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誠
早期集束化治療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預后影響極大,其不僅利于提升患者的生存幾率,也能夠使患者的缺氧現(xiàn)象得到緩解。早期集束化治療為液體復蘇中心,在治療監(jiān)測與治療配合等方面都發(fā)揮出積極作用[1]。同時其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器官衰竭的發(fā)展,對流動力學異常問題加以解決,從而使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得到大大降低[2]。本文選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對兩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治療方式以及在常規(guī)治療方式基礎上使用早期集束化治療方式實施感染性休克的治療,并分析以上兩種治療方式的臨床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例。觀察組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44.2±11.9)歲。對照組患者男13例,女2例;年齡20~61歲,平均年齡(43.6±10.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治療,其內(nèi)容包括:先以廣譜抗生素進行治療,而后留取血標本,在實驗室中對這一血標本進行培養(yǎng),且對血糖加以控制(血糖<8.3 mmol/L),同時要強化對中心靜脈壓與血氧飽和度的有效監(jiān)測。對于感染性休克患者來說,若出現(xiàn)呼吸窘迫綜合征這一現(xiàn)象,則應予以實施機械通氣治療方式。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氧飽和度相對偏低,那么則需及時注射濃縮紅細胞,亦或持續(xù)泵入多巴胺。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早期集束化治療,且應檢測其血乳酸水平,若存在血乳酸水平偏低的狀況,就應及時對膠體液亦或晶體液予以補充(用量均為20 mg/kg)。對于不愿運用晶體液實施復蘇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可通過升壓藥實施治療。在對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抗生素之初,應先對感染性休克患者進行細菌培養(yǎng),以實現(xiàn)對抗生素的科學選擇,并且要盡量在1 h內(nèi)運用,整個治療過程需維持在6 h之內(nèi)。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參考文獻[3]將本次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個等級,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顯效8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患者顯效5例,有效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60.0%;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感染性休克又稱作膿毒性休克,其為一種毒素和微生物等產(chǎn)物而導致的膿毒綜合征并伴隨休克癥狀。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病菌為不發(fā)酵桿菌及腸桿細菌,個別細菌也會致使患者出現(xiàn)休克癥狀[4]。以感染性休克在臨床中的表現(xiàn)來說,除卻暖休克病例之外,很多感染性休克患者還均存在煩躁、緊張、焦慮等情況,同時患者的皮膚與面色還會呈現(xiàn)出蒼白狀態(tài),感染性休克患者時常會感到惡心與濕冷。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癥未能夠得到及時救治,則會進一步加劇患者的病癥,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音低鈍、意識模糊不清及脈搏細速等癥狀。
因此,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治療尤為重要,通過早期治療,可以使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癥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減輕患者病痛,進而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可以獲得逐漸提高[5]。
現(xiàn)如今,人們對感染性休克病癥的認識不斷加深,血流動力學相關參數(shù)也在持續(xù)增多,且提供給臨床治療更多明確目標。另外,血流動力學為治療感染性休克病癥的重要內(nèi)容,除此之外還需借助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以制定出一套“聯(lián)合套餐”,對感染性休克病癥實施治療,這整個過程也可稱之為集束化治療。多項研究成果顯示,早期集束化治療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預后有著很大影響,可以有效促進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恢復,使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能夠獲得穩(wěn)定,從而使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可以獲得顯著提高[6]。
另有其他研究顯示,提升相關醫(yī)務人員對早期集束化治療的依附性,能夠?qū)Ω腥拘孕菘嘶颊咧滤缆视枰越档停?,8]。本次調(diào)查表明,在進行6 h的早期集束化治療后,器官管柱以及血流動力學指標都得到了改善,器官功能損害也發(fā)生了逆轉(zhuǎn),使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縮短,該病癥的病死率也獲得了大大降低。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60.0%,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實施早期集束化治療對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預后影響較為顯著,不但能夠大大降低該病的致死率,還利于減輕患者的病痛,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所以,在臨床治療中要對感染性休克患者予以實施早期集束化治療,從而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