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食用菌出版物中的術語亟待規(guī)范*
        ——生長因子、植物激素、生長素、生長調節(jié)劑、生長激素篇

        2019-01-05 10:18:55袁瑞奇宋志波胡素娟韓玉娥賈身茂
        中國食用菌 2019年5期
        關鍵詞:植物生長

        袁瑞奇,劉 芹,宋志波,胡素娟,韓玉娥,賈身茂

        (1.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營養(yǎng)與資源環(huán)境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2;2.河南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8)

        科學技術術語(term),也稱科學技術名詞,這里的名詞不是noun而是term。規(guī)范使用科學技術術語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對于科學知識的傳播,新學科的開拓,新理論的建立,國內外科技交流,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和生產技術的發(fā)展,科技圖書文獻的編纂、出版和檢索,受科技信息的傳遞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鑒于此,國家科委和中國科學院受國務院的委托,并邀請了中國科協(xié)等部門于1985年組建了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現(xiàn)名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30多年來,該機構卓有成效地做了大量的工作,現(xiàn)已公布并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了上百個學科的規(guī)范名詞(其中部分學科出版了海外版)100多冊,還有不少學科的科學名詞即將陸續(xù)公布出版。

        國務院于1987年8月12日 [國函 (1987)142號]明確批示:“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是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審定、公布各學科名詞,是該委員會的職權范圍,經其審定的自然科學名詞具有權威性和約束力,全國各科研、教學、生產、經營、新聞出版等單位應遵照使用”[1]。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國家新聞出版署在聯(lián)合通知[2]中明確提出3點要求。

        1)各新聞單位要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宣傳名詞統(tǒng)一的重要意義,并帶頭使用已公布的名詞。

        2)各編輯出版單位今后出版的有關書、刊、文獻、資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詞。特別是各種工具書,應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規(guī)范詞,作為衡量該書質量的標準之一。

        3)凡已公布的各學科名詞,今后編寫出版的各類教材都應遵照使用。

        由于食用菌學科還未列入國家GB/T 13745--2009《學科分類與代碼》標準,還沒有審定出版《食用菌學名詞》,在食用菌出版物中常沿用植物學、微生物學和真菌學等學科已公布的科學術語。在引用時由于對其內涵理解不透,不能正確使用,常出現(xiàn)一些概念混淆的現(xiàn)象。如在一些食用菌出版物中,論及營養(yǎng)生理時,常使用“生長因子”“植物激素”、“生長素”、“生長調節(jié)劑”、“生長激素”等以及與其相關的一些術語,但其論述的概念有時往往與原詞所指稱的不符。科學術語是特定專業(yè)領域中科技概念的詞語指稱,即科學技術概念在語言中的名稱。而且要求一個概念僅確定一個與之相對應的規(guī)范名稱。上述列舉的幾個術語有些屬于微生物學領域,如生長因子;有些屬于植物生理學領域,如植物激素、生長素、生長調節(jié)劑;有些則屬于生理學領域,如生長激素。在食用菌學還未列入國家GB/T 13745--2009《學科分類與代碼》標準,還未審定《食用菌學名詞》的條件下,而為行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制定的國家標準GB/T 12723--2006《食用菌術語》,則偏重于產業(yè)生產方面的應用,對一些學科上使用的術語還欠完善。很多科學技術術語是從植物學、微生物學和真菌學等學科引用而來,這是學科發(fā)展的道路上必然經過的過程。食用菌學是以真菌學理論為指導以微生物學無菌操作為核心技術的應用學科,在還未列入GB/T 13745--2009《學科分類與代碼》,還未系統(tǒng)審定學科術語的條件下,使用植物學、微生物學和真菌學的術語時,一定要準確了解其所指概念,否則極易出現(xiàn)張冠李戴,造成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之誤。通過列舉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幾種食用菌出版物上經常出現(xiàn)的一些概念混淆的術語,以引起同行重視,共襄建立食用菌學科及其術語規(guī)范化的重任。不當之處,敬請學者及專家指正。

        1 食用菌出版物中常引用的幾個科技術語之學科及釋義

        1.1 生長因子

        《簡明生物學詞典》(1983)的釋義:“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亦稱‘生長因素’。對某些微生物雖供給它們以合適的水分、碳素、氮源和無機鹽,但仍不能生長或生長不良。必需加入少量的有機物(如酵母粉或動物肝的浸出液等)才能生長良好。這些有機物是微生物生長代謝所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微量的特殊營養(yǎng)物,一般稱為生長因子。生長因子根據(jù)其化學結構及代謝功能可分為三類,即維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等”[3]。

