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的“赤腳醫(yī)生”叫程正南,是一位粗喉大嗓的人,喉嚨里好像安著一個永不停電的擴音器,只要他一說話,全村各個角落都能聽得見。他打針“手重”,我們村的小孩見他都怕,如果誰家小孩愛哭不聽話,家長就會說“再哭就讓程正南來給你打針”,小孩一般就不敢吱聲了。其實他脾氣特別的好,從不發(fā)火,給我們打針,我們都哭喊著叫起來,他仍然斯斯文文,不緊不慢,該治的病要治,該用的藥還用,該打的針照打。
在我的記憶里,他的穿著和村里其他人沒有什么差別,從來沒有穿白大褂,每次出診就是背著一個帶紅色十字的藥箱。小時候,我們都覺得這個藥箱很神奇,有兩層,上面一層是聽診器、銀針、小藥瓶、鑷子,下面一層是一排裝著小玻璃瓶的白色紙盒子和一個裝著許多針頭、針管的鋁制飯盒。每次打針的時候,他都會把裝針的飯盒倒上水,放在火爐里蒸煮消毒,然后拿起紙盒里的玻璃瓶,走到門后的角落里,用鑷子把“啪啪”敲兩聲,玻璃瓶嘴就破了。他每次給病人看病的時候,我們就圍著那個藥箱,看他取藥打針。幸運的時候,還能得到那長方形的紙盒,在那個農(nóng)村孩子很少能買起文具盒的年代,我們用它來裝鉛筆、橡皮之類的,可以在伙伴面前炫耀好久的。
程醫(yī)生看病、針灸、拔罐、刮痧、接骨度損樣樣都行,采用的大部分都是傳統(tǒng)醫(yī)療手法,學習研究收集整理和實踐大量的民間驗方,自己采集熬制中草藥,看病土洋結(jié)合,效果很好。那個年代,瘧疾病盛行,農(nóng)村俗稱“打擺子”,冷起來像篩糠一樣,很難受,只要找他看,一針兩針扎下就好了,怕扎針的吃兩片奎寧片就好了。
程醫(yī)生還救過我一次。那天下午放學以后,我和院子里的小伙伴黃朝犁嬉鬧,當我用力向他撲去的時候,他閃身躲開,我撲空在地,右胳膊脫臼,看著變了形狀、不聽使喚的胳膊,不知所措的我嚇得號啕大哭。父親趕快去接了程醫(yī)生,看了傷勢,程醫(yī)生讓父親抱緊我,然后握住我的右手,順勢一拉一推,我的胳膊就恢復了原位。隨后,他又到坡上拔了一些草藥,用嘴嚼爛,敷在我胳膊脫臼的位置上,用紗布包裹好,再用個帶子掛在我脖子上,一個月后就好了。
程醫(yī)生還免費為村上搞防疫,接種天花痘,用較少的錢治較多的病。從我記事起的二十多年時間里,我們村的人有個頭疼腦熱大病小病都是他給看好的,很少去衛(wèi)生院和大醫(yī)院,且隨叫隨到,方便得很。在村民的眼里,他就是大家身體健康的“保護神”。
去年正月初四,86歲高齡的他走完了人生歷程,安詳?shù)仉x開了這個他曾經(jīng)服務過的美好世界?!俺嗄_醫(yī)生”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已經(jīng)塵封在歷史的長河里,但他們的精神將永世長存,我們懷念那個時代,更真誠地感謝那個時代所有的“赤腳醫(yī)生”,他們是我們心中那朵美麗而永不凋謝的向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