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悅 ,遲馨 ,杜曉云,宋來慶 ,姜中武 *
(1.煙臺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山東煙臺264005;2.山東省煙臺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煙臺265500)
蘋果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果肉致密細脆,酸甜適度,芳香爽口,深受消費者喜愛。蘋果表現(xiàn)出的多汁、柔軟、易腐的特性,以及其品質的內涵、形成規(guī)律和保持機制都是其他水果所不具備的[1]。
我國是蘋果生產、銷售大國,提高蘋果商品性狀一直以來都是研究者們關注的熱點。蘋果商品性狀直接影響蘋果質量等級和商品價值,是決定口感、風味和營養(yǎng)的關鍵因素,從根本上決定著蘋果市場競爭力。本文重點對蘋果商品性狀的表觀指標及影響因素進行了綜述,以期為今后開展蘋果品質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新思路。
蘋果的商品性狀是決定蘋果價值的主要因素。蘋果商品性狀的表觀指標包括果實的果型、色澤、光潔度等幾個方面。
果型是影響蘋果外觀商品性狀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場對果型的要求是果形正,不偏斜,有的品種要高樁。選擇冷涼氣候和坡地、花后1月內提供充足營養(yǎng)及水分、選用果型指數(shù)大的品種、每個果臺留中心果或單果等措施,可以明顯提高果型指數(shù)。此外,輔以調節(jié)劑,適當使用人工授粉,及時去除畸形果,保證果形勻稱等,對改善果型指數(shù)也有重要作用。王建[2]發(fā)現(xiàn)在富士蘋果幼果期與盛花期噴施幾種不同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可以明顯優(yōu)化果型。陳善美等[3]通過對不同采摘時期蘋果的研究發(fā)現(xiàn),適時采收可以使果實增加一個等級,使果實變成高樁。
蘋果的著色度是人們對蘋果的“第一印象”。通過前人研究可知,花青苷被認為是影響果實外觀著色品質和內部營養(yǎng)品質的重要因素。徐玉婷[4]在2011年研究發(fā)現(xiàn)國光蘋果果皮的紅色主要由花青苷類物質的成分和含量決定的。2018年常博等[5]以10個蘋果品種為試材,探究了MdMYB1啟動子甲基化修飾對不同類型蘋果品種果皮花青苷合成的影響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啟動子區(qū)段a、b、c與綠色品種的果皮著色密切相關;區(qū)段a的甲基化修飾與四個紅色品種的著色有顯著相關性,MdMYB1啟動子在3個試驗區(qū)段對不同色澤類型品種的果皮著色的調控作用是有差異的。目前關于蘋果花青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轉錄水平,在轉錄后水平的研究相對較少,小RNA主要在轉錄后水平發(fā)揮功能從而影響植物的表型[6]。曲東[7]針對4種在調控花青苷合成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的miRNA,利用PCR技術,比較了綠色品種“澳洲青蘋”和紅色品種“新紅星”在解袋后和未套袋處理下這4種miRNA及其目標基因的表達水平。研究結果表明,4種miRNA都分別能對不同色相的兩種蘋果的花青苷合成調控產生促進作用。
現(xiàn)代蘋果生產中,果面光潔度是影響蘋果品質的重要因子,也是衡量蘋果外在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提高果面光潔度是蘋果生產中的目標之一。高大同[8]通過對不同套袋處理條件下果實外觀品質與內在品質相關性狀的測定,探究了套袋處理對果實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套三層與雙層紙袋能顯著增加果實表面光潔度,但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單果重。套單層袋與塑膜袋在提高果實外觀品質方面與套三層、雙層紙袋相比,效果一般,但仍能起到防病、防蟲、防污染的作用,間接地提高了表面光潔指數(shù),這與董若征、李松等的研究觀點一致[6-10]。