        《微生物學詞典》(1990) 的釋義:“生長因子微生物維持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需要量又不大的特殊有機營養(yǎng)物。根據(jù)其化學結構及代謝功能,可分為3類:即維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等。還有一些其他生長因素,如有些微生物需要卟啉或其衍生物,有些瘤胃的細菌則需要四碳到六碳的脂肪酸”[4]。

        1.2 維生素

        《簡明生物學詞典》(1983) 的釋義:“維生素(vitamin),舊稱‘維他命’。生物的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微量有機物。已知的二十余種維生素,大致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兩類。前者能溶于脂肪,包括維生素A、D、E、K等;后者能溶于水,有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B族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B2、B6、B12、煙酸、葉酸、泛酸、生物素、膽堿等,它們大多是某些輔酶的組成部分。人和動物缺乏維生素時不能正常生長,并發(fā)生特異性病變,稱維生素缺乏癥。避免維生素缺乏的合理方法為膳食多樣化,并注意減少失誤烹調加工中的損失。病人、特殊工種勞動者、兒童和孕婦等的需要量較常人為高。許多維生素現(xiàn)在已可提純或人工合成,這些純品和一些富含維生素的制劑(如魚肝油和干酵母),均可供防治維生素缺乏癥之用”[3]。

        《微生物學詞典》(1990)的釋義:“維生素是一類(相互無關的)有機化合物的總稱。(少數(shù)的)這類化合物的某些或全部是微生物正常代謝和生長所必需的作為輔酶或輔酶的組分起作用。大部分微生物能合成它們所需的維生素,那些不能合成的特殊維生素必須從環(huán)境(如培養(yǎng)基)中獲得(在有些情況下,維生素的前體可以代替維生素本身,例如對氨基苯甲酸有時可滿足微生物對葉酸的需要)。微生物是某些維生素的重要來源,例如維生素B12顯然只能由某些微生物合成。需要外源供以特定維生素才能生長的微生物可用于測定這種維生素”[4]。

        1.3 生物素

        《簡明生物學詞典》(1983) 的釋義:“生物素(biotin)B族維生素之一。肝、腎、酵母、牛乳中含量較多。是生物體固定二氧化碳的重要因素。易同家禽卵中的一種蛋白質結合,大量食用生蛋白可阻礙生物素的吸收而導致生物素缺乏癥,如脫毛、體重減輕、皮膚發(fā)炎,甚至死亡。人類很少發(fā)生生物素缺乏癥”[3]。

        《微生物學詞典》(1990) 的釋義:“生物素(維生素H,輔酶R)參與轉羧基反應和(非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固定反應中的一種輔因子,通過它的羧基結合到脫輔基酶蛋白的賴氨酸的ε氨基上。結構式略。許多真菌,特別是酵母,如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大多數(shù)假絲酵母和某些藻類以及乳桿菌屬(Lactobacillus) 和梭菌屬(Clostridium),都需要生物素作生長因子。另一方面又有許多微生物可以合成生物素。他的前體推測是脫硫生物素 (dethiobiotin) (不存在有硫原子的生物素)”[4]。

        1.4 環(huán)腺苷酸

        《簡明生物學詞典》(1983) 的釋義:“環(huán)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 ‘腺苷-3,5-環(huán)化一磷酸’的簡稱,亦稱‘環(huán)腺一磷’。一種環(huán)狀核苷酸。以微量存在于動植物細胞和微生物中。體內多種激素作用于細胞時,可促使細胞內生成此物,轉而調節(jié)細胞的生理活動與物質代謝,故有人將其稱為‘第二信使’,而稱激素為‘第一信使’”[3]。

        《微生物學詞典》(1990)的釋義:“環(huán)腺苷酸(環(huán)腺一磷) cAMP 3,5-環(huán)腺苷-磷酸 [結構見附錄Ⅴ (3)]。在代謝的調節(jié)控制中起重要作用”[4]。

        1.5 植物激素

        《簡明生物學詞典》(1983)的釋義:“植物自身產生的調節(jié)物質,它以低濃度來調節(jié)植物的生長過程。植物激素 (plant growth hormone,plant hor-mone,phytohormone)通常從它產生的地方運到它起作用的部分。已發(fā)現(xiàn)的有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乙烯、脫落酸5類。習慣上常把人工合成的類似植物激素作用的物質同植物激素相混淆,實際上前者是‘生長調節(jié)物質’”[3]。

