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珠合,張冬梅,李維江,張艷軍,陳福霞,董合忠
(1.山東棉花研究中心,濟南 250100;2.山東省成武縣農業(yè)局,山東 成武 274200)
山東省成武縣是全國優(yōu)質棉基地縣,也是黃河流域棉區(qū)發(fā)展蒜棉兩熟高效種植的代表縣之一。回顧并總結全縣蒜棉套種高效種植的發(fā)展現狀,查找并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蒜棉兩熟高效種植的發(fā)展對策,不僅有利于當地高效棉田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且對于其他產棉縣建設蒜棉兩熟高效棉田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018年成武縣棉花種植面積 1.33 萬 hm2,其中98%是蒜套棉,其余為純春棉、麥套棉和瓜套棉。可見蒜套棉是當地農民最為認可的一種高效種植模式。
蒜套棉的前茬作物是大蒜。大蒜播種時施肥量大,而且多年種植大蒜,土壤肥沃,N、P、K 含量非常高。農田基礎設施好,溝井渠配套,基本上能做到旱能澆澇能排,這是當地蒜套棉豐產豐收的物質基礎。
雖然棉花輕簡育苗移栽曾在當地試驗示范過,也取得成功,但沒有推廣普及;目前蒜套棉仍采用傳統(tǒng)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每年3月底4月初育苗,4月底 5月初移栽。移栽時棉花苗齡 30 d 左右,棉苗基本上達到一葉一心。選用的品種主要為抗蟲雜交棉,如魯雜311、魯 H424、瑞雜816 等,也有一部分常規(guī)抗蟲棉,如魯棉522、K836、魯棉338等[3]。
受育苗移栽成本的制約,棉花田間移栽密度一般每 667 m2為 1 500~1 800 株,超過 2 000 株的地塊不多。多采用人工管理,包括精細整枝、打頂,中耕除草,人工多次收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拔棉柴,騰茬種蒜。
產量水平在中產和高產之間徘徊,但不平衡,戶與戶之間、村與村之間、鎮(zhèn)與鎮(zhèn)之間的產量都有差異,年份之間也有差異。農戶植棉技術好、管理到位的棉田籽棉產量每667 m2在300 kg 以上,管理較粗放的棉田籽棉產量只有200 kg 左右。受氣候等因素影響年際產量差異也非常明顯,全縣皮棉平均產量最高年份是2015年,每667 m2達到102.2 kg,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一般年份全縣皮棉平均產量每667 m2在90 kg 左右。
常年全縣籽棉平均產量每667 m2為250 kg 左右,棉花價格在 5.8~7.6 元·kg-1之間,每 667 m2套作棉田產值在1 450~1 900 元之間,相當于玉米產值的2~2.5 倍,相當于辣椒產值的1/2~1/3??鄢杀局?,套作棉花的效益略高于玉米(蒜后),低于辣椒(蒜后)。
棉花生產成本中主要是人工和物化成本。物化成本中主要是化肥、農藥、種子、地膜等,每年都受市場影響有一定的波動,但是波動不是很大,物化成本每667 m2為300 元左右; 人工成本高,一般情況下每667 m2投入人工20 個左右,每個工值按50 元計算,人工成本投入每667 m2為1 000元,人工成本和物化成本兩項合計投入每667 m2為 1 300 元。
成武縣植棉農民主要是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人,1970年后出生的棉農只占15%左右,沒有1980、1990年后出生的棉農。棉農中婦女占75%以上;棉農中文盲、半文盲占50%以上,小學文化占30%左右,初中文化占15%左右,高中或是更高文化層次的人很少。
全縣注冊專業(yè)合作社1 500 多家,家庭農場也有幾十家,但棉花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不足20 家。這些專業(yè)合作社大都依賴國家的政策扶持,真正靠自身經營并持續(xù)成功的不多。棉花種植組織化程度依然很低,還都是家庭小生產,戶均植棉面積0.13~0.2 hm2,棉花種植零散,不能成方連片,不成規(guī)模。
成武縣發(fā)展蒜套棉生產雖然有很多優(yōu)勢,但是目前蒜套棉生產上還是遇到很多問題,主要有以下6 個方面。
