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軼,戚 穎
1.河南省平煤神馬醫(yī)療集團總醫(yī)院(平頂山467000);2.河南省開封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開封475000)
深靜脈血栓是嚴重創(chuàng)傷的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生機制比較復雜,創(chuàng)傷應激反應可引起血中兒茶酚胺水平大量合成,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活化,血液處于高凝狀態(tài)。同時創(chuàng)傷引起的失血可引起循環(huán)系統(tǒng)不穩(wěn)定,加之治療期間制動等因素的影響,可增加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風險,尤其好發(fā)于下肢[1]。深靜脈血栓的形成不僅可導致相應部位的組織缺血、缺氧,一旦栓子脫落,還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2]。
目前臨床對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常規(guī)應用血栓預防處理,間歇充氣壓縮泵、彈力襪、藥物抗凝均是比較采用的血栓預防方法,低分子肝素、尿激酶是臨床常用的抗凝、抗栓藥物[3]。中醫(yī)將深靜脈血栓歸類至“脈痹”、“瘀血流注”等范疇中,并認為本病與創(chuàng)傷、手術等引起的氣血失和、經(jīng)脈瘀阻有關,治則以活血化瘀為法[4]。本研究探討了低分子肝素、尿激酶聯(lián)合疏血通治療創(chuàng)傷后深靜脈血栓患者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創(chuàng)傷后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的患者9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9例。治療組男性30例,女性19例,年齡22~65歲,平均(42.8±12.6)歲,受傷至入院時間間隔3~24h,平均(12.0±5.4)h;其中左側28例、右側21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33例、重物砸傷16例;疾病分型:中央型10例、周圍型39例。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齡19~65歲,平均(40.8±13.1)歲,受傷至入院時間間隔3~24 h,平均(11.2±5.9)h;其中左側30例、右側19例;受傷原因:交通事故30例、重物砸傷19例;疾病分型:中央型8例、周圍型41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受傷原因、部位、深靜脈血栓分型比較,差異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低分子肝素、尿激酶進行治療,將尿激酶(南京南大藥業(yè)有限公司)30萬U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0ml中微量泵入,1次/d;低分子肝素(葛蘭素史克集團公司)4100U經(jīng)腹部皮下注射,2次/d。
治療組同時給予疏血通治療,將6ml疏血通(牡丹江友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批文準號:國藥準字Z20010100)+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聯(lián)合靜滴,1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周。
3 觀察指標及檢測方法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D-二聚體(D-D)、纖維蛋白原(Fib)、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小腿周徑差、腘靜脈的血流速度。
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分為兩份,一份采用雷杜生命科學股份有限公司RT-2201C凝血分析儀檢測采PT、APTT、D-D、Fib等凝血指標。另一份采用重慶南方數(shù)控設備有限責任公司SOUTH990BTT型全自動血液黏度動態(tài)分析儀檢測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皮尺測量雙側小腿周徑,計算小腿周徑差。采用ACUSON SC20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腘靜脈的血流速度。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量資料兩組間統(tǒng)計分析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 兩組患者的凝血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T、APTT、D-D、Fib測定值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PT、APTT測定值高于對照組(P<0.05),D-D、Fib測定值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凝血功能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的凝血功能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
2 兩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紅細胞壓積測定值在兩組間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顯著性(P>0.05);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紅細胞壓積測定值在兩組間治療后比較,治療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
3 兩組患者的小腿周徑、股靜脈血流速度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小腿周徑差、腘靜脈的血流速度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小腿周徑差低于對照組(P<0.05),腘靜脈的血流速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小腿周徑、股靜脈血流速度比較
表3 兩組患者的小腿周徑、股靜脈血流速度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嚴重創(chuàng)傷后的常見并發(fā)癥,病機與血液于深靜脈內異常凝結并促使靜脈狹窄、堵塞,最終引發(fā)靜脈回流障礙性疾病,多發(fā)生于下肢[4-6]。一旦血栓脫落可引起肺動脈栓塞,甚至導致患者死亡[7]。創(chuàng)傷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機制比較復雜,已有的研究認為與血管壁損傷、血流變緩、血液高凝狀態(tài)有關[8]??鼓?、溶栓治療是目前防治深靜脈血栓的常規(guī)方法,多采用溶栓藥物尿激酶與抗凝藥物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應用[9]。
尿激酶是從健康人尿中分離出的一種酶蛋白,可直接作用于內源性纖溶系統(tǒng),催化裂解纖溶酶原形成纖溶酶,可降解纖維蛋白凝塊、凝血因子Ⅴ、Ⅷ等,有良好的溶栓效果[10]。低分子肝素可與抗凝血酶Ⅲ結合,加快對凝血因子Ⅹa的抑制,產生較強的抗凝作用,對血小板的影響較小,引起出血性不良反應的風險較?。?1]。臨床上常將尿激酶、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應用,可獲得良好的抗凝、溶栓效果[12]。
中醫(yī)學典籍中并無深靜脈血栓的病名記載,根據(jù)其臨床癥狀和體征多將其歸納于“股腫”、“瘀血流注”、“脈痹”等范疇,屬于血瘀證。其基本病機為瘀血阻塞脈絡、血脈不通,治則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法[13]。疏血通注射液主要成分為水蛭、地龍?zhí)崛∥?,其療效包括活血化瘀、通?jīng)活絡等,臨床上常將其應用于腦卒中急性期的治療[14]?,F(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水蛭、地龍?zhí)崛∥锟捎行б种蒲“宓木奂宛じ?,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抗血栓形成[15]。
本研究中將疏血通注射液應用于創(chuàng)傷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防治中,發(fā)現(xiàn)采用疏血通輔助治療者治療后的PT、APTT測定值高于僅采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治療者,D-D、Fib測定值低于僅采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治療者。這一結果提示,低分子肝素、尿激酶聯(lián)合疏血通治療創(chuàng)傷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具有更好的抗凝效果,延長凝血時間,抑制繼發(fā)性纖溶系統(tǒng)功能亢進。這與水蛭的活性成分水蛭素、地龍的活性成分纖溶酶、蚓激酶的抗凝藥理作用有關。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治療組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紅細胞壓積測定值在治療后均低于對照組。這一結果提示,低分子肝素、尿激酶聯(lián)合疏血通治療創(chuàng)傷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可更好地減輕血液高黏狀態(tài),可通過減輕血液黏滯度而加快血液運行,降低血栓形成風險。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可引起靜脈回流障礙,腘靜脈血流速度下降,引起下肢腫脹、疼痛。因此雙側下肢小腿周徑差、腘靜脈血流速度可在一定水平上反映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嚴重程度。本研究中采用疏血通輔助治療者治療后的小腿周徑差低于僅采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治療者,腘靜脈的血流速度大于僅采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治療者。這一結果提示,低分子肝素、尿激酶聯(lián)合疏血通治療創(chuàng)傷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更具療效。這是由于疏血通注射液中的水蛭、地龍活性成分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降低血液黏滯度,進而更夠更好的抑制血栓形成。
綜上所述,低分子肝素、尿激酶聯(lián)合疏血通治療創(chuàng)傷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具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