        1.6 生長素

        《簡明生物學詞典》(1983)的釋義:“生長素(aux in)一種植物激素。即β-吲哚乙酸,簡稱IAA。有調節(jié)莖的生長速率,抑制側芽,促進生根等作用。一般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則抑制生長甚至殺死植物。農業(yè)上用以促進插枝生根,效果顯著。已能人工合成。他的發(fā)現(xiàn),推動了生長調節(jié)物質的研究及其在農業(yè)實踐上的廣泛應用”[3]。

        1.7 生長調節(jié)物質

        《簡明生物學詞典》(1983)的釋義:“生長調節(jié)物質(growth regulating substance,plant growth regulator)亦稱“生長刺激劑”、“生長調節(jié)劑。一些生理效應與植物激素相似的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只要很微量就能促進、抑制或改變植物的某些生理過程。隨植物種類、器官和生理狀態(tài),藥劑的濃度和用量,可產生促進生長、抑制生長或殺死植物的作用。常用的有萘乙酸、2,4-D等。應用在促進插枝生根,防止器官脫落,抑制芽的萌發(fā),提早植物成熟,誘導無子果實,刺激花芽形成及殺死田間雜草等方面”[3]。

        1.8 生長激素

        《簡明生物學詞典》(1983) 的釋義:“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腦垂體前葉分泌的激素之一。是一種蛋白質。具有促進生長,保留體內蛋白質儲存,使骨骼迅速增長等功能”[3]。

        以上列舉的術語,按學科可區(qū)分為3個領域。

        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屬于微生物生理生化領域的術語,序碼03.118。生長因子根據(jù)其化學結構及代謝功能可分為3類,即維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等。

        植物激素(phytohormone)和生長調節(jié)劑(growth regulator) 屬于植物生理學領域的術語,其序碼分別是09.323和 09.309。

        已發(fā)現(xiàn)的植物激素有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乙烯、脫落酸五類。而生長素(auxin)是一種植物激素,即 β-吲哚乙酸 (indole-3-acetic acid;β-indoleacetic acid),簡稱IAA。

        生長調節(jié)劑(growth regulator),是一些生理效應與植物激素相似的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常用的有萘乙酸、2,4-D等。生長調節(jié)劑也稱生長調節(jié)物質或生長刺激劑(growth stimulating substance)。

        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 是屬于生理學內分泌領域的術語,其序碼是11.063。是腦垂體前葉分泌的激素之一。心理學中也有這個術語。

        由于 《微生物學名詞》(1988)[5]、《植物學名詞》(1991)[6]、《生理學名詞》(1990)[7]中多數(shù)術語列舉的只有術語和英語對應詞,所以以上術語的釋義均來自1983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簡明生物學詞典》和199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微生物學詞典》。

        201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微生物學名詞》 (第二版,定義版)[8]一書中有“生長因子”等微生物學科中術語的定義,其語言更精煉,因時間在引用的幾種食用菌出版的圖書多年之后,故未抄錄。

        2 食用菌出版物中不規(guī)范使用科技術語舉例

        2.1 《食用菌生物學基礎》(1981)中的“生長素”

        該書的“第四章食用菌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之“第一節(jié)食用菌對理化環(huán)境的要求”中之“五、營養(yǎng)”的“(四)生長素”[9]中,第一段中有:“有些食用菌還需要一定量維生素和核酸等有機物質,需求量雖然很少,但不可缺少”。第三段中有:“核苷和核苷酸是促進食用菌子實體發(fā)育的生長因子,特別是環(huán)腺苷酸(cAMP)它有生育激素的功效,能使原來不能生育的單核菌絲發(fā)育成子實體。”第四段中有:“此外,有些生長刺激素對食用菌菌絲體的發(fā)育也有促進作用,如三十烷醇、α-萘乙酸等”。

        生長素是一種植物激素,即β-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β-indoleacetic acid),顯然不能包括“維生素和核酸”,也不能包括“核苷和核苷酸”,也不包括“生長刺激素對食用菌菌絲體的發(fā)育也有促進作用,如三十烷醇、α-萘乙酸等”。這里的“生長刺激素”是一個不規(guī)范的術語,《簡明生物學詞典》(1983)中沒有這個術語。

