。實現(xiàn)車流、貨流、污流嚴格輸入和輸出;豬舍周圍定期做好消毒工作,每周2 次;豬舍內部每周2 次;定期更換消毒液:使用戊二醛、聚維酮碘、0.3%消特靈溶液等輪換使用;消毒場所設置衣服更換間、貨物中轉間,嚴格管理員工出入攜帶物品。
疫苗免疫是當前最主要手段。由于藍耳病毒株多樣性和易變異,豬藍耳病可分為高致病性、經(jīng)典毒株和NADC 30 毒株3類。藍耳病陽性不穩(wěn)定場建議3~4 周使用減毒活苗,間隔4 周可再免疫一次;藍耳病發(fā)病豬場建議及時免疫減毒活苗,嚴重情況下可4 周后補充免疫1 次,不可免疫超過3 次;母豬配種前1 個月免疫1 次滅活苗,隨后依據(jù)豬場實際情況制定標準免疫程序。
對藍耳病病毒有效的藥物主要有替米考星、泰萬菌素。豬場發(fā)生呼吸道疾病建議使用泰萬菌素配合氟苯尼考、多西環(huán)素、中藥止咳制劑搭配治療。替米考星和泰萬菌毒均屬大環(huán)內脂類藥物,兩者通過自身獨特堿基團能改變肺泡巨噬細胞偏酸性環(huán)境,抑制藍耳病病毒的復制與增植,達到控制藍耳病毒的目的。因此,對藍耳病、支原體、回腸炎等均有良好效果。尤其是藍耳病引起的呼吸道癥狀具有較好的抑制效果。
在治療呼吸道疾病同時,要考慮機體免疫能力問題,建議在飼料中添加板青顆粒、黃芪多糖等抗病毒藥物,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和抗病毒能力,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輔助呼吸道疾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