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爽 唐玉華
夏季驕陽似火,天氣悶熱,是氣溫、水溫最高的一個季節(jié),是充滿活力又變化無窮的一個季節(jié)。夏季養(yǎng)殖魚類攝食旺盛,生長迅速,既是形成穩(wěn)產、高產、高效的重要時期,也是魚類浮頭、發(fā)病的關鍵時期,尤其是持續(xù)高溫天氣,往往遇到氣候突變、水質惡化等情況,極易導致魚類應激和疾病暴發(fā),一旦管理不到位,輕則造成生長緩慢,重則導致死亡,給養(yǎng)殖生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因此,廣大養(yǎng)魚者絕不可等閑視之、高枕無憂,而是要全神貫注、百倍警惕、嚴防死守,切實把控好夏季高溫期魚類養(yǎng)殖四大管理,促進養(yǎng)殖魚類健康生長,確保其安全度夏,為奪取全年魚類養(yǎng)殖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夏季水溫高,應將水位提升至2.0~2.5m,以增加池塘水體容量,促使池水上下對流,提高池水對高溫的緩沖能力。一般每星期加水1次。每次加注新鮮水20~30cm,以補充蒸發(fā)所帶來的“水耗”和稀釋池水。另外加水時可在池塘另一端開設溢流口,溢出10cm左右的上層高溫水,以降低水溫。當池水低于2.0m時,應及時加水,將水位提升至2.5m;每半月?lián)Q水1次,每次換掉20%~30%的底層污水,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5cm左右。
加、換水一般選擇在晴天下午2:00前后進行,以避免溫差過大引起魚類的應激反應。
夏季突發(fā)天時較多,尤其是遭遇連續(xù)悶熱天氣和突降雷暴雨天氣時,水溫驟變,氣壓降低,造成水中溶氧外溢,水色轉黑,浮游生物死亡,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導致魚類浮頭或泛塘。此時應開啟增氧機增加溶氧,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讓池魚在夏季充分享受“氧調”,快樂生長。
增氧機使用應遵循“四開二不開”原則:“四開”即晴天中午開機,陰天清晨開機,連綿陰雨天半夜開機,有浮頭征兆提前開機;“二不開”即晴天傍晚不開機,陰天中午不開機。增氧機的運轉時間應根據(jù)天氣、水質、浮頭和增氧機負荷面積等情況綜合確定開機時間的長短。一般為浮頭時、天氣炎熱時、半夜時、風小時和施肥量大時開機時間長,天氣涼爽時、中午時、風大時和施肥少時開機時間短。一般開機時長為2~4小時。
在增氧機械因故不能正常運轉時,可采取拋撒速粒氧(主要成分:過碳酸鈉緩釋劑,規(guī)格:10%)的應急措施,用量為300~500g/畝·m。
養(yǎng)殖水體的pH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對魚類造成直接損害,甚至會造成死亡。通常情況最適宜魚類生長的pH值在7.5~8.5之間,當養(yǎng)殖水體的pH值發(fā)生異常時,應及時了解清楚發(fā)生異常的原因,施用堿性或酸性物質直接調節(jié)養(yǎng)殖水體的pH值,保持pH值的相對穩(wěn)定。
當pH值偏低于7.5時,全池潑灑生石灰或小蘇打,用量分別為10kg/畝·m和2kg/畝·m,以抑制和去除成酸因子,稀釋和降低水體酸度,創(chuàng)造和增強成堿條件,提高養(yǎng)殖水體堿度。