        2.2 《自修食用菌學》(1987) 中的“生長素”

        在該書的“第二部分基礎篇”之“第三章食用菌的生理”之“第二節(jié)營養(yǎng)對食用菌生長發(fā)育的影響”的“三、食用菌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中“(四) 生長素”[10]中第一段敘述:“在適當?shù)乃帧⑻荚?、氮源和無機鹽的條件下,有些食用菌仍不能生長或生長不好。這是由于培養(yǎng)基中缺少食用菌所必須的某些特殊物質,如維生素、核酸等的緣故。同碳源和氮源相比,在培養(yǎng)基成分中還包含著需要量很少,但對食用菌的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又有顯著的影響的有機化合物。我們把這些物質稱為生長素。維生素和核酸就屬于這一類。此外,還需要一些其他的生長調節(jié)的物質?!痹摬糠值谖宥芜€有記述:“核苷和核苷酸是促進食用菌子實體發(fā)育的生長因子,特別是環(huán)一磷酸腺苷(cAMP)它是子實體形成的誘導物。當培養(yǎng)基中加入一定量的環(huán)一磷酸腺苷時,能促進菌絲形成子實體?!钡谄叨沃羞€有:“此外,還有些生長刺激素對菌絲體的生長發(fā)育也有促進作用,如三十烷醇、萘乙酸、吲哚乙酸、蘑菇健壯素中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比久(N-二甲胺琥珀酸胺基) 等”。

        生長素是一種植物激素,不能包括“維生素、核酸”。這里把“生長素”與“生長因子”兩個概念混淆了?!昂塑蘸秃塑账帷辈荒馨ㄔ凇吧L素”內?!叭榇肌⑤烈宜?、吲哚乙酸、蘑菇健壯素中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比久(N-二甲胺琥珀酸胺基)等。”這些物質中,除了“吲哚乙酸”是生長素,其他都不能包括在“生長素”中。

        2.3 《中國食用菌栽培學》(1988)中的“生長因子”

        該書“第五章食用菌的生理”之“第三節(jié)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及代謝”之“四、生長因子”[11],一開始寫到:“生物生長所需要的微量有機物包括維生素和生長因子。二者是有區(qū)別的。對于維生素所需要的濃度一般是微摩爾或更少,它們主要起輔酶的作用。對于生長因子,所需濃度較高,可達100μmol·L-1,它們作為結構組分如嘌昤、嘧啶和氨基酸等”。以下分為2個小標題:“(一)維生素B1”和“(二)生長激素”。在“(二)生長激素”之下又分為2個標題敘述,如下。

        萘乙酸(NAA)目前萘乙酸、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B)及赤霉素(GA)等生長激素在食用菌栽培上也有一定的應用,不同的生長激素對食用菌的生理效應有所不同(表5-26)。

        環(huán)腺苷酸(cAMP)環(huán)腺苷酸是促進食用菌子實體發(fā)育的生長因子,具有生育激素的功能。

        以上文字敘述中有幾個術語的概念是混亂的。按照“生長因子根據(jù)其化學結構及代謝功能可分為三類,即維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等?!钡尼屃x,在“生物生長所需要的微量有機物包括維生素和生長因子?!本渲校选熬S生素和生長因子”并列是不恰當?shù)?。把環(huán)腺苷酸(cAMP)歸入生長激素標題之下也是不對的。

        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 腦垂體前葉分泌的激素之一。因此“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也不能列入“生長因子”之中。

        把“萘乙酸、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B) 及赤霉素(GA)”歸入“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也是概念不清造成的。

        2.4 《中國菇業(yè)大典》 (2010) 中的“生長素類”

        在該書上冊“第一篇基礎篇”之“第3章菌類的生物學特性”的“第六節(jié)菌類的生活條件”的“一、營養(yǎng)因子”中有“(四) 生長素類”[12]?!吧L素類”標題之下其正文共14行分四段敘述。

