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稚丹
《孟子·告子》中有段家喻戶曉的名言,幾乎中國每個中學生都能默誦于心:“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
少時讀此微覺不妥,卻不知為什么。前幾天再讀,忽然悟到,原來這段話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先驗和唯心色彩。
孟子的邏輯似乎是說,偉大的人物都是上天的選民,為了使他能夠承擔未來命中注定的責任,上天特意給他設置種種障礙,使他處于困厄危難之中,以喚醒他的心靈,堅忍他的性格。
有一個人的經歷像是特意為孟子此論做注腳:1809年,他出生在荒野上一座孤獨的小木屋中;7歲全家被趕出居住地;9歲母親去世;22歲經商失敗;23歲競選州議員落選,想進法學院學法律未成;24歲借錢經商破產,后來花了16年,才償清這筆債;25歲再次競選州議員竟然贏了;26歲即將結婚時,未婚妻死了,心也碎了;31歲爭取成為被選舉人,落選;34歲參加國會大選,又落選;37歲再次參加國會大選,當選;39歲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40歲想擔任本州土地局長,被拒絕;45歲競選參議員落選;47歲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tǒng)提名,得票不到100張;49歲再度競選參議員,再度落選;51歲,當選美國總統(tǒng)。
他,就是林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tǒng),一個全世界都為之嘆服的偉人。
但換個角度思考,我們就能明白,并非天降大任于是人,而是他在荊棘叢生的實現(xiàn)自我道路上只知前進的勇氣與性格,使大任最終自然而然地落在他的肩上;并非上天用考驗和挫折來增強他的能力,而是性格懦弱者早在第一次挫折時就放棄了,取得輝煌成就者無一不是克服無數(shù)艱難險阻的人。林肯曾說:我堅信,對付 ? ? ? ? ? ? ? 的最好辦法,就是 ? ? ? ? ? ? ? ?、永不放棄。
還有一個例子更能說明這一點。
有位窮困潦倒的美國年輕人,身上的錢加起來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但他夢想著拍電影,當明星。當時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帶著為自己量身定做的自撰劇本前去拜訪。第一遍下來,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愿意聘用他。這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后一家拒絕他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后,又馬上開始了第二輪的拜訪與自薦……當?shù)谒妮啺菰L進行到第350家時,電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讓他留下劇本看一看。幾天后,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并請年輕人擔任男主角。
這部電影名叫《洛奇》,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席維斯·史泰龍。算起來,他共遭遇了1849次拒絕。
沒有困難的、平順的生命只能是平庸的生命。偉大人物都是在艱難挫折中造就的,所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發(fā)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被視為智障,青年時期被人打聾了耳朵,僅為了發(fā)明燈泡他就經歷了數(shù)千次的失敗。他卻樂觀地說,我從未失敗,只是知道了數(shù)千種無效的方法。他就是以這種精神發(fā)明了1000多種改善人類生活質量的物品,最終可以說:為了人類的幸福,我已盡了我最大的努力。
其實,作為普通人,我們不妨在勵志層面理解這句話——每當在進取的路上遇到阻礙的時候,我們都可以把它當作我們被上天選中的證明,為了我們尚且不知的偉大目標克服它,盡可能地朝前走,最終為人類做出自己一份或大或小的貢獻,無愧于生命。
(選自《智慧背囊》)
閱讀
練習
1. 請根據(jù)語境將“屢敗屢戰(zhàn)”和“屢戰(zhàn)屢敗”分別填入文中橫線上。
2.孟子的“天降大任”的含義是什么?對此你是如何看的?
3. 林肯成為一個全世界都為之嘆服的偉人是因為“天降大任”嗎?說說你的理由。
4. 文章通過林肯、史泰龍、愛迪生的事例是為了證明孟子的觀點嗎?請說說你的理由。
5.為什么人們會覺得孟子的“天降大任”的說法是正確的呢?
(周俊根 設計)
(參考答案見75頁)