當pH值高于8.5時,全池潑灑生物降堿靈(主要成分:生物降堿素、乳酸菌、紅糖、抗應激劑等)或降堿抑藻素(主要成分:果酸、草酸、檸檬酸、丙酸等復合有機酸),用量分別為250g/畝·m和100~150mL/畝·m,以抑制和去除成堿因子,稀釋和降低水體堿度,創(chuàng)造和增強成酸條件,提高養(yǎng)殖水體酸度。
夏季水溫高,隨著魚類生長和飼料投喂量增加,池中有機物增多,氨氮、亞硝酸鹽、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含量升高,極易造成水質變壞和底質惡化,影響魚類的健康生長,因此應及時調優(yōu)水質,改善底質。
每10~15天全池潑灑1次降毒護水寶(主要成分:生化黃腐酸、氨基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鈉、生物酶、微量元素等),用量為100~150g/畝·m,以降解重金屬離子、藥物殘留、生物毒素、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抑制有害藻類過量繁殖和生長,營造“肥、活、嫩、綠、爽、穩(wěn)”的優(yōu)良水體環(huán)境。
每20天左右全池潑灑或拌入干細土后拋撒1次解毒保底安(主要成分:陽性水溶高分子活性物、四羥甲基硫酸磷、增效劑),用量為200~250g/畝·m,以分解池底厚積的淤泥和沉積的殘餌、糞便、動植物尸體等有機物質,降解水體中氨氮,分解硫化物,阻斷亞硝酸鹽的形成,修復改善池底和水體生態(tài)環(huán)境。
選擇投喂正規(guī)飼料生產公司(廠)配方科學、配比合理、蛋白含量高、餌料系數(shù)低、質量過硬、適口性好和信價比高的全價配合飼料,以滿足魚類生長的營養(yǎng)需求。養(yǎng)殖過程中不投喂霉變、腐爛、變質和受污染、有毒性、有殘留的餌料。
在池塘內搭建投飼臺、安裝自動投飼機、設置30~50m2的方形食場,實行“定點、定時、定量、定質”投喂的集群“就餐”制。在食場區(qū)上方設置遮陽網遮蔽陽光,降低水體表層溫度。在食場區(qū)水城內安裝水車式、涌浪式或曝氣式增氧機適時開機,以降低水體表層溫度,增加水體溶氧,增強魚的食欲,提高飼料利用率。
根據(jù)夏季氣溫高、日長夜短的氣候特點,改變原投喂時間,實行“夏令時”投喂。即將每日第一次投喂時間提前1小時,將最后一次投喂時間延遲1小時,每次投喂時長設置為45分鐘。其它投喂時間改在溶氧較高的時段投喂,投喂時長設置為30分鐘。實行“夏令時”投喂餌料,既有利于魚類進食,又可提高餌料利用率。為促進魚的進食,可選擇下午適當排水,傍晚補水時投喂餌料的刺激措施增加魚的食欲。
當水溫在20~25℃時日投喂2次,分別于8:00、18:00各投喂1次;當水溫在25~30℃時,日投喂3次;分別于8:00、14:00和18:00各投喂1次;當遇到水溫超過30℃以上的悶熱天氣時,每天于9:00投喂1次。
夏季水溫高,應適當控制投餌量。一般配合飼料的日投飼量為3%~4%,青綠餌料的日投餌量為20%左右,螺蜆餌料的日投餌量為5%~8%。具體的投餌量應視天氣、水溫、水質及魚的攝食和生長情況作靈活調整。一般晴朗天氣多投,悶熱、陰雨天氣少投,雷雨之前不投;肥水少投,瘦水多投;魚類爭食激烈時多投,爭食緩慢少投;發(fā)病期少投或不投。
1.工具消毒。在魚塘中使用過的網、盆、桶、箱、下水衣等工具,是病菌傳播的媒介,應對其進行消毒后方可使用。一般網具類用10g/L的硫酸銅溶液或50g/L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20~30分鐘,用清水洗凈曬干后使用;其它工具用5%的漂白粉(含氯30%)水溶液浸泡10~20分鐘,晾干后使用。另外,工具應盡量做到專塘專用。
2.肥料消毒。堅持“及時、少施、勤施”的施肥原則,投施有機糞肥時,需加入0.3%~0.5%的EM菌(主要成分:放線菌、乳酸菌、芽孢桿菌、光合細菌、酵母菌等)堆漚發(fā)酵腐熟并用1%~2%生石灰消毒后再投施入池,以殺滅糞肥中的病菌和寄生蟲。