近年來,提高蘋果的商品性受到廣泛關注,提升蘋果商品性狀的措施主要包括農事操作、貯藏方式等。
2.1.1 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可以改變蘋果的內在品質,從而影響蘋果的商品性狀。蘋果內在品質包括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維生素C、花青素、果實香氣等[11],這些指標與光照、晝夜溫差等氣候因子以及肥水管理等農事操作有關,其中與肥料尤其是有機肥關系極為密切。杜麗娟等[12]研究結果表明,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對單果重、產量指標影響不顯著,但施有機肥對單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色澤都有一定的影響,這也證明,肥水管理與果實的商品性狀具有正相關性。
研究表明,對蘋果噴施肥料可以有效增加蘋果的內部品質。李愛梅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蘋果成長階段噴施尿素會不同程度增加果實的香氣含量,且0.5%尿素與0.8%尿素處理結果不同,均可顯著提高果實可滴定酸含量。聶佩顯等[14]實驗表明,對蘋果葉片噴施鈣肥能夠提高蘋果單果重、表面光潔度和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尤其在蘋果果實套袋前進行噴施,作用顯著。李來順等[15]以12年生紅富士蘋果為材料,研究秋施不同含量的有機肥對蘋果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增施有機肥可顯著提高蘋果品質,特別是對果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維生素C含量有明顯的提高作用。此外,趙玲玲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合理的增施稻殼炭既能增加蘋果的單果重,提高果實硬度,還能增加果實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降低可滴定酸的含量,從而提升蘋果品質。
2.1.2 套袋
套袋能夠改善蘋果的外觀,對促進果實著色和增加光潔指數(shù)具有重要作用[17]。但套袋前對農藥、微肥使用不當,會使蘋果果面產生果銹、黑點,尤其在謝花到套袋前,果實表面絨毛剛脫落,皮孔尚未愈合,不當操作最容易引起果實表面果銹、黑點形成[18]。焦彩蕓等[19]挑選了8種不同類型的果袋對蘋果進行套袋,研究不同類型果袋對蘋果品質的影響機制,研究結果證明不同果袋對蘋果果實品質有不同的影響;果期套袋是影響蘋果貯藏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馬慧等[20]以不套袋作對照,研究套袋嘎啦蘋果在冷藏期間主要生理指標的變化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套袋果實比非套袋果貯藏性短,提前20 d進入衰老。但針對套袋果而言,不同類型紙袋對蘋果貯藏性有顯著影響,比較而言,雙層袋在高效延長蘋果貯藏性上效果最好[21]。
2.1.3 采收
蘋果的商品性狀與采收早晚有直接關系,采收成熟度對蘋果貯藏的影響較大[22]。采收過早,產量低,營養(yǎng)物質不豐富,色、香、味欠佳;采收過晚,果實內部組織接近衰老階段,果肉硬度也變小,貯藏壽命縮短[23]。李麗娜等[24]擇選了三個具有特色的煙臺蘋果品種,通過對外觀指標、內在指標以及揮發(fā)性香氣成分的測定,分析了采收期對蘋果果實品質的影響機制,結果表明采收期的長短影響蘋果果實品質且對蘋果風味成分的組成有較大影響。