蒜套棉生產周期長、工序多。從3月底4月初育苗開始到9月底拔柴種蒜,歷經6 個多月,需要40~50 道工序,包含制作營養(yǎng)缽、播種、苗床管理、打穴移栽、補苗、病蟲防治、施肥除草、中耕培土、整枝打頂、化學調控、收花曬花等,不僅用工多而且勞動強度大。單位面積蒜套棉的用工量大致是水稻的2.5 倍、小麥的10 倍。棉田管理繁瑣、用工多是制約棉花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主要障礙。
由于棉苗要在大蒜收獲前移栽入大蒜田里,因此棉花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過程不能使用機械;棉花移栽種植密度較小,不能集中開花結鈴,吐絮時間長,不能集中收獲,在棉花收獲環(huán)節(jié)上也無法采用機械;田間管理過程,如中耕、培土、植保等部分機械化,由于社會化服務組織尚不健全,田間管理的機械化水平也比較低。
蒜套棉的籽棉產量按每 7.6 元·kg-1計算,一般籽棉產量每667 m2為250 kg 左右,收入 1 900元,扣除成本 1 300 元,棉花的效益每 667 m2為600 元。糧食以玉米為例,目前玉米價格在1.88元·kg-1,玉米平均產量每 667 m2為 500 kg,收入940 元,扣除成本 400 元,玉米種植效益每 667 m2為 540 元。植棉比種玉米效益每 667 m2僅高60 元。
蒜套棉前茬作物是大蒜,施肥較多,理論上種棉可以不施肥或少施肥。一般不施底肥,蕾期追施復合肥(N∶P∶K=6∶1∶1)每 667 m2為 10~15 kg,花鈴期追施高氮復合肥每667 m2為40 kg,部分棉田每667 m2追施尿素5~7.5 kg 作為蓋頂肥。農藥投入量比其他作物相對較多,肥料、農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一定的面源污染。
近幾年,全縣基本沒有一、二級的棉花,能達到標準三級的棉花也不多,因為棉農不再分級存放和銷售,從第一個棉鈴吐絮開始到最后一個棉鈴吐絮結束,整個收獲期的棉花混在一起混級存放和混級銷售。分級存放和銷售費工多占地方,而且價格與混級相當。棉農收花時用化肥袋子裝運棉花,把棉花運到家之后放到院子里的水泥地上晾曬,導致異性纖維混入嚴重。
成武縣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自然條件適宜植棉;棉花大蒜兩熟種植,高產高效,發(fā)展蒜棉兩熟高效種植的潛力很大。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技術對策。
針對蒜棉套種,要大力推廣輕簡育苗、簡化整枝和一次性施肥等輕簡化栽培管理技術。一是棉花育苗時,要改過去笨重的營養(yǎng)缽育苗為穴盤或是紙杯等輕簡育苗方式,選用精選后的種子單粒適時播種,加強苗床管理,培育壯苗,適期移栽。二是實行簡化整枝,改過去的精細整枝為簡化整枝,低密度種植條件下免去葉枝或 “擼褲腿”。三是一次性施肥,改過去多次施肥為見花后一次性施肥。
近年來早熟棉育種有了很大突破,如魯棉532、魯棉241、魯棉2138 等都是產量高、品質好的早熟棉品種。改蒜棉套種為蒜后直播早熟棉,籽棉產量每667 m2在250 kg 左右,雖然與蒜套棉的產量持平,但能大大提高植棉機械化程度,減少用工及降低勞動強度。棉花直播機械齊全,播種質量高速度快;同時,早熟棉蒜后直播還能使大蒜進行機械化收獲。
大力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如播種、中耕社會化服務組織、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是發(fā)展高效棉花種植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組織,不僅能夠實現統(tǒng)一耕種、統(tǒng)一管理、統(tǒng)一收獲,實現輕簡節(jié)本、豐產優(yōu)質,還能為產品找市場,37 賣個好價錢,提高效益。
提高棉花質量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推廣纖維品質優(yōu)良的品種,如山東棉花研究中心的K836、中棉所 70 號等雙“30”(纖維長度≥30 mm,比強度≥30 cN·tex-1),收購加工企業(yè)可以采取訂單的形式按品種進行收購,實行優(yōu)質優(yōu)價;二是實行優(yōu)級優(yōu)價,鼓勵棉農分級存放分級銷售,晾曬及存放等環(huán)節(jié)上要避免異性纖維混入,對品級高異性纖維少的棉花可以加價收購,在同等數量情況下分級銷售的總體收益要比混級銷售的高,要體現出分級銷售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