3.餌料消毒。病原體往往隨餌料帶入,所以投喂的餌料應作消毒處理。投喂螺、蜆等動物性餌料時,應用清水沖洗干凈,選取活體投喂。投喂水、陸草等植物性餌料時,應用2~3g/m3的漂白粉(含氯30%)或0.7g/m3的硫酸銅水溶液浸泡20~30分鐘后再投喂,以防病原體乘機“潛入”池內。
4.食場消毒。食場內殘餌積存較多,腐敗后則變?yōu)椴【罅糠敝车臏卮?,在夏季高溫期這一情況尤為突出。因此,每星期應對食場進行1次消毒處理。將250g的漂白粉(含氯30%)或300g的溴氯海因(主要成分:1-溴-3氯-5、5-二甲基乙內酰脲;規(guī)格:10%)溶入10~15kg的水中,在食場區(qū)水域均勻潑灑,以阻止病菌的大量滋生。
5.投喂藥餌。每月拌料投喂1次用1%的高穩(wěn)VC(主要成分:維生素C、解毒抗應激因子、可吸收納米鈣)、0.3%的黃芪免疫多糖(主要成分:黃芪多糖、靈芝多糖、果寡糖、多維、高活性生物酶等)、0.1%~0.2%的大蒜素(主要成分:大蒜油、維生素E維生素C;規(guī)格:大蒜油含量25%)和0.5%的三黃粉(主要成分:黃芩、黃柏、大黃、黃連)制成的藥餌,每次連喂5~7天,以增強魚體抵抗力和抗應激能力,防止魚病的發(fā)生和漫延。
6.水體消毒。每半月潑灑1次消菌靈(主要成分:溴氯海因;規(guī)格:24%),用量為100g/畝·m,防止細菌性疾病的發(fā)生。每半月潑灑1次克毒王(主要成分:名貴復方中草藥精提溶液),用量為250mL/畝·m,防止病毒性疾病的發(fā)生。每月潑灑1次魚蟲凈(主要成分:硫酸銅、硫酸亞鐵粉;規(guī)格:五水硫酸銅25%、七水硫酸亞鐵10%),用量為450g/畝·m,防止寄生蟲病的發(fā)生和藍綠藻類的暴發(fā)。
一旦魚類發(fā)病,應立即將病魚撈起進行目檢和鏡檢,正確診斷病因,仔細分析病情,做到“對號入座”,對癥下藥,及時治療,力爭將魚病控制在誘發(fā)的“萌芽”狀態(tài)。
7-8月份可起捕2~3次大規(guī)格魚上市銷售。此時正值高溫季節(jié),起捕售魚有兩大益處:其一是捕大留小,賣掉部分達到商品規(guī)格的魚,可降低池塘載魚量,避免缺氧浮頭,加快存塘魚的后期生長;其二是高溫期成品魚上市量少,市場需求量大,銷售價格較高,可提高養(yǎng)殖收益。高溫期捕魚俗稱捕“熱水魚”,是一項技術較強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會對魚體造成傷害,給后期養(yǎng)殖埋下隱患。因此應抓好以下幾點:
一是擇機捕撈。選擇在晴好天氣的黎明前后捕撈。此時氣溫涼爽,水溫較低,拉網不僅對魚的影響較小,而且還便于捕出的魚乘早涼上市銷售。
二是適時停食。高溫期魚的攝食量大,飽食后的魚活動力強,耗氧量大,起捕和運輸時極易出現(xiàn)死亡。因此,切忌為了增加魚的重量而在捕撈前加大投喂,以免因小失大。一般應于捕撈前一天停食,確保起捕和運輸安全。
三是謹慎操作。在捕大留小的分揀操作中,動作應迅速、敏捷、輕便,盡快將小規(guī)格魚放入池內,以免因在網箱內停留時間過長,造成擠傷或缺氧死亡。
四是增氧消毒。拉網捕撈時攪動了池底淤泥,造成水體混濁,極易引起魚類缺氧浮頭。因此,捕撈結束后應及時加注新水,并開機增氧2小時以上;次日潑灑強效應激靈(主要成分:包被VC、氨基丁酸)、雙重殺菌王(主要成分:溴氯海因;規(guī)格:24%)和凈水先鋒(主要成分:活性碘、季銨鹽;規(guī)格:20%)等藥物,用量分別為120g/畝·m、100mL/畝·m和400~500g/畝·m,以迅速凈化水質,恢復魚的體能,防止魚體受傷后遭受細菌侵襲感染而發(f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