        第一段敘述中有:“生長素類不是菌類的營養(yǎng)物質,而是一類化學性質十分復雜,用量甚微,但對菌類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影響的有機物,這類化合物又被稱為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包括維生素、氨基酸、嘌呤(或嘧啶)、卟啉及其衍生物、固醇及胺類等,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第二段敘述有:“硫胺素(維生素B1)是脫羧酶輔酶,而脫羧酶是菌類碳代謝不可缺少的酶類。菌類一般不能合成硫胺素,缺乏時使生長發(fā)育受阻,甚至不能出菇。外源加入濃度一般為0.01 mg L-1~0.1 mg L-1。有些菌類還須加人微量核黃素(維生素B2)、泛酸(維生素B5)、吡哆醇(維生素B6)、生物素(維生素H)、煙酸(維生素pp)、葉酸、尼克酰胺、β-氨基苯甲酸、氰鈷氨素(維生素B12)等”。

        第三段敘述有:“核酸和核苷酸是促進子實體生長發(fā)育的生長因子,特別是環(huán)磷酸腺苷酸(c-AMP),具有生物激素的功用,能使某些原來不能出菇的單核菌絲產生單倍子實體。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10 mg L-1~5 mo1·L-1的c-AMP和茶堿,能誘導美味牛肝菌子實體形成。此類生長素在馬鈴薯、麥芽、豆芽、酵母、米糠、麥麩等植物性材料中含量很豐富?!?/p>

        第四段敘述有:“目前,在菌類生產已廣泛使用的生長激素有萘乙酸(NAA)、激動素(KT)、赤霉素(GA),吲哚乙酸(IBA) (按:應為IAA) 和三十烷醇等,可單一或混合使用,對菌絲生長和原基分化有促進作用,但在使用濃度不當時,則不產生刺激效應或起抑制作用”。

        上文第一段中把“生長素類”與“生長因子”混同為同一外延的概念。第二段中的B族維生素,不應屬于“生長素類”。第三段中的“核酸和核苷酸”也不屬于“生長素”;這一段中還出現(xiàn)“生物激素”的術語,在《簡明生物學詞典》中是沒有“生物激素”這個術語的。第四段中的“萘乙酸(NAA)、激動素(KT)、赤霉素(GA),吲哚乙酸(IBA)和三十烷醇等”,不應屬于“生長激素”。這些物質中只有“吲哚乙酸(IBA)”是生長素,“萘乙酸(NAA)”是生長調節(jié)劑,“激動素(KT)”是一種細胞分裂素,“赤霉素(GA)”是一種植物激素,“三十烷醇”也是一種生長調節(jié)劑。

        該書2016年第2版第144頁~145頁之“四、生長素類”中,除把“菌類”改為“菇菌”外,其他文字未見改動,保留了“(四)生長素類”這一部分原文[13]。

        《中國菇業(yè)大典》的作者之一陳士瑜先生,為《中國食用菌百科》撰寫的條目“2-254食用菌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條件”中也有“生長素類”[14]的條目,其文字除第一段沒有“生長因子”外,其余文字基本上與《中國菇業(yè)大典》初版中的上述文字相同。

        以上列舉的4種食用菌專著中,在敘述“營養(yǎng)”的部分時,作為食用菌的營養(yǎng)之四,其標題就分別使用了生長素、生長因子和生長素類3個術語。

        植物激素研究從“生長素”開始,是1934年在研究燕麥胚鞘向光性中發(fā)現(xiàn)的,即吲哚乙酸(IAA)。20紀50年代又確定了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為植物內生激素。20世紀60年代以來乙烯和脫落酸又被列入植物激素的名單中。生長素是一種植物激素,作為標題列為食用菌營養(yǎng)之四是不妥的?!吧L素類”和前述一樣也是不妥的。

        “生長因子”是一個大概念,生長因子根據(jù)其化學結構及代謝功能可分為3類,即維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等?!吧L因子”是否可以列為食用菌四大營養(yǎng)之一,還需要細致深入地探討和研究。

        3 結語與討論

        3.1 幾個術語的學科和釋義

        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在《微生物學名詞》中,屬于微生物生理生化領域的術語,序碼03.118。生長因子根據(jù)其化學結構及代謝功能可分為3類,即維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等。

        植物激素(phytohormone)和生長調節(jié)劑(growth regulator),在《植物學名詞》中,屬于植物生理學領域的術語,其序碼分別是09.323和09.309。

        已發(fā)現(xiàn)的植物激素有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乙烯、脫落酸5類。而生長素(auxin)是一種植物激素。即 β-吲哚乙酸 (indole-3-acetic acid;β-indoleacetic acid),簡稱IAA。