蘋果品種多且貯藏性較好,是可周年供應的長期性水果[25,26]。采后蘋果會不斷成熟衰老,商品價值隨之降低。蘋果屬典型呼吸躍變型果實,具有明顯呼吸峰,成熟時乙烯釋放量很大,從而導致貯藏環(huán)境中有較多的乙烯積累。因此長期貯藏的蘋果品種不僅要耐貯藏,而且必須具有良好的商品性狀,貯藏是提高蘋果銷售價值的關鍵因素。同一產地同一品種的蘋果在不同貯藏條件和貯藏方法下品質下降的速率有所不同,表現(xiàn)出不同的貯藏壽命,從而影響蘋果的商品性狀。因此如何提高貯藏期間的商品性狀是保持蘋果商品價值的重要方面。
2.2.1 1-MCP處理
外源性化學物質是影響果實貯藏品質的重要因素。適當?shù)幕瘜W試劑處理,通常能顯著提高果實的貯藏品質。1-MCP作為一種高效的乙烯受體抑制劑被廣泛應用在蘋果的保鮮上[27-29]。謝季云等[30]利用1-MCP對不同成熟度蘋果進行熏蒸處理,結果表明,1-MCP處理能明顯延緩3個采收期果實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以及失重率的下降,且對不同采收期果實的貯藏效果影響差異顯著。鄧惠文等[31]在富士蘋果、程順昌[32]在寒富蘋果上也獲得了類似的結論。王少敏[33]綜述了1-MCP對采后蘋果的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淀粉轉化、生理病害等指標的影響,結果表明,1-MCP對貯藏期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影響顯著。何近剛等[34]對新紅星蘋果進行 1-MCP、自發(fā)氣調包裝(MAP)與乙烯吸收劑(EA)處理,于0℃下冷藏,研究在冷藏270 d后20℃貨架期果實品質差異,結果表明MAP包裝與1-MCP+EA+MAP能維持冷藏期間新紅星蘋果的果實硬度。
2.2.2 環(huán)境條件
貯藏期間影響蘋果商品性狀的環(huán)境條件主要包括溫度、濕度和氣體成分等。大多數(shù)蘋果品種的貯藏適宜溫度為-1~0℃。蘋果氣調貯藏溫度應較冷藏高0.5~1℃,有助于減輕氣體傷害。在低溫下應采用高濕度貯藏,庫內濕度保持在90%~95%為宜。如果采用常溫庫貯藏,庫內濕度可稍低些,保持在85%~90%,以降低腐爛損失??刂瀑A藏環(huán)境中的氧氣、二氧化碳和乙烯含量,對提高蘋果貯藏效果有顯著作用。
2.2.3 其他因素
在蘋果貯藏過程中,還有些因子通過改變蘋果貯藏性從而影響蘋果的商品性能,如硬度、香氣成分等。劉靜軒[35]2017年以紅心7號和紅心9號兩個高類黃酮蘋果果實為試材,檢測了其貯藏期間硬度、香氣成分等指標的表達量,且以品種嘎拉為對照組。結果表明就果實硬度而言,紅心9號不如紅心7號,進一步探究得知乙烯釋放速率和酯類含量高及酯類生物合成和果實軟化相關基因上調表達是影響貯藏性能和商品性狀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連袋采收的富士蘋果貯藏性顯著低于常規(guī)摘袋的富士蘋果。若在采后入庫前進行0℃低溫水預冷,有利于延緩果實硬度降低,延遲果皮失水皺褶時間,提高果實的貯藏性。
蘋果商品性狀是決定其市場價值的主要因素,蘋果越大,果型指數(shù)越高,著色度、光潔度越好,越受市場歡迎。運用1-MCP處理也可以延長蘋果的貯藏、貯運性,為蘋果長期銷售提供可能性,也為鮮切蘋果行業(yè)提供助力。
為提高蘋果的商品性狀,生產上可以通過采用合理的修剪保持樹體的光照,疏枝摘葉、疏花疏果、合理轉果、蘋果套袋、鋪設反光膜等來提高果實的著色面積和光潔指數(shù)。采用水肥及時供應、輔以調節(jié)劑、人工授粉,及時去除畸形果等來提高蘋果的果型指數(shù)。生產上可采用加強水肥管理,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噴施微肥、尿素、適時的施加磷鉀肥或者果樹專用肥或者含有鈣因子肥料等來提高果實大小與果實品質。但是,總體看來,針對蘋果商品性狀的提升措施,還存在局限性,例如文中提到的通過改變采收期、選擇不同的育果袋進行套袋或者是噴施化肥等,欲通過外界人為干預的方式得到改變而達到目的,而對于品質的內涵、形成規(guī)律與保持機制還不甚了解,有待未來從生理、遺傳及表觀遺傳學角度更深入的科學研究,從本質上改善和提高商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