        生長調節(jié)劑(growth regulator),是一些生理效應與植物激素相似的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常用的有萘乙酸、2,4-D等。生長調節(jié)劑也稱生長調節(jié)物質或生長刺激劑(growth stimulating substance)。

        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 在《生理學名詞》中,是屬于生理學內分泌領域的一個術語,其序碼是11.063。是腦垂體前葉分泌的激素之一。心理學中也有這個術語。

        3.2 關于術語的單一性原則

        “一個概念僅確定一個與之相對應的中文名稱”,這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原則及方法》中規(guī)定的一個原則。我國各學科使用的絕大多數(shù)術語都是通過對大量西方科技著作的翻譯引進而確定的漢語對應詞。食用菌學也不例外,食用菌學作為一個在建設中的新學科,在發(fā)展過程中沿用植物學、微生物學、真菌學的術語是正常的,在這個過程中出現(xiàn)術語不規(guī)范也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但是沿用植物學、微生物學、真菌學的術語一定要符合這個術語所指稱的概念。上述第2章中的舉例大多是不符合這個原則的。

        3.3 完善食用菌學科術語

        為促進食用菌學科的建設和盡快發(fā)展,急需進一步重視術語的規(guī)范與標準化工作,建議在國家標準《食用菌術語》,(GB/T 12723-2006) 的基礎上進一步修訂、補充、完善一些常用的學科和行業(yè)術語。

        3.4 加強食用菌生理生化領域的研究

        食用菌科研滯后于生產,特別是我國馴化的一些食用菌的生理生化領域的研究十分薄弱,對一些基本生理過程缺乏了解,建議查閱梳理國內外有關食用菌生理領域的文獻,進一步開展研究,盡快填補這一空白。

        3.5 食用菌營養(yǎng)的內容

        張樹庭教授、P.G.Miles著,楊國良、張金霞等翻譯的《食用蕈菌及其栽培》[15]一書,在“第三章真菌生物學基礎”之“第七節(jié)生長所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的“一、營養(yǎng)需要”中,講了“(一) 碳”、“(二) 氮”、“(三) 礦物質”、“(四)維生素”。在“第六章環(huán)境、營養(yǎng)及化學因素對蕈菌結實的影響”之“第四節(jié)營養(yǎng)因素對結實的影響”中,講了“一、養(yǎng)分濃度”、“二、碳源性質”、“三、氮源”、“四、礦物營養(yǎng)”、“五、維生素”。而另有一節(jié)“第五節(jié)化學因素對結實的影響”中介紹了“環(huán)狀AMP的影響”。張教授的書的寫法與編排是很嚴謹?shù)?,是符合科學的。

        食用菌除以碳源、氮源、無機鹽、維生素作營養(yǎng)物質外,生長因子、植物激素、生長素、生長調節(jié)劑等對食用菌生長發(fā)育究竟有什么作用,有多大作用,那一階段有作用,是值得進一步梳理現(xiàn)有成果并進一步研究,確定其在食用菌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作用。以建立我國的科學的結合實際的食用菌營養(yǎng)物質的體系。

        3.6 重視現(xiàn)有科學術語的正確使用

        加強對全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有關科技名詞的宣傳工作,認真學習,努力掌握正確使用規(guī)范的科學術語,是我們食用菌全行業(yè)不可推卸的責任和重要任務。

        猜你喜歡
        植物生長
        碗蓮生長記
        小讀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48
        共享出行不再“野蠻生長”
        生長在哪里的啟示
        華人時刊(2019年13期)2019-11-17 14:59:54
        野蠻生長
        NBA特刊(2018年21期)2018-11-24 02:48:04
        生長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14
        植物的防身術
        把植物做成藥
        哦,不怕,不怕
        將植物穿身上
        《生長在春天》
        日韩精品一二三区乱码|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字幕| 波多野吉衣av无码| 色综合一本|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在线|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男人av天堂久久资源|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精品无码无人网站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911国产精品|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无遮挡大片| 亚洲av网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av|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免费软件| 免费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86| 一区二区日本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一线区| 日本添下边视频全过程| 精品人妻无码视频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一本久久久久a久久综合激情| 国产人成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一本二区偷拍精品| 欧美激情肉欲高潮视频|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3| 日本中文字幕不卡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性感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av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有码| 亚洲av在线观看播放| 日本19禁啪啪吃奶大尺度| 无码不卡高清毛片免费|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加勒比av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精品乱国产|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本| 亚洲自拍偷拍色图综合|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